“与福田的合作,我们充满期待,我们将与福田形成科技战略合作、创新院企合作模式,建立信息、技术等资源共享机制。”
去年9月,福田区举办重点招商项目签约仪式——软件服务业专场,华盾大数据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将同福田一起积极推进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及成果孵化,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在华盾大数据外,万利通信(Wireless Logic)、长峡电能、中科超算也同步与福田签约,签约涵盖物联网连接、数据服务、新能源、算力平台等多个领域,成为福田全力培育现代化本土产业集群的重要举措。
不久前,福田区八届四次党代会举行,会议提到,2024年,福田新增软件信息服务业千亿产业,这也意味着,福田已形成新能源、智能终端、软件信息服务“三大千亿级”新质产业集群。
作为全国三大金融强区之一,金融业一直以来都是福田传统支柱产业。
在深圳,这位“金融一哥”家底殷实,汇集了深圳超六成的持牌金融机构,2023年,福田区金融业增加值约2600亿元,连续19年金融发展位列深圳第一。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推进,深圳开发最早、也是发展最成熟城区之一的福田,也较早遇到空间资源不足、发展动力不足等“成长的烦恼”。
如何破局?
2017年以来,福田区制定实施了全国首个区县级现代产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CBD+科创区”的发展战略、“曼哈顿+硅谷”的产业愿景。
同时,陆续布局河套合作区、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环中心公园活力圈“三大新引擎”,初步形成规划、政策、资源、服务、智能调度有机协同的治理机制。
通过这一套治理机制的实践,近年来福田经济版图发生深刻变化。
数据显示,2024年,福田全社会研发投入136亿元,增长38.33%、居全市第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三年增长7.6倍,新注册科技服务业、软件信息服务业企业数均居全市第一,新增“四上”企业562家、同比增长3.4倍。规上工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工业对辖区GDP增量的贡献率约20%、拉动力同比实现倍增。
一个个亮眼数据,意味着“创新福田”取得标志性成果,也让福田在经济成分重构上有了信心。
南方评点:
高质量发展好比一场“登山赛”,引领未来的新质生产力则是当之无愧的“制高点”。从布局和成效看,福田毫无疑问已领跑“新质生产力”新赛道。
新能源、智能终端、软件信息服务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形成,为福田城区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进一步证明地方党委政府通过地方经济治理机制改革,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走得通,可作为。
以“链”谋变,以“链”赢新。当前,福田正突破中心区“成长烦恼”,奋力实现经济格局重塑,通过产业集群建设,这座高密度城区正锤炼出产业竞争的“真功夫”,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统筹:杨磊
撰文:徐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