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兴,百业旺。人文经济,谁来打样?
1月16日,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会议提出,2025年将聚焦人文经济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全面践行人文经济学,积极融入“四山两江”旅游示范带和“三带三区”建设,部署落实“1123”文化工程,打造具有国际化水平的人文经济示范镇。
这是西樵对市、区新战略的最积极响应。1月6日,佛山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构建“四山两江”旅游示范带。1月10日,南海区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奋力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并以西樵等镇街为先导打造国际化示范区域。
示范,是西樵今天最大的关键词。从示范带到示范区、示范镇,坐拥四万年西樵山、西北江环抱的西樵使命在肩。过去一年,西樵文旅火爆出圈,“岭南文旅第一镇”“天下之西樵”名声在外。南海全区的文旅成绩单,有相当一部分得分来自西樵、也有一部分源于西樵的示范带动。南海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也将因这个具有国际化水平的人文经济示范镇而更有活力。
如果说佛山打造“四山两江”旅游示范带、南海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是为全国更多城市打一个样,那么可以说,西樵正在努力为佛山、为南海先打一个样。
过去一年,西樵文旅火爆出圈,“岭南文旅第一镇”“天下之西樵”名声在外。
过去一年,西樵文旅火爆出圈,“岭南文旅第一镇”“天下之西樵”名声在外。
(一)
示范一种发展逻辑之变
做文旅、发展人文经济,西樵走在了南海乃至佛山的前列。
这一点毋庸置疑。例如西樵山景区2024年国庆游客增速在全省遥遥领先,广东千古情“一台演出带火一座城”,《雄狮少年2》“回家”到西樵超前点映,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举行第二届、总部落户,松塘村成为南海首个获评A级景区的古村……南海区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还在全区层面提出,发挥西樵山、广东千古情等龙头带动作用,释放文旅联动的乘数效应。
第二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在西樵开幕。
第二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在西樵开幕。
也许有人会说,西樵文旅发展得好并不出奇、也很难复制,因为它是有西樵山这个先天的优势。的确,风景秀丽的西樵山、超四万年历史的“西樵山文化”都是西樵得天独厚的优势,西樵一定要围绕这些先天优势,做好文章。但是西樵近两年尤其是2024年的成功,远不是因为这些。
那么西樵人文经济,真正的关键在哪里?
先说结论:你以为是西樵有资源禀赋,实际上,是西樵善用了资源禀赋。你以为是西樵用好了原有资源、敢于在人文艺术领域大手笔投入,实际上,是西樵在转变自身的发展逻辑。你以为是西樵把文旅、人文艺术放在中心位置,实际上是西樵的以人为本。
此次南海区委全会提出,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必须推动发展逻辑之变。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说,人文经济不等同于文旅产业或文化活动,而是以人文价值为引领、以人文力量为引擎的高质量经济形态。倡导人文经济,核心是要推动发展逻辑之变,让经济活动必须建立在以人为本基础上,更好满足人的需求。
发展逻辑,正是西樵需要转变,也正在转变的。西樵过去虽然对文旅一直很重视,但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造业等产业的发展上。如果用更通俗的话来解释,那就是过去文旅、人文艺术虽然都很美味可口,但都是“小菜”、不是“正餐”——而现在的文旅、人文艺术已经登堂入室,人文经济与现代产业要并驾齐驱。
一切只因四个字,以人为本。
从西樵山景区门票免费这件事上,就可见一斑。从20多年前杭州西湖景区免门票开始,关于景区免票好还是不免票好的讨论,就已经非常充分和成熟。国内也有很多优秀景区早已经开始免门票。但是,无论免门票对于文旅业发展有怎样的影响,有一点是确定的:收门票很简单就可以实现收入,不需要在其他方面多费心。一个地方要实现“免门票”但不“免收入”,必须转变原来的发展思路,真正以人为本,围绕人的需求做文章,把人留下来、让人在这里消费甚至安居。西樵山景区免票政策的大获成功,可以说正是西樵发展逻辑转变的一个印证。
西樵山景区免票政策的大获成功,正是西樵发展逻辑转变的一个印证。
西樵山景区免票政策的大获成功,正是西樵发展逻辑转变的一个印证。
大地艺术节的成功同样如此。这样的国际艺术先天禀赋,西樵原本哪里有?西樵没有,其他地方也没有。但是西樵从人的需求出发,愿意投入资源,引进了艺术家、艺术作品,连续办好两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并且把这个品牌IP和自身深度绑定在一起,最终大受欢迎。这是西樵发展逻辑转变的又一个印证。
(二)
示范一条改革转型之路
走在示范带、示范区的前列,打造国际化人文经济示范镇,那就要在示范上面做文章,就要从西樵人文经济的发展中,提取一些其他镇街、其他城市可以参照和借鉴的经验出来。
抓改革、促转型,是南海近年来的工作主线,西樵一直走在改革转型的路上。比如在城乡环境上,西樵的旧厂房、旧村居等较多,于是推动旧墟活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又如在产业发展上,西樵传统制造业规模十分庞大,于是就重点培育发展纺织、陶瓷、卫生用品三大传统产业集群和大健康、新能源、智能装备三大新兴产业集群并举发力的“3+3”产业发展体系。
西樵加快构建“3+3”产业发展体系。图为蒙娜丽莎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正式投产。
西樵加快构建“3+3”产业发展体系。图为蒙娜丽莎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正式投产。
很多工作,天天做、年年做,做着做着就会发现,好做的部分已经做完了,剩下没做的都是一些难啃的硬骨头——这时候,就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在原来的局面中主动加入新的变量。
在西樵,文旅、人文艺术就是这样的突破口,就是这样的变量,引领了一条文旅兴、百业旺的改革转型路径。
南海区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西樵等镇街为先导,打造国际化示范区域。为什么会选择西樵,而不是其他更靠近广佛都市圈中心、产业体量更加发达的镇街?其中一定有一条重要考量,就是西樵凭借文旅、人文艺术的发展,已经逐渐具备了更强的国际影响力,正在向“全球艺术目的地”进发。如果不是近两年引入了文旅、人文艺术这个变量,推动“艺企同行”,西樵很难说比其他镇街更有国际范。
具体到西樵内部的“旺”,“丝潮集”是一个典型例子。1873年,中国第一家蒸汽机器缫丝厂在西樵创办。成立于1966年的南海丝厂,被誉为珠三角蚕桑丝织产业发展的“活化石”,可惜于2022年11月停办。而自2022年11月起,两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在西樵持续举办,带动西樵文商旅加速融合发展。乘此契机,西樵积极推动南海丝厂整体转型为文商旅园区。2024年10月,“丝潮集”项目南海丝厂装修改造工程动工。2024年11月,“丝潮集·明日派对”活动顺利举办。
2024年11月,“丝潮集·明日派对”活动在西樵顺利举办。
2024年11月,“丝潮集·明日派对”活动在西樵顺利举办。
西樵对主理人的重视、主理人经济在西樵的兴起,同样离不开文旅、人文艺术这个变量的注入。主理人经济是以主理人为中心,围绕其价值观、生活哲学、审美取向等进行商业运营,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西樵开发的“渔乐邨”,期许打造“艺术+美食”的全新旅游目的地、“水上南海”的实景体验地,其中推出了系列招商优惠政策,希望引进更多主理人进驻,丰富区域产业生态。
对西樵来说,文旅、人文艺术是改革转型的重要变量。而对佛山构建“四山两江”旅游示范带、南海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来说,西樵也是重要变量。西樵在多个领域、多个具体项目上的率先探路,给了全区乃至全市人文经济发展更充分的信心。
这就是西樵的示范。
撰文:熊程
西樵宣办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