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副总裁为女儿非法“开盒”道歉,最新回应:数据并非从百度泄露

南方+  2025-03-18 18:09

3月17日,百度副总裁谢广军在微信朋友圈发文,就女儿参与“开盒”网暴一事表示深感愧疚,并向所有受影响的朋友郑重道歉。但随后有网友质疑,当事人仅是13岁的小孩,为何能接触到非法“开盒”的渠道?当事人父亲是国内互联网巨头百度高管,其中是否也存在“百度数据库”泄密?

18日记者获悉,百度安全负责人陈洋已在公司内网做出了一段回应说明,表示在接到举报后,已经展开了调查并完成取证,结果显示,“谢广军女儿开盒事件”数据并非从百度泄露。

百度高管女儿参与“开盒”网暴

针对女儿参与“开盒”网暴一事,3月17日,百度副总裁谢广军在微信朋友圈发文表示深感愧疚,并向所有受影响的朋友郑重道歉。

谢广军表示:“我13岁的女儿在网上与人争执,情绪失控下,把海外社群网站上的他人隐私信息发布在自己的账号上,进而导致自己的个人信息也被曝光,引发大量负面言论扩散。”

谢广军还表示,自己作为父亲,未能及时察觉并引导女儿正确处理问题,未能及时教会女儿尊重、保护他人及自己隐私,深感愧疚。他向所有受影响的朋友郑重道歉。

事件起因是一名孕妇在社交媒体上对某韩国明星的行程发表评论,因与粉丝的看法相左而产生争论。随后,孕妇的个人信息被非法公开,甚至被捏造“出轨”等黄谣,其丈夫也收到大量辱骂私信,导致孕妇被迫注销账号并更换住址。

一名微博网友@你的眼眸是世界上最小的湖泊(以下简称“眼眸”),被发现参与了这场“网暴”,虽未直接对孕妇本人“开盒”,但“开盒”了一名帮孕妇说话的路人。有人通过照片、发博信息等进行比对,发现“眼眸”疑似有多个微博账号,从去年至今已对数名饭圈网友进行“开盒”。

有网友梳理“眼眸”账号过往发布的信息,发现其自称在加拿大留学,并晒出父亲月薪22万元的百度在职证明及收货地址等线索,推测其为百度副总裁谢广军之女。

公开信息显示,谢广军是百度智能云业务的关键高管,在技术战略上深度参与千帆大模型平台建设,并曾在2024百度云智大会上分享该平台阶段性进展。

目前,被指认为“谢广军之女”的微博账户已被封号,被“开盒”的孕妇微博账户也已注销。

“开盒”信息明码标价网上公开销售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非法“开盒”现象日益增多,尤其在饭圈中并不少见。例如在去年公安部公布的典型案例中,就包括北京公安机关侦破的赵某、成某某实施“开盒”网络暴力案。

犯罪嫌疑人赵某、成某某等人通过黑客等手段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在网络上“开盒”曝光某虚拟偶像团体成员和“粉丝”等800余人隐私信息,并恶意侮辱谩骂受害人,造成恶劣影响。2名犯罪嫌疑人也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这些“开盒”的信息从何而来?

谢广军“致歉声明”中指出,其女儿将“海外社群网站上的他人隐私信息发布在自己的账号上”,似乎将矛头指向海外网站。部分知情人士推测,“开盒”信息可能来源于海外“社工库”(由泄露数据搭建的非法数据库)。

记者通过搜索发现,海外社交平台上有不少销售“开盒”信息的群组。其中一个平台的客服告诉记者,只要提供名字、户籍地等简单信息并支付一定费用,就可以查到极其广泛的个人隐私内容,例如个人的房产信息、银行卡流水、外卖信息、航班高铁出行记录,甚至医院的挂号和病历信息。

也有网友质疑,当事人仅是13岁的小孩,为何能接触到非法“开盒”的渠道?当事人父亲又是国内互联网巨头百度高管,其中是否也存在“百度数据库”泄密?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认为,当事人父亲利用职权为其提供“开盒”信息的可能性并不大。

“首先,事发的平台不在百度。其次,从实践中来看,如果一个互联网高管知道自己女儿涉及网暴、‘开盒’,稍微有点常识都不会利用自身权限去支持。”朱巍分析说,当事人的父亲是副总裁,级别应该也到不了可以随意接触隐私数据库。

“这是刑事犯罪,为这种事去冒这么大的风险,正常人都不敢。不然就太不可思议了。”朱巍说。

百度安全负责人陈洋的内部回应说明也提到两点:一是百度内部做了数据的匿名化、假名化处理,并做了权限分离,没有人能有权限拿到数据,谢广军也没有数据库的任何相关权限。二是通过对此次开盒事件脉络的模拟调查,发现可以在海外社交媒体群里找到大量个人信息,而且很多信息都是免费的。

被非法“开盒”要第一时间向平台举报

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持续从严惩治网络暴力犯罪的一组数据引起广泛关注——2024年,有292人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定罪判刑,有91人以侮辱罪、诽谤罪被定罪判刑。

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廖建勋律师认为,非法“开盒”是指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并公开他人个人信息,符合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可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

而在网上公开辱骂他人,也有可能侵犯他人名誉权,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公然辱骂他人可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可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可能构成侮辱罪;如果捏造事实进行诽谤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

“当事人把信息放到网上,号召大家一起去攻击他人,这也可能涉嫌寻衅滋事行为。”朱巍说,根据2013年两高的司法解释,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如果寻衅滋事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可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此次事件当事人只有13岁,没到刑事责任年龄。廖建勋表示,对于未成年人参与这种行为,其法定监护人一般不需要承担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主要是承担民事责任,比如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消除妨害、消除影响等。

当个人信息被非法“开盒”了,网友们又该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自己?朱巍表示,权利人应第一时间向相关网络平台举报,要求平台立即处理非法内容。目前大多数社交平台、论坛和网站都有举报机制,用于报告违反社区准则或法律的内容。

其次,权利人也可以通过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提供的“12377”热线和网站进行举报。这是一个官方设立的服务,专门用于接收公众对网络违法信息的投诉,可以起到监督、加快处理的作用。

如果非法“开盒”行为已经导致了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权利人应当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这类行为不仅侵犯了个人隐私权,还可能涉及更严重的刑事犯罪,如故意伤害、敲诈勒索、诈骗等。

南方+记者  陈彧  郜小平

编辑 卓佩仪
校对 叶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