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炎患者服用头孢菌素和阿米卡星治疗3天,但效果不佳,该怎么办?”在对话框输入问题,很快,针对该问题的原因分析、治疗方案以及监测与评估建议等,一一列出。
这是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山一院”)联合神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全球首个腹膜透析(下称“腹透”)大模型和AI助手。能够为医生、护士、患者三方提供24小时在线腹透专业知识咨询服务,开启了“AI+医疗”在专科领域的新探索。
以专业知识库克服“AI幻觉”
该腹透大模型基于DHC+DeepSeek双引擎架构,结合多模态融合技术,能实现对复杂信息的精准理解和处理。
那么,与DeepSeek相比,该大模型的AI助手特别在哪?
中山一院肾内科副教授叶红坚介绍腹膜透析AI助手。
中山一院肾内科副教授叶红坚介绍腹膜透析AI助手。
“它克服了AI幻觉。”中山一院肾内科副教授叶红坚介绍,该模型的参考文献与资料不是来源于网络,而是融合了专业领域知识与真实病例,涵盖指南、共识、教科书、科研文献等。
经过项目团队筛选、加工,形成了包含百万条知识的庞大知识体系,有效解决了大语言模型的幻觉问题,确保回答的可信度与专业性。
该院肾内科副主任毛海萍介绍,我国需透析患者超百万人,其中接受居家腹膜透析的患者有15万多。中山一院通过开创“广州模式”,分阶段对广东及全国基层腹透医护人员培训和腹透推广,该模式随访管理的患者已达2万多,庞大的病例样本,也让该模型有了数据支撑。
为了让小助手更加“聪明”地捕捉提问者的意图,中山一院整合了平时患者提问最多的300多个问题,对其进行训练,并通过不断纠正优化,让该模型给出更专业、更精准的答案。
如今,该模型构建起多维数据驱动的腹膜透析并发症早期预警体系,能够有效减少腹透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腹透患者回归正常生活的概率。且可实现针对个体患者一键生成危险因素识别、诊疗决策推荐等智能输出功能。
为患者与基层医护提供可搜索“教科书”
终末期肾病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与高治疗费用,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腹透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替代治疗方法之一,相对操作简单、经济实惠,患者在家里就可自主完成。
然而,不同区域腹透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部分地区腹透中心管理不规范、基层腹透医护人员短缺的问题仍然突出。腹透操作不当会造成腹膜炎等感染,所以患者的培训、随访管理格外重要。
中山一院内科主任、肾内科主任陈崴介绍,该大模型的AI助手可为医护患三方提供24小时在线腹透专业知识咨询服务,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并辅助医护对患者进行腹透培训,缓解支持基层医护团队繁杂的患者再教育和回复咨询负担。
同时,该模型也提供专业的腹透知识库与操作指引,供基层腹透医护人员学习掌握。在辅助诊疗上,能够为医生提供诊断分析、治疗方案推荐、随访建议和风险预测,提升诊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未来,我们会逐步更新优化该模型,针对专业医护人员和患者,设立不同的知识体系,让他们得到针对性地培训、提升。”陈崴说。
目前,中山一院腹透大模型AI助手测试版已经上线,有望在今年内正式对外发布使用。
南方+记者 刘汉能 吴少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