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并济、暖心帮扶”!阳江以“柔性之力”蹚出禁毒新路径

作者 赵强 2025-03-20 12:11

1月18日,阳江市禁毒协会8周年庆典上,一项旨在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为辍学未成年人和戒毒康复人员及其家庭提供更加贴心、全面帮助的“暖阳连千家”精准宣传帮扶项目正式启动。

8年来,全市各级禁毒协会一直致力于推动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开展毒品预防宣教活动,共组织了7万多场“六进禁毒宣传活动,参与社工和志愿者超过35万人次,覆盖的社会人群超过800万人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成效显著,新增吸毒人员呈下降趋势。

在毒品治理的复杂工程中,除积极开展毒品预防宣教外,禁毒协会还积极开展暖心帮扶活动,通过精准帮扶、心理疏导、社会融入等多维度措施,不仅帮助戒毒人员重拾生活信心,更以文化浸润和社区共治筑牢禁毒防线,为全国禁毒社会化治理提供了“阳江样本”。

禁毒不仅是法律严打,更是社会系统的修复工程。通过“刚柔并济”,阳江将冰冷的执法数据转化为温暖的生命故事:从破败房屋到崭新家园,从社会边缘到志愿先锋,从家庭破碎到社区融合……这些转变背后,是政府、社会与个体的共情与协作。

当帮扶从“物质输送”升级为“尊严重塑”,当管控从“政府主导”转变为“全民共治”,一条更具人文温度的阳江特色的禁毒之路正逐渐清晰……

破茧:从废墟中重建的家园

春节前夕,阳东区塘坪镇的小明(化名)家里热闹非凡。

阳江市禁毒协会会员和塘坪镇禁毒办工作人员来到小明一家开展慰问活动,为其送上米、油等生活必需品,并帮助小明家重新整修房屋,添置电饭锅、煤气炉等厨房用品。

今年读高一的小明是一个因毒致困家庭的孩子,七岁前与奶奶相依为命,奶奶走后靠姑姑接济度日。他的父亲现在回来与他一起生活,但没有稳定的工作,住房条件十分简陋。为了让父子俩能更好地过年,市禁毒协会的会员们特意带上专业建筑团队,为他们家重新修缮布置。

“我们用了一天的时间修缮房屋,但用了几年的时间重建他的信心。”阳江市禁毒协会党支部书记刘晓霖说,协会不仅送来家具家电,还经常与当地的禁毒社工上门开展心理疏导。

这不仅是修房子,更是“修”人心。“以前总觉得被社会抛弃,很自卑,现在我自信了很多。”小明说。

这样的故事在阳江并非孤例。八年来,全市各级禁毒协会累计帮扶700余户涉毒家庭,资助61名因毒致孤儿童完成学业。2025年,市禁毒协会更推出“暖阳连千家”计划,通过走访锁定重点帮扶家庭,实施“物质+精神”双轨救助,确保帮扶“不断链”。

疗愈:心理重建与社会接纳双重突围

在阳春市某电子厂的无尘车间里,陈明(化名)正熟练操作精密仪器,工牌上的“技术主管”字样折射出他五年的蝶变——从因吸毒被社会边缘化的“失足者”,到月薪6500元的技术骨干。

这样的重生故事,在阳江市禁毒协会的帮扶名单中还有很多。作为全国禁毒社会化治理的标杆,阳江以“就业稳心、心理疗心”双轨机制,帮助2778名戒毒康复人员重返社会,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新生之路”。

重新就业是戒毒康复人员走向新生的关键一步。阳江充分发挥禁毒协会企业家多的优势,通过搭建就业对接平台,让企业了解到戒毒康复人员渴望重新开始、努力工作的决心,消除企业对录用他们的顾虑。全市19个禁毒协会组织,4600多名会员企业代表,根据戒毒康复人员的技能和特长,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培训课程,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心理健康恢复同样不容忽视。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许多戒毒康复人员在戒毒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可能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其家人也会因此对其怨恨和不理解。

在“最美禁毒人”王爱华的手机里存了很多人感谢的信息。今年42岁的刘先生是其中的一位。谈起几年前王爱华对他的帮助,刘先生至今感恩不已。

2021年,他刚从戒毒所出来后,家人对他极其不信任,表现出来的态度是冷淡至极,甚至对他失望放弃。这让他产生了严重的厌世情绪,觉得自己无法回归社会。看到刘先生如此消极,王爱华在电话的另一端说了12个字:“想一想,再行动,缓一缓,再生气。”

挂断电话后,王爱华还为刘先生准备一顿团圆饭,并邀请到其家人一同进餐。饭桌上,王爱华分别站在刘先生和其家人的角度,认真调解他们之间的误会。最后,本已对刘先生灰心失望的家人承诺不会放弃他。刘先生也重新拾回了生活的希望,重燃起努力拼搏的激情。

“如果没有‘肥妈’,我可能还活在阴影里。人间有温暖的真情,她真的很暖心。”刘先生由衷地说。

因其为人和善,幽默风趣,很多人称王爱华为“肥妈”。在阳江,像“肥妈”这样的禁毒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用爱解开戒毒康复人员“社会排斥”的心锁,让其重新回归社会,拯救了一个个家庭。

“帮扶戒毒人员,就是守护千万个家庭。”阳江市禁毒协会党支部书记刘晓霖说。从车间的机器轰鸣到心理咨询室的低声倾诉,从技能证书上的钢印到家庭合影中的笑容,这些点滴变化印证着:当社会愿以包容之心接纳,以专业之力帮扶,迷失者终能找到归途。

浸润:让禁毒意识扎根市井烟火

“冰毒长什么样?”“跳跳糖也可能是毒品伪装!”

今年春节,金山公园的禁毒飞行棋游戏区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市民王女士带着儿子连闯三关后感叹:“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比单纯说教有效十倍。”

据阳江市禁毒协会秘书长李顺风介绍,春节期间开展的猜灯谜、仿真毒品展等活动,累计吸引超2万人次参与,发放宣传册1.5万份。

春节不打烊的禁毒宣传,是阳江各级禁毒协会坚持打造系列禁毒宣传亮点项目,构建起了具有阳江特色禁毒文化的生动缩影。

去年端午期间,阳江成功举办了“禁毒杯”阳江(江城)逆水国标龙舟大赛和阳东区首届“禁毒杯”传统龙舟大赛,让龙舟竞渡与禁毒宣传同行。

去年6月28日晚,阳江市626禁毒文化嘉年华在西濑风情景区举办,这场反响热烈的禁毒文化嘉年华活动,从策划到落地仅仅用了5天4晚,这是阳江禁毒协会会员和禁毒社工、志愿者组织团结一心、共同推动禁毒事业的真实写照。

此外,大中小学生禁毒征文演讲、禁毒公益爱心书画展、全民禁毒歌手大赛、摄影、乒乓球和足球等一系列禁毒宣传活动也定期举行,打造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品牌活动。

线下活动有声有色,线上活动同样丰富多彩。市禁毒协会联合六个县(市、区)、48个镇(街)首次开展6.26阳江禁毒云直播。阳江禁毒吉祥物“淼淼”登场。禁毒协会依托“阳江禁毒”微信号等新媒体平台,推出“淼淼禁毒科普课堂”,深受青少年喜爱。

在各级禁毒协会的推动下,阳江禁毒主题文艺创作也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禁毒原创歌曲、第一张禁毒原创歌曲专辑、阳江首部禁毒题材长篇小说等各类体裁的文艺作品相继推出,一批优秀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

其中,歌曲《利剑雄鹰》2019年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评选的“我们的70年”短视频作品征集,先后获得华语金曲奖和2020年广东“守护平安  警民同行”短视频二等奖,2023年国庆期间在中国教育台播出。

这些本土化表达让禁毒理念深入人心。2024年校园禁毒巡展中,95%的学生表示“绝不会尝试陌生人给的零食”。

长效:构建“刚柔并济”的治理生态

江城区岗列街道对岸村的夜晚总有一支特殊队伍——党员青年志愿巡逻队手持强光手电,穿梭在渔港码头的吊脚楼间。2023年初,有队员发现某出租屋频繁有陌生人进出,上报线索后,警方一举捣毁吸毒窝点,抓获2名嫌疑人。

在阳春市城镇中心的春江社区,通过走访慰问和电话沟通,禁毒志愿者服务队全面核查清楚社区内50名户籍吸毒人员的家庭情况和生活现状,并整理出春江社区困难吸毒人员名册,按实际需求制定帮扶计划。

2022年12月15日起,江城区岗列街道对岸村、阳西县程村镇石龙村和阳春春城街道春江社区3个毒品治理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标志着阳江禁毒工作开始不断增强群防群控、志愿服务等群众力量,一个警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新格局正在形成。

“真正的智慧处于集体中”,市禁毒办相关负责人认为,如果把村居社区比作人体的细胞,只有让每个细胞都具有涉毒等其他一切不利因素的免疫力,这样每个细胞才是健康的。为了织密这张防毒拒毒大网,阳江构建了“刚柔并济”的治理生态。

阳江在全国首创市、县、镇、村四级禁毒协会架构,19个组织、4600余名企业会员,43支禁毒志愿团队、3.8万名禁毒社工与志愿者组成“经纬交织”的服务矩阵。2022年,“戒毒帮帮团志愿服务”项目获全国志愿服务金奖,其“五步帮扶法”(发现—评估—介入—跟踪—回访)被多地借鉴。

正如阳江市禁毒办相关负责人所言:“禁毒是场持久战,需要刚柔并济的智慧。”当帮扶从物质输送升级为尊严重塑,当管控从单方主导转变为全民共治,阳江为全国毒品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唯有以心换心,才能让迷失者找到归途,让无毒之城的愿景照进现实。

撰文:赵强 陈明秀

图片:阳江市禁毒办提供

编辑 李婉芬
校对 吴荆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