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怀集县大岗镇
新熙稻米食品产业园建设项目现场,
几栋崭新的楼房和厂房拔地而起,
楼房里正加紧装修,
厂房内烘干机已经安装完成,
项目进入收尾阶段。
该项目建成后将发展集种植、烘干、储备、收购、销售一体的三产融合模式,完善本土新熙品牌稻米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闭环,打造集水稻生产、加工、销售、生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多功能一体化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预计每年可加工稻谷3.65万吨,可实现每亩年产值不低于50万元,并带动周边种植水稻近1万亩。
该项目是
大岗镇“点状供地”的最大受益者,
成为全市首宗村集体经营性
建设用地入股企业的成功案例,
入选城镇开发边界外
乡村振兴项目用地的可复制可推广范例。
过去,由于建设用地紧缺,项目进度缓慢。近年来,大岗镇以三大举措因地制宜探索推行“点状供地”试点,打破原有片状供地模式,实行“建多少、转多少、供多少”,点对点解决项目建设用地瓶颈难题,激活乡村产业项目活力,推动乡村产业项目落地。
探索试点,迈出品牌培育新步子
采取“镇政府牵头+多部门协同”模式,
组建以乡村振兴办、驻镇帮扶队等
为骨干的工作专班,
充分发挥市资源局、县政府办公室等
8个帮扶、挂点单位的资源优势,
协调新辉园公司、省农科院等5个相关机构,
深入富楼村、新熙稻米食品产业园实地调研,
摸清乡村产业用地需求,
充分发挥富楼村省典型村的资源优势,
顺应群众意愿,
因地制宜在新熙产业园推行规模
达28.69亩的“点状供地”试点项目,
着力推进新熙食品项目
培育规划、发展壮大等工作,预计今年内投产。
破解难题,激活项目发展新法子
紧跟省“点状供地”政策动态,
细化工作措施,
充分利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综合采取“建多少、转多少、供多少”方式,
统筹“点状供地”工作规范实施,
有效破解大岗镇工业
用地紧张、企业无地可用等发展难题,
避免大规模“块状”土地开发,
有力保障企业权益、盘活村集体土地资源。
该项目有力破解新熙食品稻米产业园落地难题。“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问题解决后,项目推进得更顺利、发展得更快,还能带动周边村民和村集体增收。”新熙稻米食品产业园负责人说。
“联农带农”,走出兴村富民新路子
探索“企业+村集体+农户”合作机制,
新熙稻米产业园投入资金与技术,
富楼村以使用权入股企业联营,
村民参与劳动。
通过吸纳农户就业、推广农业托管服务、
实行订单农业模式等举措,
积极“联农带农”,带动农户
参与品牌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
该项目以28.69亩建设用地,撬动6000多万元社会资金投入,激活周边2000多亩土地潜力,为本地村民提供超 400个长期就业岗位和4000个临时岗位。通过土地入股、订单农业等形式,带动约3000名农户参与,农户年均增收3 万多元/户,为省典型村富楼村每年增收35万元,带动大岗镇及周边梁村、马宁镇等地稻米产值1亿元以上,实现“联农带农富农强农”。
展望未来,
大岗镇将继续大力
推进“点状供地”工作,
盘活乡村闲置集体土地,
提升土地利用效率,节约项目落地成本,
积极促进农民增收,精准助力乡村振兴,
奋力谱写大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怀集发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