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省级青少年科技奖得主,来自肇庆山区乡镇学校

作者 卢逸轩 2024-12-20 06:30

来自肇庆市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小学的科学老师莫如荣手机相册中保留着一张照片,是2022年他带领学生参加当年的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实践能力挑战赛中获得冠军的奖杯。

2019年开始,时任南丰镇侯村小学教师的莫如荣留意到了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第七届青少年科技实践能力挑战赛。爱动手、爱尝试新事物的莫如荣怀着“试一试”的心态,从任教的班级中选拔出了几名“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报名参加了乡镇组织的选拔赛。

这是一个考验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省级赛事。按照比赛规则,来自全省学校的学生分为小初高三个组别进行比赛。选手两人一组,要求使用指定的材料,在有限的时间内,制作出符合赛事要求的各种装置并经过检验。

不曾设想的是,这些来自村小的学生,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先后从镇、县、市的赛事中“突出重围”,甚至斩获了当年的省级一等奖。

来自粤桂交界地带,异军突起的“黑马”所能做到的远不止如此,此后几年,来自封开南丰镇侯村小学的选手们,又连续拿下多个省级一等奖。受到带动,同一乡镇的南丰中学的学生们,也开始在这一赛事中崭露头角。

在人们的共识里,科学教育的水平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来自南丰镇的老师和学生们所努力的成果,或许谈不上有多少“科技含量”,但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却在他们身上熠熠生辉。

“我们有信心”

这里是南丰镇的中心地带,作为封开县的人口大镇,南丰镇中心小学吸纳了来自本镇和周边乡镇的约2000名学生就读。

一进校门,这座学校的全貌就尽收眼底,水泥地面通向着教学楼,篮球场和田径场比邻。课间时分,学生们从教室中涌出,尽情在空地上跑跳。

和所有乡镇小学一样,这座学校也面临着学生多老师少的情况,不少老师需要担任不同科目的教学任务。而莫如荣是其中的特殊一人,在南丰镇中心小学,他专职负责科学课教学和青少年科技赛事的培训工作。

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小学内,莫如荣和学生平时训练的教室里。南方+记者 卢逸轩 摄

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小学内,莫如荣和学生平时训练的教室里。南方+记者 卢逸轩 摄

今年秋季学期,莫如荣离开南丰镇侯村小学,来到南丰镇中心小学任教,并负责学校学生的科技赛事培训工作,今年,他所带领的学生延续了此前几年的势头,再一次拿到了一等奖。

今年,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实践能力挑战赛小学组的主题是“风驰电挚——木牛流马电力赛”,选手们要使用赛事方准备的木材、电动机,制作出一个能在划定区域内行走的“木牛流马”。南丰镇中心小学的选手们在11月下旬,将金牌从数百公里外的东莞市黄江镇带回了南丰。

六年级的梁宇是今年的金牌选手之一,在他看来,这场胜利来得“自然而然”。“我们已经训练和研究很久了,对各种参数都很熟悉,在赛场上很快就能将材料组装到一起。”即便对手不乏来自广州、深圳、东莞的同龄强手,但来自乡镇学校的他们也丝毫不会怯场。“我们有信心能做得更好更强。”

“选手们都是百里挑一的。”莫如荣说。这学期一开始,他就着手在南丰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中挑选参赛的“好苗子”,经过报名筛选,最终成立了一支由四五六年级学生组成的队伍,在每天晚上和课余时间进行训练。

学校四楼的一间多功能教室,被确定为参赛队伍的训练场地。在靠墙的桌面上,摆放着数十个在日常训练中被制作成的“木牛流马”,一旁的回收箱中,已然被废弃材料填满了一大半,工作台上的白纸上,学生们记下了各个操作步骤。“这里虽然简陋一些,但同学们都乐在其中。”

“万事开头难”

任何的荣誉都不是唾手可得,尤其是对于乡镇学校的师生来说,难题不只存在于如何迈出第一步。

莫如荣经历过一段“单打独斗”的时间。2019年,计划报名参赛的莫如荣面临的问题不少:哪些学生参赛、怎么辅导学生、参赛作品怎么做……没有人能告诉莫如荣怎么做。

那段时间,白天教学、夜晚钻研比赛和作品到深夜,休息时间独自试做比赛作品,是莫如荣的生活常态,“如果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做,那怎么去带领学生呢?”

挑战接踵而来,在莫如荣选拔出了一批参赛学生后,面临着学生、家长的压力,有家长以“与学习无关”为由,拒绝了孩子在这一“不重要”的事情上花费太多时间,也有家长担心,孩子跟老师多次出远门比赛“不安全”“不放心”。为此,莫如荣只能一面做家长和学生的工作,一面继续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培训。“但好在,最终我们拿到了冠军”。

侯村小学接年的获奖,引起了南丰镇中心小学党委书记童嘉威的关注,也引起了他的思考,“除了重视语数外的教学,我们还能够为乡镇的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做点什么?”

南丰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在今年的第七届青少年科技实践能力挑战赛参赛现场。受访者供图

南丰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在今年的第七届青少年科技实践能力挑战赛参赛现场。受访者供图

在童嘉威看来,学校多次获得科技奖项,何不将其作为特色来发展?同时,童嘉威也认识到,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如果乡镇的孩子们缺少科学教育,注定难以培养出时代需要的人才。

改变已然发生,这些年里,南丰镇中心小学在学生科学课进行了大量投入,除了学校的科学课教学得到了硬件的更新,学校更是在近期新建成了肇庆市首个“乡村云端学校”,为学校学生们提供了更好的教学条件。

在童嘉威看来,科学教育不能仅仅将目光放在科技奖的多寡,而应该看到,这是一个长期熏陶的过程,“要让学生们亲自去看,去触摸,去感受,他们才能对科学有了解,有认识,有向往。”

“为学生种下科学的种子”

12月18日上午,南丰镇中心小学迎来了一群少见的客人。客人们来自广东省科学中心,这一天,他们来校开展“科学伴我同行”科普进校园活动。

在户外的一个舞台上,身着“五颜六色”服装的科普志愿者们,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解生活中的各类现象背后的科学知识,为他们演示能舞能跑的机器狗,带领他们一起参与科学实验。

12月18日,“科学伴我同行”科普进校园活动在南丰镇中心小学开展,同学们与机器狗互动。 南方+记者 卢逸轩 摄

12月18日,“科学伴我同行”科普进校园活动在南丰镇中心小学开展,同学们与机器狗互动。  南方+记者 卢逸轩 摄

来自农村地区的小学生们不曾见过这些,当志愿者操作的机器狗走下舞台,来到孩子们身边时,他们好奇又小心,争先恐后地伸出手,轻轻触碰然后赶紧缩回,当机器狗后腿“跪地”,起身作揖时,掌声、惊叹声、笑声……,学生们真情流露。

在早一些的11月,南丰镇中心小学的科技节上,展出了一批由学校学生手工制作的纸桥、火箭模型。

“由1千克报纸做成的桥梁,可以承重10千克。”对于学生们的作品,莫如荣深感自豪,在南丰镇中心小学,科技节已经成为了学校的特色活动,科学教育,也正在贯穿在学校教学中,近年来成为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内容。

“即便学校硬件条件在客观上存在不足,我们也要尽力去弥合乡镇儿童和城市儿童之间科学教育的差距。”童嘉威说,“至少,让乡镇儿童心里能产生对科学的认识和向往,为他们种下科学素养的种子。”

发轫于南丰镇中心小学的变化,被封开县教育部门看在眼里,“我们计划以南丰镇的中小学为试点,在全县营造良好的科技教育氛围。”

为此,近年来封开县将科技教育内容系统融入中小学各学科课程,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初步认知,随着年级升高逐步深入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通过各种比赛和研学活动,营造良好的科技教育氛围。

此外,封开县正在全县着力推行中小学科技辅导员制度,在全县学校选拔优秀教师参与科技知识培训、提升教师的科技教育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南方+记者 卢逸轩

编辑 唐锦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