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来阳江一定要尝的“宝藏”土特产,都在这张图里

作者 黄林 2024-09-22 10:40

春砂仁、夏威夷果、鳜鱼鱼苗等农产品产量稳居全省第一,水产品人均占有量连续多年全省第一,“菜篮子”考核连续6年获全省优秀,全市农林牧渔实现多年连续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三年居粤东西北第一……

金秋九月,果实累累,阳江山海沃野尽是丰收景象。近年来,阳江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坚持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433”工作安排,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9月22日,值此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让我们一起看看“遍地是宝”的阳江各县(市、区)有哪些特色农产品,南方+带您了解一下。

阳江这些宝藏农产品,哪一种最能触动你的味蕾?(可多选)(可多选) 阳江豆豉 白沙鹅(江城区) 禾虫(江城区) 牛大力(阳东区) 大八益智(阳东区) 春砂仁(阳春市) 阳春坚果(阳春市) 程村蚝(阳西县) 东水茶(阳西县) 珍珠马蹄(海陵试验区) 海陵凤梨(海陵试验区) 提交

一、阳江豆豉

阳江豆豉,与阳江漆器、阳江刀具并称“阳江三宝”,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也是省级“非遗”。很多人的童年回忆里,都有一道罐头装的豆豉鲮鱼,咸香适口的豆豉加上油香的鲮鱼肉,直接配饭就是一绝,如果加入油麦菜、苦瓜等清炒,也是下饭佳品。

阳江豆豉以本土种植的优质黑豆为原料,采用有盐常温发酵法制作经过浸泡、蒸煮、制曲、发酵等20余道工序精制而成。豉肉松软、浓香醇厚、余味绵长、特色鲜明。

二、白沙鹅

江城区白沙街道是有名的养鹅基地。白沙人养鹅历史长达500多年,不仅养殖了被誉为广东四大名鹅之一的“阳江黄鬃鹅”,如今还有狮头鹅、马岗黑以及白沙鹅等多个品种。其中,白沙鹅是在上世纪60年代末,由白沙的养殖户引进广西大种鹅与本地黄鬃鹅杂交选育而来。街道年成产鹅苗约260万羽,母鹅年总产值约1.3亿元;肉鹅年出栏约60万只,年产值约9600万元。

2023年11月,白沙鹅乸饭烹饪技艺、白沙麻香白切鹅烹饪技艺入选江城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江城区正在打造一条主打休闲饮食的白沙鹅文化主题风情街,助力江城打响“漠阳味道·寻味江城”区域公共品牌。

三、禾虫

江城区城西街道阮西禾虫种业中心是全市唯一的禾虫种业基地,园区占地面积4048平方米,分为育苗区、育种区、水稻+禾虫综合种养示范区三个功能区,已建成年产苗种20亿尾的禾虫工厂化育苗厂,可满足供苗面积约1万亩。2023年,基地产出30亿尾种苗,产值约900万元。

好吃又会吃的老广,有一百种方法吃禾虫,可蒸可炖,可煎可炸,做成禾虫饭、禾虫蒸蛋、酥炸禾虫、禾虫汤……皆是人间美味。

四、牛大力

牛大力是著名的南药之一,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经过千百年的时间沉淀,牛大力已经演绎出了各种煲汤、茶饮、火锅、焖肉和泡酒等N种美味吃法,成为广东人餐桌的常备佳肴。

2019年,经过一系列评估检测,阳东牛大力获得国家地理标志注册商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此外,阳东牛大力还有中国牛大力之乡、中国南药科技小院和入选中国土特产名录等共计6个“国字号”牌子。2022年,阳江市阳东区牛大力产业园被确立为市级产业园。2016年9月15日,粤森优质牛大力种源随“天宫二号”遨游太空,实现阳江首次航天育种,创造牛大力航天育种纪录。

目前,阳江牛大力种植规划超过50000多亩,其中阳东区超过30000多亩,牛大力种植户3000多户。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个围绕牛大力的产业链逐渐在阳东形成。

五、大八益智

益智是“中国四大南药”之一,也是“广东十大名果”之一。阳东区大八益智具有皮薄汁多、肉厚渣少、辛辣适中等特点,颇受市场青睐,是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据不完全统计,大八全镇种植益智超1.2万亩,是广东省最大的益智种植、加工基地,被命名为“中国果用益智之乡”,是广东省最大的益智种植基地。“大八益智”也早在2010年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凉果制作技艺还入选了阳江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六、春砂仁

春砂仁别名砂仁、阳春砂,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阳江市阳春市。目前,阳春市春砂仁种植面积约9.51万亩,2023年鲜果产量超3300吨,产值约13.4亿元。

春砂仁作为一味草药,在中国的应用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浑身是宝,花、果、根、茎、叶均可入药,与益智仁、巴戟天、槟榔并称中国四大南药。如今,药性温和、营养丰富的春砂仁,除了入药之外,还渗透在诸多美味佳肴当中。如砂仁蒸排骨,砂仁蒸鸡,砂仁蒸鱼等,此外,“春砂蜜”“春砂糖”“春砂蜜饯”“砂仁茶”“春砂酒”等阳春地方特色产品,更是远销各地。

七、阳春坚果

顾名思义,阳春坚果主要产于阳江市阳春市。9月初,阳春坚果陆续进入采摘期,时下正值坚果收获季节,只见阳春多地种植户纷纷将采摘的新鲜坚果运到加工中心销售,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农户的脸上。

据介绍,2024年阳春全市坚果种植面积近20万亩,预计今年鲜果产量4.77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第一,已建成澳洲坚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并形成涵盖良种选育、标准化种植、加工流通、品牌营销、农旅融合的全产业链集群发展格局,成功打造产值达10亿的全产业链,澳洲坚果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金果子”。

八、程村蚝

秋风起,蚝肥美。金秋时节是阳西县程村蚝大量上市的季节。程村蚝是阳西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程村蚝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等特点,蚝体中的含锌量不但高于已知的所有食物,而且高于其他产地的蚝产品。程村蚝不仅可以制作蚝豉、蚝油,还可以作为蚝味生抽等调味品的原材料,各类蚝制品远销海内外。

阳西县程村镇人工养蚝历史已有180多年,近年来阳西程村蚝产业园已入选省级农业产业园。该镇养蚝海域面积超过4万亩,全镇养蚝从业人员近万人。以程村蚝产业园为契机,当地通过优化种养方法、推广新品种、延伸深加工链、打响地域品牌等措施,不断提升养蚝附加值,做大做强程村蚝产业链,让程村蚝承载更多人的致富梦。

九、东水茶

位于阳西县新墟镇的东水山是粤西名山,这里山高林密、气候温和,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生态大茶园。作为广东省“十大茶乡”之一的东水村,植被葱茏、四季常绿,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优质的东水茶。

东水茶是“广东十大名茶”之一,有着1500多年的悠久种植历史,目前已发现百年以上的古茶树近万株,其中300年以上的古茶树约500株。东水茶主要有两个品种,一个是“黄金芽”,另一个是“老树茶”。

东水山的秋茶采摘主要集中在8至10月之间,相比其他季节的茶,秋茶别具特色。秋茶和春茶相比,特点是高香、耐泡。如今,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东水茶产业逐渐走上了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之路,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全产业链。

十、珍珠马蹄

珍珠马蹄是海陵试验区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之一,因其脆爽鲜甜的口感,不仅是椰子鸡必备,在很多粤式小炒和糖水中也能见到它的身影。眼下正是珍珠马蹄丰收的季节,海陵试验区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作为海陵岛特色农产品,珍珠马蹄的种植历史已有30多年。早期农户们在插马蹄苗的时候,偶然把普通马蹄苗和田葱苗混在一起,导致两种植物在花期时就互相授粉,加上种植在咸淡水交汇处的盐碱地,结合了普通马蹄和本土田葱各自优点的“杂交”马蹄—第一代珍珠马蹄便诞生了。目前,海陵珍珠马蹄种植面积超6000亩。

近年来,海陵试验区从引导相关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到推进珍珠马蹄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不断推动珍珠马蹄从零散耕种逐步转化为规模化种植,精准化采收,机械化加工,正全链条优化升级产品新业态。

十一、海陵凤梨

2022年,海陵试验区闸坡镇积极落实撂荒地复耕复种任务,流转130多亩土地,引种了103亩台湾凤梨,包括台农16号、冬蜜凤梨、芒果凤梨3个品种。其中,台农16号还有一个别称是“甜蜜蜜”,其口感爽脆多汁,甜度在20度以上,成熟后的凤梨大概有2到4斤重。

海陵试验区闸坡镇新盐村富悦来生态农场采取有机种植方式,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合作研发了有机肥,利用海陵岛海产品丰富的资源优势,向菜市场等地收购鱼肚、鱼肠、鱼鳞和虾壳虾皮,将其发酵成有机肥。

农场的凤梨地亩产约为2000公斤,今年产量达20万公斤,产值达400多万元。当地将把海陵凤梨打造成闸坡镇的品牌,积极发动本地农户种植,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策划/统筹:黄韬炜

撰文:黄林 巫雅柠 赫鹏翀 罗天 陈步上

海报:巫雅柠

图片:资料图

编辑 伍欣莎
校对 王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