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窑火重燃,打造“世界的新官窑”!

作者 陈雪婷 2025-07-05 21:56

7月5日,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官窑文化艺术中心正式开幕,“南粤古驿・十里官窑”官窑水泥厂及马步头周边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同步启动。

乘着南海“三区三带”、水上南海及人文经济发展战略的东风,该中心将作为“十里官窑”文旅街区的核心引擎,广邀全球艺术家、科学家等驻留创作,激活狮山人文经济新活力,致力打造国际艺术驻留中心“样板间”与湾区文化艺术交流高地,让千年窑火“重燃”势头越来越旺。

揭幕仪式。

揭幕仪式。

五牌同揭,五福临门

开幕仪式上,官窑文化艺术中心、李见深国际陶艺工作室、官窑三宝空间营造社、全球艺术家南海驻地中心、狮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五牌同揭”,寓意深远。而一场在该中心的烧制电窑室举行的开窑仪式,更象征着千年官窑在新时代的涅槃重生。

中心由原珠江纵队队部旧址改造而成,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主楼设有工作室、陶说厅、乒乓艺术厅等多功能空间,副楼配备烧制电窑室,为艺术家提供理想创作环境。作为“十里官窑”文旅街区的“文化引擎”和连接郁水官驿文化带的“精神驿站”,中心将以瓷为媒,促进南海文化基因与世界艺术的深度对话。

“今天这样一个红红火火的瞬间,仿佛带我们回到千年前的官窑。我觉得南海能够成为一个新的中国创造力的关注点,而官窑这个曾经的角落也可以发出不一样的异彩。”景德镇陶瓷大学特聘教授、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创办人、十里官窑总营造师李见深说。

仪式现场,区镇主要领导及主礼嘉宾全程身着香云纱服饰,化身流动的文化符号,生动展示与传递南海非遗魅力。

“发展人文经济的着力点,在于唤醒和培育广大市民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官窑文化艺术中心的开幕,标志着千年窑火重燃。我号召广大企业家、艺术家、市民朋友,积极参与到官窑复兴计划中来,让官窑重新燃起的星火,能够烧成熊熊大火,重振官窑的陶瓷文化和陶瓷事业。”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表示,香云纱+牛仔裤等本土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的范例,值得大力宣传推广,以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推动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

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

活动另一重要环节是,佛山市南海区陶瓷艺术与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紫砂产业合作发展框架协议签订。在佛山南海多年援疆工作的良好基础上,未来两地将深化合作,以“伽师资源+南海设计+联合生产+市场共享”模式,打造“南海陶艺”和“伽师紫砂”区域品牌,推动陶瓷艺术和紫砂产业协同高质量发展。

古镇活化,加快后工业复兴

当日下午,随着主礼嘉宾挥锤打通物理空间、敲响象征开工的锣声,“南粤古驿・十里官窑”官窑水泥厂及马步头一期改造项目先行启动区建设正式拉开帷幕。

动工仪式。

动工仪式。

作为佛山市南海区城市更新的标杆工程,该项目总投资约2.7亿元,总改造范围近350亩,将打造为集“文化创意、电商平台、旅游度假、休闲观光、夜经济消费”于一体的活力街区,以“古玩+潮玩”为核心激活千年官窑文脉。

该项目以“一心一轴三核多节点”为骨架:“一心”是以官窑水泥厂为中心的工业文创艺术街区;“三核”包括共享办公、商业零售、官窑粮仓三大核心区;“多节点”是通过西南涌滨水走廊、沿江路及古驿道,串联历史人文建筑与公共空间。

项目效果图。

项目效果图。

本次先行启动区将重点改造毗邻文化艺术中心的官窑粮仓片区,并同步推进儿童公园改造及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的全域开发奠定基础。

项目效果图。

项目效果图。

值得一提的是,本项目将采用“小尺度、渐进式”的更新模式,保留在地居民生活肌理的同时,引入新业态,实现“新老共生”“传统与新兴业态混合”的可持续街区生态。项目的动工,也标志着官窑迈入了“古镇活化”与“后工业复兴”的新篇章。

采写:南方+记者 陈雪婷

通讯员 詹柱华


编辑 梁彩敏
校对 居伟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