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统筹发展局党支部:党建聚“链”,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作者 韦基礼;向熙航 2025-07-11 09:37

2024年松山湖GDP突破1000亿元,首次跻身全国高新区综合评价20强。松山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背后,高质量党建成为关键所在。

为进一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松山湖统筹发展局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将党的政治优势与组织优势深度融入园区发展,以党建聚“链”,激活发展新动能,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统筹科学城建设、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等领域奋勇争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党建引领

在经济发展各环节注入“红色力量”

党建是激活经济新引擎的关键密钥。近年来,松山湖统筹发展局党支部(以下简称“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引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 “四链” 融合,在经济发展的各环节注入“红色力量”。

在规划发展研究方面,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凝聚各方智慧与力量。严格落实 “第一议题” 制度,深入学习国家省市有关新质生产力、金融高质量发展、科技强国建设等政策精神。党员干部带头深入企业、科研机构开展调研,累计走访单位超200家,收集意见建议300余条,前瞻谋划布局重点项目。

经济监测工作中,党支部建立党员责任区制度,每位党员负责联系重点企业,实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和园区主要经济指标情况。通过强化经济指标实时监测、分析和预警,科学分析企业统计数据,建立健全园区经济工作督查考核机制和重点企业挂点服务机制,为园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驾护航。2024年园区GDP、规上工业等多项指标在全市保持领先。

走访东博智能装备总部厂区项目。

走访东博智能装备总部厂区项目。

在项目建设方面,党支部组织党员骨干成立项目服务先锋队,全力服务项目立项审批和企业备案。先后举办3场超长期特别国债政策宣讲活动,指导部门、国企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工作。同时,积极推动招商引资和增资工作,党员干部带头赴上海、深圳等多地对接重点招商企业,全年共对接重点项目30多宗。这背后,正是松山湖充分发挥资金链支撑作用的体现,通过创新“政银担”“政银保”等融资服务新模式,建设高质量基金产业集群,发挥松山湖产业基金、天使投资基金“以资引商”作用,为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走访海能达研发总部和运营中心项目。

走访海能达研发总部和运营中心项目。

战新基地建设中,党支部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加强政策支持,提升服务效能。启动新一轮松山湖生物产业政策修订工作,开展生物医药产业调研分析,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产业大会和对接活动。推动科学城智汇城一期等3个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新增产业空间53万平方米。2024年,松山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稳步起势,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等多元融合、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成形。

党建赋能

搭建科学城“红色朋友圈”

松山湖科学城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载体,其建设关乎区域创新发展大局。松山湖统筹发展局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督导作用,在完善科学城城市服务功能、加强合作交流、发挥统筹协调督导作用等方面精准发力,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引领地,数十项重点任务如期推进。

在完善科学城城市服务功能上,党支部党员干部主动担当,践行“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的理念,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屏山社区整村旧改项目全面启动,优化完善大装置集聚区城市服务配套,持续吸引材料实验室锂电池团队等进驻。其中,杨雨思、高煜城等党员深耕工作一线,紧密跟进松山湖与港澳等地的合作事项,助力松山湖深度融入大湾区建设。

同时,为解决大科学装置集聚区公共服务配套,推动大朗镇水平村改建人才房,支持大岭山镇大塘村、月山村等松山湖接壤村开展“三旧改造”,不断提升科学城的综合服务能力。这一系列举措,正是通过整合产业部门、企业、科研平台,搭建“红色朋友圈”,形成高效优质的对话合作机制平台,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加强科学城之间的合作交流是统筹发展局的重点工作之一。统筹发展局牵头与深圳光明区、广州南沙区科学城先后签订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常态化合作交流工作机制。

党员干部积极推动合作项目落地,与光明科学城梳理形成合作项目清单,完成开通直达公交“湖光”专线、建立两地税务合作机制、实现跨城通办政务服务合作、共同举办体育赛事等合作事项。协助市发改局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设立东莞城市会客厅(河套),重点展示松山湖科技创新和重点产业发展成就。推动与中关村发展集团开展务实合作,东莞中关村智造中试基地搭建的中关村智造网正式上线,为科学城的创新发展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加速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的流动与集聚。

党建聚力

绘就园镇协同发展新画卷

“百千万工程”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松山湖统筹发展局凝聚各方力量,推动“百千万工程”在园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党支部严格落实党建引领要求,牵头制定指挥部、指挥办工作规则,组建区域经济、科技创新、城市建设、要素保障和决策咨询五个工作专班,党员干部在各专班中担任重要职务,围绕产业发展、创新驱动、园镇融合等重点,带头开展工作。

打造亮点标杆,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是“百千万工程”的重要目标。党支部带领党员干部高标准建设城市副中心、全域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大力推进绿美生态建设等,编制包含产业、文旅、城乡融合、人居环境等多个领域的亮点项目清单。打造了产业发展示范项目—科学智汇城、绿美建设示范项目—科学公园、百千万示范项目—礼廊书轩公园等一批精品项目。

松山湖科学公园。

松山湖科学公园。

促进园镇融合发展,实现协同共赢是“百千万工程”的关键。党支部鼓励和推动周边镇建设特色产业园主动承接园区孵化项目。大朗屏山社区利用毗邻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地利优势,建成东莞新材料产业园,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预计可为屏山社区带来每月约80万元的收益。2024年4月,科学城集团与大朗镇水平、屏山股份经济联合社签约,建设首例园镇合作项目—科学城智慧城,进一步推动园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突出宣传发动引领,营造浓厚氛围是“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的保障。党支部积极发动宣传,推出系列主题报道以及区域协调发展主题调研活动,大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推动园区松莞汇、科学城集团公司和东莞市首席信息官协会,分别与茶山镇南社村、大朗屏山社区等5镇6村开展结对助力帮扶,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百千万工程”的良好局面。

面向未来,松山湖统筹发展局将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以“党建+服务”提升“四链”融合的凝聚力,在促进开放共赢中提升“四链”融合的生命力,厚积新质生产力“成长”沃土,为东莞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松山湖力量,续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撰文:韦基礼 向熙航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冯文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