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疾控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温馨提示:2025年7月需关注登革热、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传染病以及食物中毒和高温中暑。
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是全球波及范围最广的虫媒传染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100多个国家流行。国家疾控局最新版登革热防控方案中综合考虑媒介伊蚊分布情况和活动期长短、既往本地疫情发生情况和疫情规模等因素,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按照登革热传播风险由高到低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地区。广东省为Ⅰ类地区。
主要预防措施
预防登革热的最佳方法是避免被蚊子叮咬。居室内和办公场所应使用蚊香或电蚊香液,并同时使用纱门、纱窗和蚊帐进行防蚊。前往公园、绿化带等地点,应穿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清除家庭、单位内的各种积水,露台、坑洼、树洞、竹筒等易积水的地方需要定期疏通以及平洼填坑,并疏通沟渠、清理岸边淤泥和杂草,清除小容器垃圾等,防止蚊虫滋生。
从登革热流行区返回后,如果出现发热、出疹等疾病表现,就医时要主动告知医生近期本人的旅行史。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发的,常见于5岁及以下儿童的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病全年皆可发病,其中4月至7月为春夏季的高峰期,而9月至11月则为秋冬季的高峰期。
主要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居室常通风,个人勤洗手。
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非一次性的婴幼儿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
尽量避免接触患病儿童,避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接种EV-A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也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为尽早发挥保护作用,鼓励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咽干、咽痛、咳嗽等,而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酸痛、嗅觉或味觉减退、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不全的个体在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主要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
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尽量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及时就医,就医过程中全程科学佩戴口罩。
食物中毒
随着气温升高,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食物中毒的风险也相应增加,5-10月为高发期。食物中毒通常在进餐后短时间内急性发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主要预防措施
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
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原料,生熟食要分开存放,处理时砧板、菜刀等厨房用具要分开使用。
外出就餐时,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
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不吃不干净的水果和蔬菜,不吃来历不明的食物,不采摘和食用不熟悉的野生蘑菇及野生植物。
无防护情况下不接触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
高温中暑
随着夏季高温天气的到来和暑假期间旅游出行的增加,中暑的风险也随之上升。中暑的症状轻者可能包括头痛、头晕、口渴、多汗以及四肢无力和发酸;而严重时则可能表现为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脉搏加速。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中暑可能会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并可能伴有惊厥、昏迷、谵妄等严重临床症状。
主要预防措施
关注天气预报和高温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暑降温准备。
高温天气时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出门注意防晒、降温,可备一些防暑药品。
及时补充水分、盐分和矿物质。
关注身体健康,提高防护意识。要更加重视家中婴幼儿和老人的中暑预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