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气→用电,看潮州陶瓷如何转型绿色工厂

作者 许钰敏 2025-07-03 10:51

6月26日,潮州市举办2025年陶瓷行业“气改电”企业家课堂活动,政企双方以政策解读、主题讲座、案例分享、技术推介等多种形式,共同探讨陶瓷行业“气改电”工作的推进路径。

2025年陶瓷行业“气改电”企业家课堂活动。

2025年陶瓷行业“气改电”企业家课堂活动。

耗能高、废气排放量大是潮州陶瓷产业的发展痛点。当前,潮州市纵深推进国家“双碳”战略面临资源约束和环保压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实施陶瓷行业“气改电”,是潮州推动陶瓷产业从“能耗大户”向“绿色工厂”转型的新招数。今年,潮州工信、发改、供电等部门进一步强化联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陶瓷行业实施“气改电”的若干措施》,全力推动潮州陶瓷行业窑炉由使用天然气、石油气改造为使用电能,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步伐。

“气改电”,即把燃气窑炉改为电窑炉。陶瓷企业怎么改?相关部门如何做好支持引导?这条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路径,潮州要如何走得更稳更好?

累计实施“气改电”项目46个

据潮州工信部门介绍,电窑炉适用于中低温烧制的日用陶瓷企业、具备烤花工序的工艺陶瓷加工企业,以及生产骨瓷、镁瓷等产品附加值较高的企业。目前,潮州市已有众多陶瓷企业实施“气改电”,并取得较好效益。

不少潮州陶瓷企业已实施“气改电”。图为雅诚德陶瓷企业电窑区。

不少潮州陶瓷企业已实施“气改电”。图为雅诚德陶瓷企业电窑区。

走进广东雅诚德实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可见共有一座座崭新的电窑炉已投入使用。监控室里,技术员正在对窑炉烧制各个环节的数据进行智能监管。这是该企业实施“气改电”的成果。

“我们目前共新建了10座10立方米的电窑炉,去年底建成投产,并配置智能温控系统和余热回收装置。”该企业生产中心总经理周勋楷介绍,相比气窑炉,电窑炉的烧成温度控制精度更高、可达±3℃,可节省生产成本约15%,烧制的骨瓷产品釉面效果更透亮,耐磨性更强,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4%。

近年来,潮州工信、发改、供电部门加强配合联动,稳步推进陶瓷行业“气改电”,走访入户了解企业能源类型、技术设备等情况。对于有需求、有意愿改造的用户,潮州供电部门建立服务档案、定期回访,积极推动项目实施,对于重点、难点且需要多方共同协调的电能替代项目,灵活组建项目柔性团队,为企业提供需求解决方案、项目技术支撑等全过程服务。

采用电窑炉烧制的骨瓷产品釉面质感更优。

采用电窑炉烧制的骨瓷产品釉面质感更优。

越来越多的陶企看到“气改电”的优势和前景。在潮州市瑞隆陶瓷有限公司内,2座智能电窑炉正在加紧建设。企业负责人吴盈介绍,近年来企业积极拓展骨瓷产品线,使用电窑炉烧制将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瑞隆陶瓷企业正在加快建设新的电窑炉设备。

瑞隆陶瓷企业正在加快建设新的电窑炉设备。

据统计,潮州市2022年至今累计实施“气改电”项目46个,今年1—5月用电量2888.0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9.5%。枫溪镇、凤塘镇等重点产区已形成示范效应,改造企业生产成本平均降低15%—30%,产品优等率提升12个百分点。

电窑烧制陶瓷成品率可提升20%

在陶瓷行业传统生产模式中,气窑炉的使用较为广泛。然而,与传统气窑炉相比,电窑炉在多个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电窑炉可实现精准控温,同时助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满足出口要求。”潮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介绍,对比传统气窑,电窑炉温度场均匀性更好、加热系统响应速度更快,有效提升陶瓷产品质量和成品率,实现复杂工艺。以广东宝达亿陶瓷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电窑炉主要用于陶瓷生产流程的釉烧和素烧,采用电窑炉烧制后,成品率可提升约20%。

用电成本方面,电窑炉可以充分利用夜间电价谷期烧制,电价相对气价更为稳定,夜间烧制成本最高可降低近75%。同时,电窑炉维护成本低,对比传统窑炉年维护费平均降低60%。

电窑炉可实现远程控制,智能实时监管烧制情况。

电窑炉可实现远程控制,智能实时监管烧制情况。

电窑炉可进行远程操控,实现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同时通过编程实现不同的烧制曲线和工艺参数,快速适应市场对不同陶瓷产品的需求变化。其功率调节范围宽,既能满足大规模连续生产,也能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如广东中金瓷业有限公司采用电窑炉,可方便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家居礼品、酒瓶等陶瓷制品,为企业赢得更多订单,同时靠品质提升带动产品单价提升10%—15%。

此外,企业可以通过购买“绿电绿证”等方式,满足未来出口贸易的新形势新要求,争取碳关税豁免资质,提升海外市场竞争力。

采用电窑炉烧制后的陶瓷产品。

采用电窑炉烧制后的陶瓷产品。

潮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气改电”等技术革新绿色转型,可推动潮州陶瓷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延伸,培育一批绿色工厂和低碳产品,同时带动新能源、智能装备等关联产业发展,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接下来,潮州市工信局将继续牵头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做好推动陶瓷行业“气改电”过程中的政策、资源和服务保障。

■企业实践

建设电窑炉年省约35万元

作为较早实施“气改电”的企业,广东中金瓷业有限公司为潮州陶瓷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示范经验。据企业行政总监许名舒介绍,自2022年6月启动“气改电”以来,中金瓷业已建成16座总容量90立方米的电窑炉,配套2315千瓦电力系统。

中金瓷业的窑炉生产线。 受访者供图

中金瓷业的窑炉生产线。 受访者供图

“改造后,不仅烧制成本降低20%—30%,年节省约35万元,还缩短了20%的生产周期。”许名舒表示,通过智能温控和警报系统,产品合格率提升了10%,高端骨瓷的釉面质量显著提高,更加安全环保,符合“双碳”战略要求。实施项目后,企业将节约的资源有效转化为研发投入,推动新产品开发,进一步强化市场竞争力。

“电窑炉的优势在于省人工、省事、监管把控更精准。”作为电窑炉制造商,潮州市集诚窑炉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蒋有财介绍,智能化电窑炉可实现全自动烧成冷却和降温,以及自动进氧、变频自动排烟,无需人工打开窑炉进行降温。其“精准控温”与“实时监测”功能,可确保生产过程保持在最优状态,提升产品质量。

电窑炉技术推介。

电窑炉技术推介。

他表示,最新研发的电窑炉最高温度可以达到1300℃,支持多种陶瓷烧制方式,适用于多种工艺需求,可满足当前高白陶瓷、中高温强化陶瓷、釉烧、釉中、青花等需求,确保陶瓷制品的高质量生产。该企业还将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升级电窑炉,探索烧制多种窑变釉等艺术效果。

■部门举措

政策“组合拳”引导鼓励陶企“气改电”

今年5月,潮州市工信局、潮州市发改局、潮州供电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陶瓷行业实施“气改电”的若干措施》,打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大力引导鼓励陶瓷企业转换用能形式。

潮州建立市和县、区(管委会)两级工作专班,为“气改电”提供专业服务。同时,做好宣传发动,加强企业走访,摸清企业需求和情况,并搭建交流平台,以及提供技术支持。6月26日,潮州就举办了2025年陶瓷行业“气改电”企业家课堂活动,邀请全市60余家企业代表参会,邀请“气改电”企业分享成功经验,并邀请设备厂家对电窑炉技术进行专业推介。

此外,对于开展“气改电”的企业提高审批效率。对有意愿开展“气改电”的企业,服务专员提供全流程手续协助办理服务。对高压用户报装各环节合计办理时间不超过17个工作日,推行“气改电”增容用户验收通过当天接火送电,实现用电报装“一次都不跑”。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提供“绿色通道”,服务“气改电”项目涉及的厂房改(扩)建等报批事项。

潮州供电部门入企了解需求,推动开展“气改电”项目。

潮州供电部门入企了解需求,推动开展“气改电”项目。

为满足陶瓷企业“气改电”用能需求,上述文件还提出要加快完善配套电网建设,加大陶瓷主产区域配套电网建设投资力度,进一步扩大绿色电能容量接入,促进陶瓷行业集中区域专项电网架构提升。近三年要推进古巷、凤塘、枫溪镇等陶瓷主产区的输变电工程,实现虎山、东龙、如意、南较西等输变电工程的投资金额不低于3亿元,新增满足不低于15万千瓦的电窑炉设备容量接入能力。潮州供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在相关区域规划立项35千伏及以上输变电项目12个,含配套10千伏项目在内总投资约11亿元。

资金支持方面,潮州将发挥财政资金支持效应,用好用足大规模设备更新和省技改十条等一系列政策,支持更多适用企业申请专项补助。另外,引导金融支持“气改电”,对使用绿电“气改电”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事后补贴,对项目进行融资支付贷款利息给予一定比例奖励,单个企业奖励金额不超过20万元,贴息期最长不超过3年。

■专家建议

“气改电”是陶企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当前,传统能源依赖与环保合规成本上升的矛盾,成为制约潮州陶瓷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韩山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胡朝举认为,实施“气改电”是当前潮州陶瓷行业响应国家“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需要。

“双碳’政策倒逼陶瓷企业加速清洁能源替代,推动窑炉改造、余热回收等技术创新。同时,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如碳足迹认证产品溢价率达15%—20%,绿色陶瓷出口可获得国际关税优惠。”胡朝举认为,当前全球绿色低碳产业竞争加剧,实施“气改电”不仅符合国际绿色贸易规则,更能通过清洁能源替代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耗成本,提升产品附加值。

使用电窑炉对于陶瓷企业来说,有何好处?胡朝举提到,电窑炉采用电阻加热或电磁感应加热技术,通过电能直接转化为热能,热效率可达85%以上,相比燃气窑炉40%—50%的热效率有显著提升,且能实现±1℃的精准温控。此外,智能控制系统可编程设定烧成曲线,解决传统气窑因人工操作导致的温差波动问题。采用分区分段加热模块,支持差异化温区配置,单个模块故障不影响整体运行。

据测算,窑炉节能改造将传统燃气隧道窑热效率提升30%以上,单条生产线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500吨。胡朝举认为,虽然用电成本相对煤炭等略高,但用电正是低碳绿色转型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其相对略高的成本可以通过数字化管理等找补回来。

胡朝举建议,潮州陶瓷企业要紧跟转型升级步伐,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进行“气改电”改造,并不断进行技术更新。“系统改造优于单一改造。”他还建议,陶瓷企业要着眼于全局,不仅要对窑炉进行改造,还要对整个生产车间各个生产环节进行系统性、集成化的技术改造,推动企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

文/图:南方+记者 许钰敏

编辑 余丹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