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在阳江登陆,市区江城受到严重风雨影响。风雨中,总有一群平凡的身影逆行而上,凝聚起守护家园的强大合力,一幕幕温暖人心的场景让人心生温暖。
临产孕妇 平安生产
9月25日凌晨,一名足月孕妇腹痛入院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阳江医院,经过医生护士的努力,孕妇顺利生产,母子平安。
台风天紧急救助患者
9月24日晚上,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阳江医院接诊一名患者,该患者从高处坠落致左前臂、左大腿疼痛、畸形,活动受限6小时。送至医院后,医生紧急手术处理,目前患者情况稳定。
风雨中的那盏灯 “电”亮党群连心路
9月24日晚,台风“桦加沙”过境,中洲街道碧桥村一片狼藉。在碧桥村委会的应急避难所里,五十多位村民暂时安顿下来,这里成了他们临时的“家”。可没有电,这个“家”显得格外漫长——黑暗裹挟着闷热,不安在空气中蔓延。
“必须立刻恢复供电!”
一声令下,城区供电局联合广东电网应急支援队的党员突击队,如箭在弦,迅速集结。暮色中,他们胸前的党徽成为最先抵达的“星光”。
风雨中前行的供电党员突击队伍,踩着泥泞,迅速勘察、布线、接入应急电源。汗水早已浸透工装,紧紧贴在后背,却没有一个人放慢动作。每一步操作都沉稳有序,每一句交流都简洁有力。
“轰轰轰”一阵平稳的发电机声突然响起,打破了沉寂的夜。
电,来了!
刹那间,光明洒满整个安置点,风扇开始转动,送出一缕清凉。原本昏暗的大厅瞬间亮如白昼,孩子们欢呼着重新奔跑起来,老人们赶紧插上充电器为手机充电,向远方的儿女报一声平安。
一位村民阿婆紧紧地握住供电人员的手激动地说道:“同志们,辛苦了!灯一亮,电一来,咱这心里就彻底亮堂了!”
那一刻,灯光照亮的不仅是避难所的四壁,更照进了每一位受灾群众的心里。这一夜,供电局的党员们用逆行的背影、湿透的工装和专业的操作,在风雨中架起一座永不熄灭的连心桥。
他们“电”亮的不只是灯,是希望,是信任,更是“人民电业为人民”最温暖的诠释。
逆风前行 守护人民群众安全
台风登陆后,江城公安分局全体民辅警闻令而动,在狂风骤雨中逆风前行,坚守防御台风第一线。各派出所严阵以待,确保发生险情时,能够第一时间驰援,最大限度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隐患排查整治 筑牢安全防线
为全力做好抗击超强台风“桦加沙”救援准备,江城消防救援大队舟艇、水域装备全部上车上架,全区11支抗洪抢险分队、90余名水域救援骨干全面进入实战准备状态。
针对“桦加沙”可能引发的严重洪涝、大面积树木倒伏等险情,大队迅速修订完善救援预案,强化与气象、应急、水利等部门信息共享和会商研判。
以城东消防站为基础组建抗洪抢险突击队,在重点区域前置驻勤,配齐机动链锯等专业装备,确保能够同步应对多类灾害事故,统筹开展灾前危险源排查,重点加强对低洼区域、危化场所、在建工地的风险管控,提前部署清障装备与力量,确保灾时道路快速疏通,实现从抢险救援到灾后恢复的全流程应对准备。
截至目前,江城消防共接处警30起,其中火灾6起,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24起,抢救疏散群众159人,无人员伤亡,出动车辆40辆次,出动人员236人次。
闻风而动 党员干部下沉防风一线
以城北街道为例,台风登陆后,街道迅速切换至救灾复产模式,专门组建由年轻党员干部组成的应急救援热线专班,集中接听群众求助电话,建立“来电登记-需求分类-部门转派-结果反馈”闭环机制,对于群众遇到的停水、停电、树木阻塞等问题,立即协调消防、水务、供电、城管等部门开展抢修,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响应。
风雨稍歇后,党员干部牵头组建清障队伍,携带工具赶赴主次干道、村(社区)路口,对倒伏树木、断枝杂物等进行集中清理,尽快打通受阻路段,并第一时间开展灾情核查工作,细致排查房屋损毁、设施损坏等情况,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受灾台账。
马曹村委会党员干部到路面协助消防部门清理搬离树木,北湖社区干部在主次干道利用切割机清理倒伏树木,周边居民也积极响应,部分路段已快速恢复通行。
开展巡查养护 江城公路人在行动
江城区公路事务中心观光、江城、岗元、埠场、望牛岗5个道班全员出动,穿梭在G228、G234、G325、S540、XA17、YA31等线路的管养路段,“锯断”“拖拽”“搬抬”“清扫”,一个个橙色公路人不断地重复着这四个动作,拼尽全力只为尽快恢复管养公路安全畅通。
面对台风“桦加沙”的威胁,全区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逐村逐户开展宣传动员进行重点人群摸排转移工作,纳入转移范围的群众,全部转移到位。
热腾腾的饭菜
在临时安置点内,一蔬一饭不仅温暖了大家的胃,更抚慰了因台风而紧张不安的心。
热心居民自觉参与清理路障
风雨停歇之后,不少市民自发清理断枝残叶和路面障碍,一起重建家园。
连日来,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闻令而动、冲锋一线,切实筑牢防台风“安全墙”,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25日一早,全区各单位纷纷组织干部职工下沉到村(社区)一线,奔赴各地灾情较为严重地区,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全区统筹安排力量,以网格为单位,把市、区、镇(街道)和村(社区)等各级党员组织起来,形成工作合力,积极参与道路清障、积水清理、消毒防疫,转移受灾被困群众和物资,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帮助解决受灾群众的吃、住等问题,把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减至最低。
风会过境,雨会停歇。但这些藏在风雨里的温暖,不会消散。
撰文:巫雅柠 杨广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