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战“桦加沙”,珠海全城总动员筑起防风生命线

作者 王韶江 2025-09-23 22:40

9月23日下午3时,当海面的微风轻抚日月贝时,一种特殊的紧张感弥漫在珠海的空气中。所有珠海人都知道,这片刻宁静是一场巨大考验的前奏。

在约400公里外的海面上,超强台风——“桦加沙”正以20公里的时速,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预计24日将以强台风或超强台风级在珠海到徐闻一带沿海登陆。

超强台风“桦加沙”正步步逼近,而这座城市早已全面进入临战状态,展开一场与台风竞速的全民守护行动。

多维施策,筑牢安全屏障

连日来,“巨灾”“五停”“临战”等字眼,一个接一个跳出来,拨动珠海人的心弦,一次又一次强调“桦加沙”的特殊性、极端性。

更严峻的是,与台风“天鸽”类似,“桦加沙”影响珠海期间正值天文大潮。昔日“天鸽”重创情侣路,“船上岸,车下海”的记忆至今萦绕在珠海人的心头。

面对来势汹汹的超强台风“桦加沙”,珠海市全面启动防御机制,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筑起全民防台安全屏障。

预警响应迅速升级。珠海于9月23日10时启动防风Ⅰ级应急响应,在23日至24日停课的基础上,自9月23日12时起,全市实行停工、停产、停运、停业措施。

人员转移全面展开。临海、临山、低洼地等危险区域的住户和游客按要求于23日18时前撤离,全市应急避难场所全面开放,民政部门设立救助热线,确保避险人员得到妥善安置。

交通系统全面调整。全市公交线路临时停运,口岸通关服务暂停,港珠澳大桥主桥封闭,铁路运输部分停运,水上客运全面停航,最大限度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公共场所全面关闭。滨海景区景点、公园全面关闭,文化场馆一律闭馆,商业场所暂停营业,切实减少户外活动风险。

物资供应全面保障。主要商超加大生活物资供应,货架饱满、品种齐全;生猪屠宰量增加55.7%,蔬菜交易量增长21.2%,生活必需品供应链畅通,市场价格平稳。

便民服务全面到位。全市提供超过6000个免费临时停车位,应急保供车辆24小时待命确保应急物资调得动、运得走、送得到。

珠海市以最充分的准备、最全面的部署、最有力的措施,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展现出城市应急管理的效率与温度。

与风赛跑,不漏一人

从香洲区的临海住宅小区到金湾区红旗镇的砖瓦房,从斗门区的连片鱼塘到万山区的海岛渔民,从高新区建筑工地到经开区的园区,一场关乎数万人生命安全的大转移正在与台风赛跑。

“这回的台风更厉害,你们也赶紧撤吧,再晚就走不了了。”一大早,香凤社区党委副书记梁嘉辉就与小区物业一起挨个登门拜访住户,手中的表格密密麻麻写满了转移情况。香洲区工作人员深入一线,对辖区内地质灾害点、低洼地带、危旧房屋、独居老人住所等重点区域进行逐一摸排,建立“一户一档”风险台账,确保群众安全有序转移。

在斗门区,一支特殊的“老更队”正穿梭在田间地头。这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们用当地方言耐心劝离养殖户:“铁皮房扛不住超强台风,快去村委会避一避!”小托村将村委会设为临时应急避护场所,不仅提供饮用水、食品等基本生活物资,还配备了医疗保障人员。

“我家屋顶瓦片松动了,能不能帮我固定一下?”面对老人的求助,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大林社区的工作人员,登上简易扶梯进行快速处理,并再一次检查了住户家中的情况,“有需要就跟我们说,中午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撤离。”

“这艘船吨位大,光靠他们几个拉不动,我们来搭把手!”海岛上,驻村选调生赵家林、方成凯与村民们正齐心协力加固最后一艘渔船,作为“防风突击队”的一员,他们连续奋战数十小时,逐一登船检查船体和锚链固定情况,在岸边协助控制拖船方向。

作为重要的工业阵地和化工企业集聚区,珠海经开区充分认识到防台风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全员已于20日进入“临战”状态,加急装填沙包约2万袋、转移临险人员3023名。

在高新区的避护场所内,水电、生活物资一应俱全,医护人员为工人们测量体温、量血压,身着红马甲、白大褂、黄制服的工作人员有序做着自己的工作,与近2000名转移安置人员一起“等风来”。

社区干部逐户走访劝说,志愿者用方言耐心疏导,工作人员帮助加固房屋,驻村干部与渔民并肩作战……截至目前,珠海共转移临险人员约66000人,展现了这座城市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责任与温度。

南方+记者 王韶江

编辑 刘梓欣
校对 居伟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