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广州,秋风送爽。
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的一片热土上,机器轰鸣,人声鼎沸。
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站在开工仪式现场,激动地说:“从此刻起,这片热土将与TCL华星的命运紧密相连,与中国高端制造的脉搏同频共振。”
这不仅仅是一位企业家的宣言,更是一座城市产业进阶的号角。
10月21日,全球首条规模化量产的8.6代印刷OLED显示面板生产线——TCL华星t8项目正式破土动工。这一项目总投资295亿元,是该区“百千万工程”重点建设项目,意味着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局部领跑”的关键突破。
t8项目的落地,将加速催生一个技术更强、生态更完善、价值更高的显示产业“新物种”,为广州打造“世界显示之都”注入强劲动能。这不仅是一条产业线的奠基,更是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践行“百千万工程”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生动实践。
OLED印刷,十年磨一剑
“印刷OLED的接力棒已经交到TCL手中,我们正在见证印刷OLED迈入一个辉煌成功的阶段。”溶液法OLED奠基人、剑桥大学物理系研究主任理查德·亨利·弗兰德爵士的祝福,道出了t8项目的全球意义。
在全球显示产业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这条产线的落地,是中国显示技术突围的重要里程碑。
t8项目设计月加工玻璃基板能力约2.25万片,采用印刷OLED显示技术和氧化物TFT+LTPS背板驱动技术方案。与传统OLED技术相比,印刷OLED通过喷墨打印技术将有机发光材料精确印刷到显示屏上,如同打印墨水一般,实现了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材料利用率和更优异的色彩表现。
“t8项目是中国显示企业首次在高世代AMOLED领域具备超越式技术引领与市场主导潜力。”TCL科技高级副总裁、TCL华星首席执行官赵军在开工仪式上表示。项目还将通过工业机器人、AI大模型、新材料与新能源等创新技术的应用,构筑显示产业的“新质生产力”。
这份信心,源于十二年的执着深耕。
自2014年TCL华星在广州设立首家印刷式OLED技术研发实验室起,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两大“国字号”平台相继落子,总投资350亿元的t9项目更是在18个月内建成投产,成为全球半导体显示领域的龙头,实现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全流程高效衔接。t8项目的动工,标志着TCL华星完成了从技术追随到创新引领的跨越。
我国OLED产业起步较晚,曾缺乏核心竞争力。而印刷OLED技术是我国实现大尺寸、低成本量产的最优路径,有望支撑中国OLED产业在全球新型显示竞争中抢占制高点。t8项目于2025年9月正式动工,比原计划提前两个月,预计达产后可实现产值121亿元,计划于2027年4月实现首条产线投试产,2027年9月全部产线建成投产。届时,广州新型显示产业将迎来新一轮飞跃。
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邓勇说,TCL将自主创新镌刻于企业基因之中,以非凡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突破技术壁垒,一次次刷新“中国创造”的高度,这份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珍贵的产业报国情怀。
集群发展,锻造产业新引擎
产业链的韧性,决定产业发展的深度。t8项目的落地,正带动广州新型显示产业链实现“聚变式”生长。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要素最齐备、产业链最完整的区域之一,具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生态基础。
TCL华星在印刷OLED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产业生态主导权,将加速构建开放的印刷OLED生态。t8项目落户广州,将吸引印刷OLED关键材料、核心装备、核心元器件等上下游企业集群落地,形成覆盖“材料-装备-面板-终端”的全产业链生态。目前,已有多家全球领先的材料与设备供应商明确表达了合作意向。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全球供应链负责人关伟表示:“t8项目不仅仅将为联想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显示解决方案,也将助力中国显示技术在全球舞台上实现领跑。”
这种产业链协同,将推动全球显示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回溯广州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历程,从2006年引进LG显示项目,到2018年后陆续引进TCL华星、超视堺等行业巨头,已培育了十余家百亿级龙头企业、十余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构建起完整产业链条。去年,广州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7.9%,显示面板产能位居全国首位。
作为广州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的面板年产能占全市比重超过四分之三。这里充分发挥龙头汇聚、技术领先、配套齐全、场景丰富的产业优势,大力推动超高清视频和新型显示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致力于打造“世界显示之都”的核心区。
产业集群效应已经显现。2025年1-9月,广州开发区累计实现动工项目156个,计划总投资859亿元,工业类项目占比高,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其中,新型显示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正带动全区形成“12136”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出新能源、新型储能等5大千亿级和智能装备等3大百亿级产业集群。
以产兴城,“百千万工程”的开发区实践
产业与城市,如同鱼与水,相互滋养。
t8项目的落地,是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实施“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注脚。
这是一次产城融合的典范。
T8项目所在地位于黄埔区与增城区的交界之处,本是一片无人问津的荒地,随着TCL华星在广州接连投建t9、t8项目,曾经的断头路已经打通,周边建起了居民生活区,连接城区的时间距离大大缩短,区域面貌已然焕然一新。
这是产业强基的浓墨一笔。
在机制创新上,该区提前介入主动服务,组建专责筹建团队,提供“管家式”全程服务。为推动t8项目快速落地,创新实施“筹建合伙人”机制,推动政府部门从“审批人”向“合伙人”转变,通过召开14次攻坚专班会议,成功协调解决土地、规划、环评、电力等16项堵点问题,实现“引进即筹建、拿地即动工”。
这种高效服务,源于深层改革。
该区深入推进“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构建“1+15+5”产业政策体系,持续擦亮“两提三到四心”服务品牌,推出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保险、“企业筹建合伙人”等全国、全省首创改革举措100多项。
优化的营商环境让李东生感慨:“整个发展过程中,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和支持。”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坚持产业立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同时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在典型镇村建设上,新龙镇全省典型镇建设考评获优秀,入选全国千强镇;迳下村实施自主拆旧建新,新型农房已形成成片街区效应,成功入选首批“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试点;探索“街道主导+社会运营”模式,吸引1.2亿元社会资本参与示范项目。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以“一线施工队”的奋斗姿态,实施集成式改革,聚力解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居环境不平衡、不充分问题。2023年,在省考核中获“创先类”优秀区;2024年,被表彰为“百千万工程”工作实绩突出区。
通过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正在书写“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随着产城融合的画卷徐徐展开,广州距离“世界显示之都”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采写:南方+记者 刘珊
摄影:程钰琳 李剑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