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千亿级市场“定规则”,佛山用标准引领行业进步

作者 华声宇 2025-10-22 08:30

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称,伴随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增长,去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量突破30万吨,市场规模超480亿元,预计到2030年该规模将突破千亿元,目前,我国已发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22项,有力支撑产业提质增量。

这22项国家标准中,80%出自佛山,由本土龙头企业——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邦普循环”)牵头制定。十余年来,在全国唯二与废弃动力电池回收相关的国家标准工作组中,邦普循环均担任组长。

佛山作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也是标准强市,市级财政每年投入超千万元扶持标准化工作,加快建设完善先进标准体系,以标准领航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标准、技术不分家

百亿企业背后的“驱动力”

邦普循环以回收行当起家,在最近十年里,其营收增长60倍,从7亿元的小企业,逆袭为年入400多亿元的全球废旧电池回收“领头羊”,是中国最大的废旧锂电池资源化回收处理及高端电池材料生产企业。

在市场地位上,邦普循环的电池回收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第一,核心产品三元前驱体的全球累计出货量突破100万吨,成为全球首家达到这一水平的企业。

能够实现高速发展,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邦普循环副总裁余海军看来,是“技术+标准”共同驱动的结果。

邦普循环创新总部。企业供图 

邦普循环创新总部。企业供图 

“回收本无序,标准须先行。”余海军介绍,早在企业成立之初的两年,邦普循环就察觉到行业对于“规范”的渴望,彼时,同行还在“论斤收废品”,他们就组建起标准部门,由董事长与多位高管牵头,在行业内极为罕见。

他还讲到,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是“不分家”的。每开发一款新品、形成一套工艺,都需要以作业指导书的形式将其固化下来,其实就是一份标准。尤其在邦普循环,只要研发部一出新技术,标准部马上调研,对标业界最高水平定标准。

从邦普循环的介绍可以看出,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是一体两面——当技术实力成为标准的“基石”,标准也化身为技术应用的“加速器”。

在回收技术领域,邦普循环打造了上下游优势互补的电池全产业链循环体系,通过独创的定向循环DRT(Directional Recycling Technologies)技术,在全球废旧电池回收领域率先破解了“废料还原”的行业性难题。该技术不仅实现锂回收利用率达96.5%,镍钴锰综合回收率达99.6%,而且做到大幅度缩短运输半径,“三废”协同消纳,每吨材料碳减排幅度49.25%。

从“拓荒”到领航

为行业发展“划一条线”

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庞大的存量规模下,动力电池回收的高峰期仍未到来,按目前增速计算,回收行业破千亿只是时间的问题。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具有“环境、资源、安全”三重属性,从原料看,我国电池生产的磷、钴、锂、镍资源均大量依赖进口,容易被“卡脖子”,不利于长远发展。今年2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完善标准体系。

回收,这个以往被看作“收破烂”的行当,经历了从无序到规范的发展历程。转变背后,有邦普循环的一份力量。

邦普循环以数据积累和技术优势,赋能行业发展,历时4年,作为第一起草单位,研制国内首个关于车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国家标准《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并于2017年发布,成为规范行业的里程碑。

此后,邦普循环步步领先,主导制定GB/T33598-2017《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拆解规范等5项标准》,涉及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规范—余能检测—梯次利用—拆解规范—材料回收要求”5项技术标准,该系列标准是我国首套车用动力电池回收系列标准,获得工信部应用和大规模推广。

今年,由邦普循环立足首创的“废料还原”技术,牵头制订全球首个战略性黑粉国家标准,明确黑粉作为“再生原料”而非废物的定义,实现“变废为宝”,将大大化解资源难题,打破国际贸易壁垒。

截至目前,邦普循环累计制定了超400项标准,我国22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中邦普循环牵头制定80%,为行业规范化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制定国家标准,要综合考虑行业水平的最高值、最低值,求一个最大公约数,以此给行业发展‘划一条线’。”在余海军看来,标准是公共服务产品,让大部分企业“跳一跳、够得着”,推动产业不断升级。

政企合力建高地

从智造之城到“标准强市”

以邦普循环为代表,制造业之城佛山涌现出一批技术见长、标准领先的企业,获评企业标准“领跑者”684项,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佛山通过政企合力,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已成为一座标准强市。

佛山涌现出一批技术见长、标准领先的企业,图为佛山企业智能制造生产线。  戴嘉信 摄 

佛山涌现出一批技术见长、标准领先的企业,图为佛山企业智能制造生产线。  戴嘉信 摄 

高度重视标准,印发《实施标准领航行动计划(2025-2027年)》等配套文件,佛山每年投入专项资金超1000万元开展标准化工作。

大力支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佛山累计推动企事业单位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4610项,年制定国家标准数占全国总数约十分之一。特别是,紧抓“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重大发展机遇,印发实施专项工作方案,梳理并推动131家重点企业参与60项关键国家标准制修订,占比达21.58%。

以标准国际化引领开放新格局,佛山实施标准国际化跃升行动,建设15个国际标准化专家工作室,靶向引进20名国际标准化领军人才,推动45项国际标准在研。建立60家重点企业培育库,多次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企业”交流对接会;成功引入ISO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数据交换与共享工作组,累计承担国际标准组织工作组达5个。每年开展国际标准化培训超200人次,拥有国际标准化注册专家71席。目前,佛山累计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90项,数量居广东省前列。

佛山市市场监管局表示,接下来,将全力激励、扶持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标准化工作,支持重点企业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同时,佛山将培养更多企业标准化人才,培育标准化标杆企业,鼓励引导更多企业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发展之路。

撰文:华声宇

编辑 陈禧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