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食综艺节目《一饭封神》让“网红香料”山苍子“火”出了圈。从云南米线和贵州酸汤鱼里的独特调味料,到生鲜平台上出售的天然香薰摆件,甚至在传统的中药材中,都可以觅得它的身影。
山苍子,也叫木姜子、山鸡椒,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资源,素有“香料之王”美誉,具有生长快、结实早、收益快、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在南方省份分布广泛。
连南山苍子资源丰富。 连南林业局供图
连南山苍子资源丰富。 连南林业局供图
而在广东,山苍子于2023年被纳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植绿增绿的树种之一,逐渐成为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的“黄金果”。如今,一个以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为核心,带动廊道沿线16个县的山苍子产业发展带逐步壮大,撬动产值超10亿元。
纳入“绿美广东”植绿增绿树种
提起山苍子,很多人可能感到陌生,但大概率有在云南餐厅见过其身影:一碗砂锅米线被端上餐桌后,店员随即从一根木棍削出少许木屑,让客人拌入米线汤中,这样既能增香,亦有给牛羊肉去腥之效。
这些店员手中的“木棍”,就是山苍子的根。这种植物可以说全身都是宝,根可以吃,花、叶子、果皮也能用来提取柠檬酸,是生产山苍子油、制造特种香精的重要原料树。
山苍子苗适应性很强,在广东、贵州、云南、福建等地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山苍子市场前景广阔,也是困难立地生态恢复的先锋树种,是名副其实的“生态经济双优”树种。
广东看中了这位“六边形战士”的潜力。2023年12月,省林业局、省民族宗教委研究达成“将山苍子纳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植绿增绿的树种之一,并试点将山苍子作为森林生态示范园、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等项目建设中的备选树种”等共识。
2024年4月,省林业局印发《广东省林业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明确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有关技术要点的通知》,鼓励各地结合林业产业发展,大力推广种植山苍子等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特色树种。
为做好这些绿果实背后的“生意经”,去年8月,省民族宗教委牵头编制印发《岭南民族特色高质量发展廊道总体规划(2024—2035年)》,提出以连南、连山两个自治县为核心,带动廊道沿线16个县产业发展,打造超10亿级的山苍子产业发展带。
就这样,这一株株生机勃勃的山苍子苗,在南粤山区迅速开花结果,成为一棵棵富民兴县的“摇钱树”。
成为多地林业创新发展突破口
瑶山十月,金风送爽,一缕独特的清香在连南瑶族自治县涡水镇黄家冲村弥漫。“期待今年有好收成,日子有奔头!”村民邓春明拨开自家10亩山苍子地的浓密枝叶,望着长势喜人的翠绿苗木,黝黑的脸上漾起笑容。
粤北山区气候湿热,土壤肥沃,为山苍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乐园”,数千亩野生山苍子遍布百里瑶山。
连南是典型的林业大县,林业用地面积逾160万亩,但经济效益不明显,壮大发展山苍子产业成为探索创新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连南建成山苍子苗圃基地。 连南林业局供图
连南建成山苍子苗圃基地。 连南林业局供图
去年9月,《连南瑶族自治县山苍子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5年)》发布,明确“一园两核”的重点布局。其中,“一园”是指依托寨岗镇建设国家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园,通过培育本土企业与引进外部优强企业相结合,高标准建设连南山苍子加工工业集中区,成为产业发展的“发动机”。
“两核”的其一是建设以涡水镇为主体的种业中心,从源头上把控品质,筑牢产业发展“芯片”;其二是建设以三江镇为主体的交易流通中心,畅通产业发展的“毛细血管”。
连南群众采摘野生山苍子。 连南林业局供图
连南群众采摘野生山苍子。 连南林业局供图
连山则以山苍子种植产业发展壮大为突破口,打造产业链经济环,出台制定山苍子种植补助实施方案,推动全县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种植,计划利用3年时间实现山苍子标准化种植面积达1万亩。
具体来看,连山通过举办招商推介会、与省林科院签订“3+1”结对帮扶框架协议、培育山苍子产业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等举措,推动山苍子产业发展。目前,连山岭南民族特色高质量发展廊道——连山山苍子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已入库、立项并落地实施。
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也是山苍子种植大县,目前已出台山苍子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在调查野生山苍子分布约1万亩基础上,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山苍子标准化种植面积1万亩。
推进山苍子种植示范基地建设
当前,山苍子人工种植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发展面临不少短板,包括成活率不高、缺乏经营主体、全产业链发展待加强,亟须重振活力。
近年来,省民族宗教委、省林业局加强统筹,为山苍子产业发展“输血赋能”:除了将其纳入植绿增绿树种,还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山苍子种植示范基地和加工基地建设,并开展山苍子种苗研育科技攻关。
自2023年起,在省林业局的支持下,连南县推动山苍子种植示范基地建设,累计完成标准化种植6700多亩。同时,为全面保障山苍子造林所需苗圃,在涡水镇建设100亩苗圃基地,以委托培育方式培育山苍子种苗70万株,今年上半年已出圃10万株。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驻连南县涡水镇帮镇扶村第二批工作队。连南县委副书记、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肖向文介绍,工作队打造了80亩山苍子苗圃基地和全省首个240亩高标准人工种植示范基地,为山苍子规模化种植提供坚实保障,带动当地走上致富之路。
连南已完成山苍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6700多亩。 连南林业局供图
连南已完成山苍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6700多亩。 连南林业局供图
仅依靠山苍子苗圃基地项目,该工作队就联农带农帮助当地群众增收近90万元。工作队乘势而上,推动涡水镇“千亩山苍子”项目建设,全镇山苍子种植面积已达723亩,年底可完成1000亩种植任务,初步形成从育苗、种植到采摘、加工、销售的全链条产业布局。
科技扶持也在同步进行。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开展“山苍子资源特色收集与评价”项目,推进清远等地山苍子野生资源收集,并加强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等省外单位专家交流合作,为连南等地山苍子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资金瓶颈也需要破解。省民族宗教委提供“真金白银”予以支持,在2024年、2025年分别安排中央和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专项资金2543万元和3772万元,专项帮扶连南山苍子产业发展。
在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科技支撑的合力下,广东把山苍子种成群众家门口的“摇钱树”和“幸福果”,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南方+记者 曾良科 黄津
统筹:彭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