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茂指挥部搭建人才服务新生态,精准匹配破解用工难

作者 刘栋铭 2025-08-27 21:39

8月27日下午,一场“精准滴灌”式招聘会在佛茂合作园申菱环境高州分公司举行。佛山市—茂名市对口帮扶协作指挥部(下称“佛茂指挥部”)联合茂名市人社局职介中心、当地院校,组织数十名经过预筛的技术工人到场对接。

在佛茂合作园申菱环境高州分公司举行的“精准滴灌”式招聘会。

在佛茂合作园申菱环境高州分公司举行的“精准滴灌”式招聘会。

这种精准匹配模式得益于佛茂指挥部的前期调研——他们主动走访园区企业,深入了解用工需求,与人力资源机构进行精准“配对”。

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人才,人才供给的关键在“精准适配”,政企校三方协同的精准匹配模式,正是破解“企业用工荒” 与“人才就业难”双向梗阻、激活区域产业生态循环的核心密钥

在佛茂合作园申菱环境高州分公司举行的“精准滴灌”式招聘会。

在佛茂合作园申菱环境高州分公司举行的“精准滴灌”式招聘会。

精准对接:从“人找岗位”到“岗位找人”

在产能不断提升的同时,申菱环境高州分公司的用工需求也随之增长。投产两个月后,其生产线上仍弥漫着显著的“用工焦虑”。难题当前,佛茂指挥部会同高州、茂名人社局主动对接,与企业联合推进一场上门招聘会,精准送岗,缓解企业燃眉之急。

在佛茂合作园申菱环境高州分公司举行的“精准滴灌”式招聘会。

在佛茂合作园申菱环境高州分公司举行的“精准滴灌”式招聘会。

佛茂合作园规划建设局负责人介绍,指挥部每周更新企业需求数据,建立人力资源供需汇编,让各类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与人力资源机构的主营业务形成精准索引。既解决了企业的即时需求,也构建起全链条的人才服务生态。

从“坐等问题上门”到“主动出击匹配”,从“校企定制培养”到“返乡就业引流”,一套多层次、全链条的人才服务机制逐步形成,不仅缓解了企业燃眉之急,更在茂名持续营造出人才本地就业、返乡就业的“虹吸效应”。

航拍高州申菱园区。房佳 摄

航拍高州申菱园区。房佳 摄

校企协同:产教融合培育精准人才

7月29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组织十余个院系的负责人深入园区企业开展“访企拓岗行动”。在这场由佛茂指挥部协调的走访中,校企双方达成了多项合作共识。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十余个院系负责人到佛茂合作园开展“访企拓岗行动”。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十余个院系负责人到佛茂合作园开展“访企拓岗行动”。

走访中,中财管道提出急需高分子材料工程、机电一体化等专业人才,短期需要招聘10名本科生、1-2名研究生,长期团队规模需要三四十人。申菱环境也明确了明年高州基地30人、总部100人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工程及自动化等领域。

针对这些需求,校企双方将创新合作模式——开设“微专业”,通过4-5门核心课程进行3-12个月的定向培养;共建产业学院,从学校61个本科专业中筛选适配方向,组建“园区定制班”;搭建招聘直通车,学校将于10月17日举办专场招聘会,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返乡就业:从“出门闯荡”到“回家奋斗”

在佛茂合作园高州蒲康工业园,完善的配套如同微型社区:企业服务中心、医疗站、员工宿舍、食堂、超市、快递驿站以及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康乐设施一应俱全。

佛茂合作园蒲康工业园标准厂房入驻企业。

佛茂合作园蒲康工业园标准厂房入驻企业。

从佛山返乡的国星光电员工小林对此深有体会。他一直在广州做技术工程师,今年过年期间回到高州,发现家乡突然涌现很多制造业企业,佛茂合作园国星光电就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在招人,经过面试他顺利留用。“工资待遇很满意,还能就近照顾家庭。”他说。

人口向县城集聚、产业向园区集中、功能向城区集成……2021年至2024年,茂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45.06%攀升至48.11%,增幅连续四年稳居全省首位,这组不断上扬的数字,持续见证着产业协作高质量赋能新型城镇化建设。

■现场快评

让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

走访中有个这样的细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计划落户高州的某新材料公司提出,最担忧特定人才的招聘问题,佛茂指挥部迅速对应企业规划的发展阶段,制定了本地培养、外部吸引、政府助力三渠道并举的解决方案。他们不仅帮助企业与技工院校建立联系,定向培养技能人才,还推动技工院校根据产业链需求调整课程设置,从企业落户前期,避免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两张皮”。

目前,佛茂合作园已聚集32家新投产企业和100多个在谈项目,形成强劲发展势头。佛茂指挥部持续跟踪校企合作进展,深度梳理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学科优势,推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习实践设计。种种通过搭建政、企、校多方联动平台的举措,织密供需服务网,促进技能人才的成长节拍与产业发展同步。

从解决具体企业的用工难题,到构建长效人才服务机制,佛茂指挥部用务实之举打造精准“适配器”,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根基。如今,随着精准匹配机制的不断完善,佛茂合作园区正在形成产业集聚与人才汇聚的良性循环。

佛茂协作实践表明,打通“招用育留”全环节,让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正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南方+记者 刘栋铭

通讯员 张秋实

编辑 朱慧溪
校对 杨远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