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一场主题为“唐诗宋词中的深情厚谊”的讲座在南山图书馆举行。主讲人王国猛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细腻的情感洞察,引领听众穿越千年时光,走进唐宋诗人的内心世界。讲座不仅解读了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故事,更唤起了听众对人类美好情感的深刻共鸣——古今之间,情感未曾老去。
讲座伊始,王国猛提出了一个重要视角:唐诗宋词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时代情绪的镜像。他指出,唐宋时期共留下约七万首诗词,这些文字如同一幅幅情感的画卷,映照出诗人们的喜怒哀乐、离愁别绪,也反映出那个时代人民的生活图景。
在王国猛看来,情感是唐宋诗词的灵魂所在。他将诗词中的情感大致归纳为四类:亲情、友情、爱情与乡情。这些情感,虽然来自千年前的古人,却在今天依然触动我们的内心。
关于亲情,唐诗宋词中直接描写父亲的诗词较少,但表达对母亲、兄弟及家人思念的诗词却屡见不鲜。如孟郊的《游子吟》便是对母爱深沉而真挚的颂歌,而杜甫在战乱中流离失所,对家人的牵挂更是溢于言表。
唐朝诗人间的友情尤为珍贵,他们或因仕途相聚,或因文学共鸣而结缘。李白与杜甫、元稹与白居易等人的深厚情谊,不仅体现在他们相互赠送的诗篇中,更在彼此的人生轨迹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王国猛提到,李白与杜甫之间的友情是中唐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尽管两人年龄相差较大,且人生轨迹不同,但他们的友情却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杜甫诗中多次提到李白,如“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爱情则是唐宋诗词中永恒的主题之一。王国猛特别提到了苏轼的《江城子》和陆游的《钗头凤》的爱情故事。苏轼的经典诗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是为悼念亡妻王弗所作,表达了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与哀伤,词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句,道尽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整首词情感真挚,感人至深,被誉为悼亡词的经典之作。
唐婉随即跟随题写的“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让这种情感上的苦痛更进一层。
由于科举制度及仕途需要,唐宋诗人往往四海为家,漂泊异乡。又因为交通不便,一旦离开家乡,少则半年多则几年,才能返回家乡一趟,时间和空间堆积出来的思念便一发不可收拾,因此,乡情成为他们诗词中不可或缺的主题。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张籍的《秋思》等作品,均以思乡之情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在异乡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与无尽思念。
王国猛还深入分析了时代背景对诗人情感表达的影响。他指出,唐朝的盛世气象与宋朝的边疆局促,使得两个朝代的诗词在情感表达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唐朝诗人胸怀壮志,作品充满自信与豪迈;而宋朝诗人则因边疆危机频发,作品更多了一份沉郁与苍凉。
讲座尾声,王国猛总结道,唐诗宋词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心灵的桥梁。它们让我们在品味诗词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代诗人词人的情感世界与人生智慧。通过这些诗词,我们得以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进行心灵的对话与共鸣。
南方+记者 刘倩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