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佛山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集中视察座谈汇报会,听取市发改、科技、工信、农业、卫健等部门相关工作汇报,并与省、市人大代表进行交流。佛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钛出席会议并讲话。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国家强。今年,省委、市委都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具体部署。那么,如何充分发挥人大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作用?
具体到佛山,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印发工作方案,并于近日分为四组,集中组织五级人大代表深入五区重点企业、产业园区开展专题视察。随后,佛山市人大常委会牵头,邀请多个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及省、市人大代表进行座谈,总结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效,分析存在问题,研究下一步工作举措,以人大高质量履职为“再造一个新佛山”贡献力量。
佛山城市鸟瞰。廖明璨 摄
佛山城市鸟瞰。廖明璨 摄
人大代表各抒己见,在座谈交流中碰撞出新思路、新火花。
在实地视察过禅城区后,佛山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委主任委员孙承前分享了他的看法,“禅城区的产业发展思路突出、结构合理,现代服务业配套也逐步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已经初步见到成效。但是目前,禅城的先进制造业占比依然偏低,产业园区的功能配套也不够完善,在利用文化和品牌优势推动产业发展上存在短板。”
广东省人大代表、佛山仙湖实验室燃料电池结构组件研究室主任李光福从科研人员的专业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氢能领域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需针对技术程度低、产业协同不足、市场应用场景有限等关键路径,构建技术研发、中试验证、场景应用专业全链条。”
佛山市人大代表、市浩信伟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冬梅则从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育的角度分享了她的看法,“一定要大力引进链主企业,同时要做好高端人才的后备服务。”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关乎全市未来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佛山始终坚持制造业当家,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产业发展情况总体良好。
座谈会透露,佛山产业基础牢固、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形态向新向好、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目前,佛山已建立起覆盖31个行业大类、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规上工业总产值超3万亿元,是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从产业形态看,到去年底,佛山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智改数转的比例达72.8%。从发展环境看,截至目前,佛山各类经营主体达171万户,其中民营经济主体占比96.76%,民营经济活力十足。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久久为功。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仍要看到,佛山还存在产业形态与结构偏传统、产业新动能偏弱等实际问题。
胡钛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深刻认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意义;要锚定“再造一个新佛山”目标,加快建设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切实发挥人大监督助推作用,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持。
佛山市委常委、副市长刘杰表示,各有关单位要认真研究、充分吸收座谈会意见建议,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
采写:南方+记者 王蓓蓓
摄影:廖明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