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触摸的博物馆,迎接不可触摸的蝴蝶宝贝

作者 王芳 2025-05-18 21:14

5月18日,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迎来了建馆7周年纪念日,同时也迎来了“国际博物馆日”和“全国助残日”。在这个承载着三份特殊意义的日子里,博物馆特别推出了“可触摸的博物馆,迎接不可触摸的蝴蝶宝贝——5·18国际博物馆日暨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7周年馆庆活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聚焦蝴蝶宝贝这一特殊群体,希望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为他们创造更友好的环境,帮助他们走进博物馆,融入大众视野,感受知识与探索的乐趣。

展览海报。

展览海报。

新展览:科普与人文的创新融合

本次“写在蝴蝶翅膀上的自由诗”蝴蝶标本展,为观众呈现了全球7个蝴蝶科中的6个科,带领大家了解毛毛虫一生的蜕变与升华,感受蝴蝶的多样艺术。

展览还设有多个趣味互动环节:通过显微镜观察蝴蝶翅膀的微观结构,欣赏微观摄影展品,直观了解蝴蝶翅膀的精妙构造;走近生态缸,观察蝴蝶幼虫,邀请观众共同记录蝴蝶的成长日记;更有拟态蝴蝶的磁吸找茬游戏,让打卡与玩乐两不误。在展览的最后,观众还可以在“福蝶而至”留言墙写下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观众现场打卡。

观众现场打卡。

展览不仅展示了蝴蝶的外在结构与技能,还深入探讨了人与蝴蝶的内在关系,是科普与人文的创新融合。

本次展览从内容构思、呈现形式到展品维护,全流程均由“95后”“00后”青年博物馆人打造。他们从父母带娃观展的需求出发,设计出了一种可看、可玩、可学、可扮、可打卡出片的创新展览形式。

公益共创会:传递爱与关怀

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携手蝴蝶宝贝患者纪录片发起人“王子超人”,共同举办了“《脆弱飞翔:蝴蝶宝贝的生命韧性之路》共创会”。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蝴蝶宝贝是人们对患有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儿童的爱称,这些孩子因为皮肤极为脆弱,像蝴蝶翅膀一样易碎,所以在出行和体验各类活动时面临着诸多困难。通过此次活动,博物馆希望让大众了解“蝴蝶宝贝”这一罕见病群体,唤起社会对他们的关怀与支持。活动现场还邀请了观众参与共创“守护蝴蝶宝贝”艺术装置,为蝴蝶宝贝写下美好祝愿,贡献自己的爱心与创意。完成后的艺术装置将在博物馆内展出,用大家的文字传递温暖,让更多人知道他们的故事。

自2021年起,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开展了“非视觉计划”品牌项目,陆续推出了:“换个角度‘看’世界”非视觉项目、视障人士融合就业探索项目、“非视觉大湾区文化地图”无障碍倡议、“无界共融 共创同频”社区共建服务,以及打造“可触摸博物馆”建设品牌。

观众现场写下祝福语。

观众现场写下祝福语。

在本次5·18活动中,博物馆不仅为“蝴蝶宝贝”们送去了温暖与希望,也向社会传递了爱与关怀的力量。未来,“可触摸博物馆”计划将持续拓展。博物馆将努力覆盖更多特殊群体,致力于为他们创造更加友好、包容的社会环境。

采写:南方+记者 王芳 通讯员 热尼亚

图片:主办方提供

编辑 王露纯 李卓
校对 黄买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