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发布,东莞28个镇全部入选,其中13个镇跻身前100名。长安镇作为东莞的“排头兵”,位列全国第9,广东省第3。
这已是东莞连续多年全部镇街上榜千强镇。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版图上,东莞这个“直筒子市”正以独特的镇域经济模式,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

入围前100强的广东建制镇。
综合较量:东莞镇域经济全面领跑
榜单数据显示,东莞28个镇全部入围,并且排名在前300名以内。其中,长安、大朗、虎门、塘厦、厚街、寮步、凤岗、常平、茶山、麻涌、清溪、大岭山、沙田共13个镇,入围榜单前100名。
除了上述13个镇入围榜单前100名外,东莞还有石碣、道滘、谢岗、黄江、中堂、樟木头、东坑、高埗、石龙、企石共10个镇入围榜单前200名,洪梅、桥头、横沥、石排、望牛墩共5个镇入围榜单前300名。

东莞 “经济第一镇”长安 通讯员。
据了解,课题组根据经济发展、创新活力、发展潜力、生态宜居、生活品质等5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构建2025年建制镇综合实力指数,得出千强镇榜单。
千强镇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佼佼者,为其他镇域发展提供了示范引领。报告显示,千强镇拥有规上工业企业合计为92635家,占全国的比重为18.78%;镇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29亿元,是国家工业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与增长极。
比如引人注目的“千亿镇”长安镇,也是东莞排名最高的镇,继续位居全国第9名。长安镇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重镇,规上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镇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超四分之三,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和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形成了两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2024年,该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GDP达1050.7亿元,迈入全省第三个、全市首个“千亿镇”行列。
每平方公里产出11亿元GDP的“亩产效益”成为标杆,让长安镇成为全国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从“世界工厂”到“智造高地”的转型之路正在这里加速推进。
东莞镇域经济的强势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质量上。在不久前发布的赛迪2025镇域经济500强榜单中,东莞28个建制镇全部上榜前200名,其中22个镇入围前100强。
全域协同:从“制造”到“智造”的进化
东莞镇域经济的强势,本质上是产业生态的胜利。近年来,东莞各镇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双引擎,聚焦新能源、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并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目前,东莞各镇形成了鲜明的产业特色:长安镇发展电子产业、虎门镇服装、厚街镇家具、大朗镇毛织……这种专业化、集群化的产业体系是东莞上榜镇域的普遍特征。

今年4月,虎门镇召开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会。
比如虎门镇加速打造世界级服装产业集群先行区,2023年服装服饰业年工业总产值约438亿元,年销售额超845亿元。同时,该镇还在持续布局新产业新业态,2024年成功招引12宗总投资超50亿元的优质项目。
东莞镇域经济的成功不仅在于头部镇的突出表现,更在于全域28镇协同发展的能力。2024年,东坑、谢岗、寮步、企石、洪梅、大朗等11个镇实现5%及以上的经济增速。
比如东坑镇近年来表现出色,三个百亿级大企引领通信电子、新能源、AI服务器产业集群,领航80个亿元级企业,在AI浪潮下的新一轮产业风口提前卡位。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东坑镇GDP达65亿元,同比增长24%,远超全市5.3%的平均增速,可谓断层式领跑。

东坑镇工业经济的爆发式增长,成为拉动GDP攀升的首要动力。
这种全域协同发展模式,使东莞镇域经济形成了“头部引领、梯队协同、整体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为全国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未来展望:挑战与机遇并存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镇域经济竞赛中,东莞正以镇域经济进阶,筑牢经济版图。尽管东莞镇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但仍面临一系列挑战。
东莞市市长吕成蹊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亦提到,当前东莞在发展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传统产业转型潜力有待激发,新兴产业发展仍需聚链成群,未来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文旅与商贸的融合还不够紧,现代服务对先进制造的支撑还不够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东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步伐仍要加快。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步入深水区,东莞各镇正在谋划下一步改革。长安镇的OPPO、vivo手机生产线,虎门镇的时装T台,厚街镇的家具展厅,大朗镇的毛织市场——这些传统优势产业正在与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融合共生,期待新的绽放。
未来,东莞各镇若能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抓手,破解空间、人才、制度等深层约束,必将为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启示。东莞镇域经济的生命力,永远蕴藏在改革创新的勇气与远见之中。
南方+记者 朱晋
受访者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