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排名全球第一!“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靠什么丨区域观察

作者 温柔 2025-09-03 18:34

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香港发布“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名,“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超越日本“东京-横滨”,成为全球第一大创新集群。

首次登顶世界百强榜首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在2020-2024连续五年位居全球第二,2025年首次登顶世界百强榜首。在今年的排名中,“东京-横滨”集群和美国“圣何塞-旧金山”集群分列第二和第三。

总的来看,全球百强创新集群分布于33个经济体,集群数量最多的国家包括中国(24个)、美国(22个)、德国(7个)。

值得关注的是,“澳门-珠海”创新集群连续第二次入围世界百强榜。此次全球创新指数的最新排名显示了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充分体现了大湾区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方面的积极成效。

今年WIPO发布的创新集群排名,在往年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科学引文索引拓展版”(SCIE)论文量2个核心指标基础上,新增了“风险投资交易量”核心指标,既强调知识产权的产出与布局,又突出创新成果的转化运用与价值实现。本次排名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蓬勃创新的热土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高地,在推动全球创新生态系统有序优化的重要作用。

何以跃升全球第一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经济活力最强、创新能力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超过7.6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中国科技创新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区域之一、顶尖高科技人才的聚集地。

此次“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何以跃升成为全球第一大创新集群?

离不开顶层设计的完善。

2024年7月,广东出台《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这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广东省在科技创新领域首部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地方性法规,也是广东省科技创新领域一部具有基础性、综合性、方向性的重要地方性法规。

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互为促进、缺一不可。近年来,围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广东制定出台三年攻坚实施方案,全链条部署60项改革重点任务,推进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等各领域改革,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

离不开1+1+1>3的先天优势。

广东是制造业大省,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蓬勃,为科技研发成果量产提供扎实的支撑。香港则具备国际化和深厚的科研基础优势,可以汇聚大湾区以及全球的创新资源。科研在港澳、转化在内地。近年来,粤港澳三地凭借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产业互补的先天优势,不断释放科技创新的“湾区力量”。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新增“风险投资交易量”这一核心指标,反映的正是市场的活跃度。深圳是中国创新之都,也是创投发源地之一。今年3月,深圳对外发布《深圳市促进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6)》,提出到2026年底,力争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双万”格局——万亿级“20+8”产业基金群、经备案的股权投资及创业投资基金数量突破1万家(只)等目标。

离不开知识产权的支撑。

知识产权是创新发展的稳固基石。近年来,广东省市场监管(知识产权)系统携手港澳知识产权部门,努力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服务全链条,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的知识产权支撑。

近年来,广东积极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广东省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合作共建国际一流湾区知识产权强省,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心573个、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1243家,开展重点产业专利导航100多项,推进实施粤港澳知识产权合作项目445项。据WIPO统计,广东7家企业入围2024年度全球PCT专利申请50强,华为连续七年全球第一;大湾区内地9市作为一个经济区,2024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第五,居我国总体和美日韩之后,高质量专利储备已成为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竞争力。

同时,在推进知识产权价值实现上,“十四五”期间,广东专利转让许可及受让被许可等转化次数达69.27万件,居全国首位;全省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额新增 8305.48亿元,惠及企业1.67万户。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温柔

【通讯员】粤市监

【本文责编】郭芳

【频道编辑】周丽娜 李拉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蒋玉 刘树强

【实习生】徐鸣凯 丁陆薇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编辑 周丽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