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开学季,校园军训再次带动青少年防晒与护肤话题的热度。在美妆红海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青少年护肤这一细分赛道正迅速从边缘走向舞台中央。
据“用户说”数据显示,2024年6月,社媒平台“青少年护肤”声量达2.56万,同比增长445%,“青春期护肤”关键词搜索热度同比上涨237.7%。市场热度背后,痛点同样突出。16至18岁青少年普遍面临痘痘频发、外油内干、短暂脱皮等肌肤问题,皮肤屏障较为敏感,对复杂成分耐受度低。尤其针对该年龄段的专业防晒产品,目前仍处于稀缺状态。
筛选近800种友好成分,护肤也要尊重成长规律
当前,青少年护肤品多数仍模糊地归入婴童或成人敏感肌护理范畴,但实际上不同阶段的未成年人肌肤状况存在明显差异,不应一概而论。
袋鼠妈妈提出的“成长适配”理念中,在0—18岁的漫长成长中,我们的肌肤状况至少经历3个大的阶段变化:新生儿阶段,肌肤具有表皮屏障功能不全、真皮纤维结构不成熟等特点;幼儿期至学龄期,室外活动增多,防晒需求上升;进入青春期后,皮脂分泌旺盛,痤疮高发,“祛痘”与“不闷痘”成为核心诉求。
为寻找适配的原料,袋鼠妈妈从国家化妆品原料库近9000种可用原料中,筛选出不足800种母婴及青少年友好成分,主动剔除防腐剂、激素及易致痘成分,以最大限度降低肌肤刺激风险。
该品牌清透水漾防晒乳通过人体皮肤斑贴试验,并完成3项毒理学试验、63项激素测试和25项过敏原测试,确保温和无刺激。产品创新采用“水油双控”配方,添加油橄榄叶提取物、北美金缕梅水等成分,协同增强控油与舒缓效果,改善“外油内干”问题;运用“仿生亲肤皮膜技术”,模拟皮肤天然屏障结构,实现轻盈贴肤、透气不厚重的防护体验。该产品具备防水防汗能力,即使游泳或出汗仍能保持防晒膜稳定。
曾供职国际巨头、拥有30年研发经验的袋鼠妈妈集团首席科学官严二平为品牌形成了一套独有的孕婴童产品研发逻辑:“真正有效,不是追求‘保湿72小时’这类表面数字,而是为成长扫清障碍,以健康为前提。”以祛痘产品为例,团队避免使用成人护肤品中常见的生长因子抑制剂,“青少年处于发育关键期,我们的目标是在不干扰生长因子的前提下缓解痘痘不适。”这种对成长规律的尊重,使产品研发超越简单症状缓解,上升到健康发育呵护的高度。
稀缺增量群体,“青春期的脸”成新战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0—6岁婴幼儿人口萎缩,但青少年群体规模稳定在1.9亿左右,占儿童总人口比例从2020年的63%升至2024年的71%,成为低生育率背景下的稀缺增量群体。
袋鼠妈妈洞察到这一蓝海同时,联合知行咨询调研发现,与巨大潜力形成反差的是供给端的明显不足:目前专注青少年护肤的品牌认知度不足3%,相较12%的人口占比,市场扩容空间超过300%。淘宝平台数据显示,青少年护肤市场规模从2021年的0.48亿元快速跃升至2024年的34亿元,显现出强劲增长势头。目前该类产品多数仍被归入婴童或成人护肤范畴,尚未形成明确分类,反映出该赛道仍处“从无到有”的早期红利阶段。
青少年护肤市场的爆发源于消费链重构,知行咨询总结出几个趋势:
一是需求端:青少年护肤意识觉醒,心理问题成为隐性推力。调研显示,中国青少年痤疮患病率高达58.3%,且呈现低龄化、重症化趋势。85%的青少年面临痘痘困扰,其中37.3%因严重痤疮产生自卑心理,导致社交焦虑甚至回避行为。医学研究证实,未及时干预的中重度痤疮可能带来永久性瘢痕,并使抑郁风险增加3.2倍。
二是供给端:家长主导型消费结构催生品类升级。80后、90后父母成为消费主力,基于科学育儿理念,对青少年护肤的认知从“可有可无”转向“必要投资”。30岁以上中高收入妈妈是核心决策者,占比78%,年均投入集中在200—500元。在16-18岁阶段,高功效产品更受欢迎,溢价接受度明显提升。
此外,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10后们个个都是“冲浪”好手,社交媒体、网络信息让他们的护肤意识更早被唤醒,进而推动需求端增长。
◎相关内容
采写:南方+记者 李劼
专业支持:广东省化妆品学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