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考上北京大学金融学专业,19岁当上高中数学老师。
当这两个标签叠在同一个人身上,顺德一中新教师潘俞佑刚亮相就勾起了全校的好奇:这位“05后”为何跳过“常规剧本”?
“当老师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全部方位、多维频道、时刻在线’的责任与热爱。”9月11日,潘俞佑在顺德一中庆祝第41个教师节大会作为新教师代表发言。面对打量的目光,脸上还带着几分青涩的潘俞佑,坦然地表达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从未名湖畔直达德胜河滨,潘俞佑的目标是要让更多学生发现数学的魅力,用知识的工具,帮他们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潘俞佑19岁从北大毕业,站上顺德一中讲坛。受访者供图
潘俞佑19岁从北大毕业,站上顺德一中讲坛。受访者供图
从童年生根的从教梦
“大家总说我是‘天才少年’,其实我没跳级,就是读书早了点。”面对“15岁上北大、19岁当老师”的“传奇标签”,潘俞佑笑着揭开谜底:4岁便踏入小学课堂,一步步走完了学业路。
潘俞佑与顺德一中的缘分,也是水到渠成。“学校主动来北大招聘,我一直对教育感兴趣,就凑到摊位前跟招聘老师聊了聊。”
一聊之下,顺德一中的平台、珠三角的区位优势,让他动了心。来自湖南怀化的他,对广东的气候、文化本就自带亲切感。不过真正让他下定决心扎根顺德的,是入职前的实地探访。
校门口的风雨连廊让他眼前一亮。“从宿舍到教学楼,下雨不用带伞,连廊两侧还挂着校友牌,满是人文关怀和文化底蕴”。潘俞佑说,周末偶遇的自习课更让他触动,“1个老师守5个班,教室里安安静静,下课学生又能在球场活力奔跑,这样‘能静能动’的孩子,值得托付”。
当然,顺德的“美食魅力”也征服了他。“虽然之前没来过顺德,但早就听说《寻味顺德》,入职后跟着科组老师团建,品尝了很多美食,第一次吃鱼生就爱上了!” 潘俞佑笑着说,顺德浓浓的烟火气,让他更快扎下了根。
潘俞佑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留影。受访者供图
潘俞佑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留影。受访者供图
不过,作为北大高材生,潘俞佑的选择确实与众不同。毕竟,金融专业的同学要么毕业进金融机构,要么深造读名校研博,只有他早就笃定当老师。
这源于他童年时的一段经历:小学三年级,一位数学老师用“考满分奖励一元新钞”的方式,点燃了他对数学的兴趣,更让他找回学习自信。“我渴望成为这样的‘点火者’,点亮更多孩子的信心”,这颗教育种子,从童年生根。
“高中就想考师范类大学,但没控制好自己的分数,考到了没有师范专业的北京大学。”潘俞佑说起“凡尔赛”往事,逗笑了同事。
即便读了金融学,他的教育梦直至北大求学期间仍未熄灭,即便所学专业非师范,他却在大三就考了教师资格证,一心要当老师,“金融里有很多数学内容,足够支撑我教高中数学;而且读研要多等3年,我想趁和学生年龄相近的优势,早点走进他们的成长里”。
讲课自带“圈粉属性”
“来之前还怕融不进来,结果完全是多虑了!” 谈及入职顺德一中后的人际融入,潘俞佑语气里满是暖意。起初他还悄悄预设了不少困难:自己不会说粤语,担心和本地老师沟通有隔阂;年纪轻轻初来乍到,怕前辈们会有距离感。
可真正走进校园才发现,这些顾虑全都成了“多余的担心”。从和自己同期入职的年轻伙伴,到头发微白的资深老教师,办公室里没有“年龄壁垒”。
每天他都能和不同年龄段的老师畅快交流,遇到教学困惑时,不管是找带教老师请教,还是随口问身边的同事,没人会露出不耐烦;想旁听其他老师的课,只需提前打声招呼,对方总会热情应允,还会主动分享课堂设计的巧思。前辈们还会把精心打磨的课件无偿传给自己,这种毫无保留的帮助,让他特别暖心。
“只要展现足够专业素养,‘潘哥’这个称呼也能镇得住场!” 面对可能存在的“年轻不被信任”的顾虑,他底气十足:“靠专业素养说话,我会带着对学生的付出和规划,让家长放心。”
而他的教学风格,早已自带“圈粉属性”。知道自己和学生年龄相仿代沟小,他会把流行表达融入课堂设计:讲正方形性质,他说是“灵珠与魔丸的相遇”;讲逻辑条件,他形容为 “双向奔赴与双向辜负”。这些充满网感的“教学包袱”,让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连同事都调侃“像在听脱口秀”,也让他收获了学生的喜爱与课堂成就感。
“我想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枯燥的公式,而是探索世界的工具。”潘俞佑说,昨天是人生第一次过教师节,听到学生集体起立祝 “教师节快乐”时,他心里满是触动,这个场景他在心里预想了很久,这种真诚,是其他行业难有的,也更坚定了他的选择。
如今,这位全区最年轻的教师给自己立下了清晰的小目标:“第一个月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一年站稳讲台,三年在区内成教坛新秀!”
顺德一中相关负责人表示,潘俞佑是第七位入职顺德一中的清北毕业生,此前引进的六位清北毕业生,目前均已成为各学科的教学骨干,他们以专业与热忱,在教育园地中绽放出独特的光彩,接下来学校将为青年教师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以开放的教研氛围和丰富的实践机会,支持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
随着潘俞佑等优秀青年教师的加入,顺德教师队伍的 “高学历化” 趋势愈发明显 。一组数据格外亮眼:2021年,顺德新入职教师中研究生占比尚不足30%;而到2025年,这一比例已突破70%,相当于4年间翻了两倍多。高学历人才正快速成长为顺德教育的 “主力军”。
采写:南方+记者 蒋晓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