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工程,总书记要求广东持续抓下去

南方评论 2025-11-18 07:10

文丨丁建庭

“你们实施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让乡镇面貌有了新的变化,要持续抓下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充分肯定“百千万工程”,叮嘱广东要完善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逐步补齐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这个短板。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的关键抓手,也是广东的优势塑造工程、结构调整工程、动力增强工程、价值实现工程,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格外重要。

今年是广东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成效究竟如何?

(一)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发展有不平衡的地方,这也是我的牵挂。”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关注广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从清远连樟村,到茂名柏桥村,再到梅州雁洋镇……习近平总书记的步履遍及广东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发展需要加快速度的地区,始终深情牵挂着广东的父老乡亲、山山水水,深切关注着广东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的基本省情,而广东又是全国的一个缩影。

在全省不到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既有经济发展“一骑绝尘”的珠三角,又有奋起直追的粤东西北12个市,后者国土面积占全省近七成、经济总量却不到全省两成。由此,广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可见一斑,已经成为制约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

新征程上,广东肩负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使命任务,如何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广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短板在县、薄弱环节在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如何统筹推进县镇村高质量发展?

广东共有122个县(市、区)、1613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如何汇聚全省之力、补上最大短板?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广东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创新实施“百千万工程”,将着力点落在县镇村,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积极探索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径

(二)

2022年12月,广东吹响“百千万工程”的号角,以县镇村为主战场,开启了一场关乎发展格局重塑与要素价值重估的深刻变革。

从开局起步、全面铺开,到加力提速、全面突破……三年来,广东以头号力度实施“百千万工程”,统筹推进县域崛起、乡镇焕新、乡村富民,城乡区域发展格局正在重塑。

抓住产业这个根本,县域经济活力显著增强——

各地立足资源禀赋,“一县一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从千亿级的粮食蔬菜,到百亿级的岭南茶叶、精品南药,广东为每个县域量体裁衣,指引各地培育最具竞争力的“王牌”产业。全省57个县(市)经济增速连续两年快于全省平均水平,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加快推进,农文旅产业成为富民增收新引擎。

抓住风貌这个基础,城乡空间格局持续改善——

聚焦做好垃圾污水处理、环境整治、风貌管控提升三件大事,高质量推进城乡建设。全省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79.3%,高质量完成144个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建成914个圩镇客厅,改造房屋外立面9.83万栋,美丽圩镇建设“刷新”城乡风貌,一批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强势崛起,推窗见绿、处处皆景的美丽庭院随处可见。

抓住县城这个载体,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

突出功能完备和标准提升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普惠性和均衡性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并行并重抓好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实现新旧城区功能互补、发展联动,不断提升聚人聚商聚产能力,进一步释放县城发展潜能。超六成县(市)实现整体人口净流入,2024年县城新增常住人口约2.5万,县城正成为具有吸引力的创业之地、安居之所。

抓住改革这个关键,城乡融合实现重大突破——

聚焦“人进城”“钱进县”“盘活土地”“放权赋能”等改革导向,持续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深化县域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深化县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60项省级行政职权调整由市县实施,不断增强县域发展自主权和镇街履职能力,让更多农民想进城、能进城,住得下、过得好。

抓住社会力量这个保障,共建共享共同奔赴——

深入实施“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央企民企积极投身、参与建设;加强教育医疗帮扶,组织125家高校院所与86个县(市、区)结对开展“双百行动”,73家三甲医院组团帮扶粤东粤西粤北60个县(市、区)11家县级医院……凝聚起市场、社会、群众各方的磅礴力量,让乡村发展跟上现代化步伐,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化生活。

(三)

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和成色,是需要优先补上的最大短板。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相对滞后”,并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部署。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下功夫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让农业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逐步赶上来。

今天俯瞰南粤,山海虽依旧,气象已然新。

在广东这片发展热土上,每一次突破也是在为全国探路。广东“百千万工程”初见成效,但只是“初见”,还需要久久为功抓下去,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以农业农村现代化支撑广东现代化。

这是关系广东亿万群众福祉的大工程,必须加力实施,尽早把最大短板优先补上。

相关阅读:

总书记为何强调“广东要和自己比”?

这两种精神,总书记念兹在兹

编辑 毛帅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