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用英语推广汕尾“这片海”刷屏
11月6日,在2025中国——东盟海洋能源产业合作专题会的致辞中,汕尾市委书记逯峰做了一个看似微小却意味深长的举动:他切换英语,面向全场国际友人阐述汕尾海洋能源产业的布局与愿景。这段英文演讲视频迅速在网络上走红,获得网友们的广泛点赞和高度评价。
不仅是语言,更是国际视野的“破冰”
此次大会邀请了东盟各国政府官员与企业代表,围绕“中国——东盟海上风电政府间合作展望”“中国——东盟海上风电企业机构合作展望”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海洋能源合作的路径、机遇与关键挑战。

汕尾日报记者 黄奕锋 摄
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在国际性产业合作专题会上使用英语演讲,这样的推介确实会让国际友人感到更熟悉、更亲切、更被尊重,让推介效果事半功倍,向世界更好地传播汕尾声音。
“汕尾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清洁能源枢纽,海域面积2.39万平方公里,已建成覆盖风、光、水、火、核、储的全链条能源体系……”逯峰用流利的英语推介,不仅展现了地方主政者的专业素养,更传递出汕尾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诚意。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更是合作的桥梁。通过国际化的语言,汕尾向东盟乃至全球释放明确信号:我们不仅拥有资源,更具备与国际伙伴平等对话的能力。这种主动“破圈”的沟通方式,不仅是产业层面的对接,更是思维模式与表达方式的升级。
不只是推介,更是产业转型的“利器”
值得关注的是,大会期间还将举行“中国—东盟清洁能源合作中心”框架下的汕尾海洋综合能源实证基地项目宣介仪式。该基地的启动,将有效填补国内外海上风电产业关键环节的空白,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依托这一平台,汕尾将与东盟国家在标准共建、技术互通、人才共育、数据共享与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努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国际合作典范,这正是中国与东盟在海洋能源领域从“市场交换”走向“创新协同”的缩影。
就在大会召开前夕,首届汕尾国际珠宝展刚刚落幕。这场展会吸引了斯里兰卡、韩国、波兰等3000多家海内外展商,斯里兰卡驻广州总领事、泰国珠宝首饰商会会长等海外嘉宾也为汕尾珠宝产业“站台”,并首发《Gemports交易指数(GPI)》这一全球彩宝原料交易的重要风向标,充分凸显了汕尾在传统产业领域的全球链接能力。
珠宝展首次采用英文实时在线翻译投屏,与逯峰的英语致辞形成巧妙呼应。从彩色宝石的“全球链”到海洋能源的“合作圈”,汕尾在不同产业赛道中,共同朝着一个目标迈进:打破地域边界,构建开放生态。这种“多元产业+国际表达”的组合,正是城市国际化进程中软硬实力协同并进的体现。
国际化并非简单的“引进来”或“走出去”,而是三个层面的系统重构——
规则对接:无论是能源领域的标准共建,还是珠宝指数的全球发布,汕尾都在尝试参与甚至主导国际规则的制定;
要素流动:从技术、数据到人才、资本,汕尾通过实证平台、产业中心等载体,全力推动创新要素的跨境配置;
文化交融:英语致辞、实时翻译等细节,反映了这座城市正努力消除沟通壁垒,营造“宾至如归”的营商环境。
汕尾正在用行动证明:一座城市的国际化,不是口号式的标榜,而是从产业根基到沟通方式的全面革新。逯峰的英语致辞,恰似一扇窗口——窗外是汕尾与世界共舞的愿景,窗内是地方城市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日益自信的姿态。当汕尾的浪花与东盟的海潮交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城市的崛起,更是开放共赢的美好未来!
文字:南方+记者 陈欣欣
视频翻译剪辑:南方+记者 汪旭莹
素材支持:汕尾日报陈茂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