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广东省委社会工作部公示了“粤治粤美·广东省首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入选名单。其中,云浮市共有四个案例脱颖而出,分别是《云浮市云城区高峰街道:党建引领“政企社”联动,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云浮市云安区:“书记家访”解难题 赋能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云浮市云城区:打造“好人队伍” 赋能基层治理》《云浮市郁南县:创新“干部夜访”工作机制 提升郁南社会治理效能》。这些案例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云浮市在基层治理现代化中的创新探索。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感知民生冷暖的“毛细血管”,也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背景下,云浮实践为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提供了宝贵经验。

云城区“好人队伍”帮助村民采收马铃薯。
“合伙人”力量激活社区治理
在云城区高峰街道,一种名为“社区合伙人”的创新模式正悄然改变着社区治理的生态。高峰街道以云硫社区、凤凰社区为“两社三中心”试点,创新实施“社区合伙人”治理模式,探索党建引领下的“政企社”联动治理。
为整合社会资源力量,高峰街道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让更多的“合伙人”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线上,利用社区微信群、小程序发布招募令,制作“合伙人故事”短视频,广泛动员更多的社会组织、企业、个人成为“社区合伙人”;线下,通过定向邀约、在社区广场设展台、开展公益项目“体验式招募”等方式,吸纳更多优质“合伙人”加入队伍。
目前,高峰街道已与20多个“社区合伙人”签订《合伙协议》,建立了“组织联建、资源联享、项目联推”的合作模式,推动企业资金、技术、人才优质资源结对下沉,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郁南开展“干部夜访”,深入了解群众急难愁盼。
在云硫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合伙人”通过“空间活化+专业供给”双循环模式,开设“银龄学堂”书画研习班、青少年公益冬令营、爱心托管班等特色服务,场地利用率达82%;在凤凰社区碧桂园林云小区,通过与碧桂园服务公司合作共建楼栋首层空架闲置空间,打造了“亲邻之家”服务阵地,建成了便民服务“百宝箱”、乒乓球健身室、儿童活动室、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公共活动场所,实现闲置空间向幸福场域的蝶变……
为进一步提升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效能,高峰街道同步启动“合伙人服务星级评价”机制,动态反馈合作质效,构建“需求精准对接—服务持续优化—资源长效供给”的运行机制,凝聚更多力量。
“书记家访”叩开群众心扉
在云安区,区、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轻车简从进村入户,深入把握区情镇情村情民情,集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这是云安区开展的党建攻坚项目“书记家访”,区、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联动,通过区委书记遍访全区114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镇党委书记遍访本镇内村(社区)“两委”干部、两代表一委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遍访本村(社区)全部共产党员。
在“书记家访”中收集到问题后,各级党组织书记迅速行动,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据统计,全区各级党组织书记共开展“书记家访”13642次,收集意见及建议21513条,成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书记家访”中,富林镇云利村党总支书记向区委书记反映了灌溉水渠年久失修问题。家访后仅15天,相关部门便完成了灌溉水渠建设方案,两个月就全面竣工。这样的速度让村民赞叹不已。
高村镇石牛村党总支书记开展“书记家访”时,得知一些自然村在“三清三拆三整治”后存在较多闲置土地待开发的情况,决定探索“党支部+公司+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主动对接本土企业,引导农户通过土地入股或参与种植。目前已盘活村中40亩闲置地,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2.6万元,带动21户农户户均年增收超3000元。
对于“书记家访”时收集到的问题建议,云安区建立区镇村三级联动处理机制,家访台账要按程序提交、反馈,明确办理责任人和时限要求。家访人要及时向家访对象反馈办理结果,解决一件销号一件,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好人队伍”巧解千千结
从征地拆迁到矛盾调解,从乡村振兴到民生公益,在云城区,一支支“好人队伍”正活跃在镇村一线。
“好人队伍”的诞生,源于一场棘手的挑战。2022年,云浮市启动城区道路贯通三年行动,中心城区19条“瓶颈路”的征拆工作迫在眉睫。面对涉及136间房屋的征拆任务,云城区创新思路,发动基层党员干部带动“好人力量”参与其中。
这些“好人”包括好党员、好队长、好长老、好亲戚、好邻居等群体。他们用乡音拉近距离,以情理化解矛盾,仅用两个月便完成全部签约。

云硫社区举办邻里文化节活动。
云城区委、区政府将这一经验制度化,将“好人队伍”纳入全区8个大网格、124个中网格、648个小网格,实现一村(社区)一工作站。
在河口街道,“河口教育好人议事坊”汇聚爱心人士,为学校捐赠资金、改善设施;安塘街道商会成立全区首个镇街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凭借“行内人管行内事”的优势,成功调解多宗纠纷。
据统计,2024年至今,“好人队伍”已助力收集社情民意5万多条,推动解决社区群众关于规范户外广告、维护老旧小区设施等“微建议”4000多项,完成群众家电维修、便民代办等“微心愿”900多件。
同时,“好人队伍”带头示范引领群众支持配合“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助力桥梁改造、河道治理工程、石古河大圳项目等建设工作,成功助力引进特色项目2个,发展特色产业5个,持续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成功协助推进全长13公里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路灯照明工程,惠及群众约10万人。
为了让“好人队伍”持续发力,云城区创新激励机制,教育系统推出“积分入学暂行办法”,为“好人”子女提供入学加分;各镇街建立“积分超市”,志愿者可通过提供服务兑换生活用品,人人争当“好人”的氛围越来越浓,基层治理的基础不断夯实。
“干部夜访”破解急难愁盼
夜幕降临,郁南县东坝镇的镇村干部们带着笔记本和手电筒,走进村民家中。自“干部夜访”机制推行以来,这样的场景时常在郁南县的各个村落上演。
郁南县以“四下基层”为重要抓手,创新推行“干部夜访”工作机制,在镇干部、村“两委”干部、返乡干部等党员干部队伍中组建“初心团队”,组织村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志愿者等成立“好人队伍”。
其中,“初心团队”深入基层,推动问题闭环处理,提升党员干部能力;“好人队伍”动员各方力量,激活群众参与治理动力。目前,郁南县15个镇、200个村(社区)已全面完成两支队伍组建,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两支队伍及服务领域的全覆盖。
“干部夜访”并非走形式。通过面对面交流,干部们深入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和民生诉求,把问题找准、矛盾化解、隐患查清。为保障“夜访”实效,郁南县建立“问题、任务、效果”三张清单,明确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落实专人跟踪办理进度及效果。
在桂圩镇,干部们通过夜访,话家常、讲政策,积极争取群众对桂圩矿区项目建设的理解和支持,极大提高了农户土地流转积极性,有力推动了矿区项目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开展。
今年以来,郁南累计接访279批次,受理群众信访诉求168起,有效化解重大项目征租地权属争议、回迁地三通一平等方面矛盾纠纷120件,化解成功率、群众满意率均达100%。
■数读
治理有方
云浮聚焦拓宽群众建议征集渠道,实地考察选定12个观察联系点,用好68名观察员
持续推进“两社三中心”建设,选定14个村(社区)作为试点,落实部领导挂点联系工作机制
上半年,累计将400多名新就业人员纳入网格志愿者队伍,在风险隐患预警、突发事件直报等方面,线上线下“随手拍”发现、报送事件830余条
共吸纳90多名新就业群体开展爱心送考、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等各类志愿活动126场次
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云浮围绕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方面,走访排查发现有问题隐患的对象10924件,已整改10612件,整改率97.14%
■笔架山时评
脚步沉下去 效能提上来
此番云浮入选的四个基层治理案例,呈现了一幅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图景。这些案例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它们不是简单的政策复制,而是真正立足地方实际、回应群众需求的治理创新。
从治理主体看,云浮实现了从“单兵作战”到“多元协同”的转变。“社区合伙人”引入市场力量,“好人队伍”激活社会资本,“干部夜访”推动力量下沉,构建起政府、市场、社会联动治理的新格局。治理主体多元化不仅解决了基层“小马拉大车”的困境,更形成了合力。
从治理方式看,云浮探索出了一套“柔性治理”的模式。无论是“书记家访”还是“干部夜访”,都打破了传统办公模式的局限,变群众上门为干部下沉;“好人队伍”巧妙运用乡情乡理化解矛盾,实现了从硬性管理到软性治理的转变。
从治理效能看,这些创新实现了治理与发展的良性互动。云安的“书记家访”带动产业发展,云城的“好人队伍”助力乡村振兴,治理创新正转化为发展动能。这说明好的基层治理不仅能解决矛盾,更能创造价值。
云浮的实践印证了一个道理——基层治理并非高深的理论命题,而是体现在干部夜访的脚步声里、社区合伙人的公益课堂上、好人队伍的耐心调解中、书记家访的亲切交谈间。这些案例启示我们,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密码,就藏在这些立足实际、回应关切的创新探索中。
■相关
服务送到“家门口”矛盾化解在基层
行走在云浮的城乡社区,一幅基层治理新图景正徐徐展开:郁南的干部利用晚上时间走进群众家中倾听心声,云城的“好人队伍”穿梭在街头巷尾化解矛盾,高峰街道的“社区合伙人”为居民带来丰富多彩的公益课程,云安的党组织书记们走进群众家中倾听心声……
这些生动场景,正是云浮市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的真实写照——把服务送到家门口,把矛盾化解在最基层。
今年以来,云浮持续推动基层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不断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如下发《关于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若干措施》,推动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实现乡镇(街道)办事群众“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证明网上办、异地办。
为拓宽群众建议征集渠道,云浮出台并落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方案(试行)》,围绕五个功能定位实地考察,选定12个观察联系点,发挥“哨点”作用,用好用活68名观察员,畅通基层一线意见反馈渠道。
同时,聚焦做细做实基层走访排查,全面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推动基层治理“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常态化,持续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排查、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实现风险排查从细从实,矛盾化解在早在小。
在推动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方面,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门清、人熟、覆盖广的优势,引导新就业群体主动融入网格化管理,让他们成为民意收集员、兼职网格员和流动宣传员。
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云浮基层治理正在蝶变。“展望未来,云浮市将持续深化基层治理创新,通过培育专业社工人才、探索深化‘五社联动’治理模式,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云浮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
南方+记者 王谢思齐
通讯员 云社宣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