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头醒狮跃动开幕式舞台,这些天河元素火出圈!|全运会的天河“最”时刻①

作者 郭苏莹;苏韵桦;梁钜聪 2025-11-09 21:18

11月9日晚,十五运会开幕式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

百头醒狮跃动开幕式舞台,梦圆湾区唱响时代强音……在这场融合岭南风韵与湾区魅力的全运盛宴中,不少天河元素精彩亮相,共同诠释了体育精神、文化传承与湾区经济的深度融合,唱响了天河“筑梦湾区、共赴全运”的奋进之歌。

在开幕式中,哪些天河元素备受瞩目?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一起来看看。

超燃!

狮跃东方,全运开场

在全运会开幕式第二篇章,100头醒狮腾跃登场,以刚劲舞姿展现岭南文化魅力。

这支惊艳全场的表演团队,源自广州市天河区龙狮运动协会,由全市11区30余个村社、高校狮队的200名精英组成,用4个月全力以赴,兑现了“台上3分钟”的非遗荣光。 

醒狮,作为岭南文化核心符号,承载着自立自强、团结奋进的精神内核。表演创新融合粤港澳三地特色小狮与国际双金“顶尖狮”。醒狮的跳转腾飞是百折不挠,百狮献瑞是团结奋进,醒狮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传统文化的强烈表达,也是时代精神的传递。

“能够参加全运会开幕式,是一个舞狮人一辈子的高光时刻。”非遗“广东醒狮”代表传承人、天河区龙狮运动协会副会长卢浩生表示,“虽然从上场到下场只有短短的3分钟,但是为了这3分钟,我们狮队以及其他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全力以赴。”

在区政协委员、天河区龙狮运动协会会长、广东艺术职业学院教授律丽娜看来,醒狮的跳转翻飞,代表着百折不挠的精神,醒狮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传统文化的传递,同时也彰显时代的精神。

“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这4个月内,我们迎来了很多的挑战,但是我们一路披荆斩棘,打怪升级,全部坚持了下来。”她希望,通过这次的舞台呈现,醒狮能够被更多的人看见、被传承、被发扬光大。

“我想,这份坚持,一是崇高的使命感——我们作为广州体育人,能为全运会贡献自己的小小力量;二是荣誉感——舞狮作为非遗民间艺术能站在如此之高的舞台可以被更多的人看见、被重视是我们最大的荣耀和期待;三是责任感:我们有义务让这一门古老的艺术继续被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知道,醒狮不只是热闹的表演,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符号。”律丽娜说。

近年来,以醒狮为代表,天河文化力量在各领域活力绽放。从猎德醒狮亮相全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到百头醒狮跃动助力全运会开场,天河力量多次亮相,上演传统醒狮艺术与现代舞台表达相融合、兼具视觉冲击与精神享受的精彩表演。

醒狮矫健的身姿,正是天河奋发向前的生动写照;每一次腾跃与铿锵锣鼓,都传递着这片土地永不停歇的奋进节奏。这些精彩展演不仅展现了广东非遗历久弥新的时代风采,更见证了天河文化力量在全运会舞台上的华彩绽放。

最暖!

梦圆湾区,同心同向

当暖场歌曲《梦圆湾区》在全运会开幕式响起,“羊城翘首以待,迎接你!大湾张开双手,欢迎你!”的歌声瞬间点燃全场热情。

天河区文化馆创作的《梦圆湾区》在全运会开幕式暖场表演中响起。

天河区文化馆创作的《梦圆湾区》在全运会开幕式暖场表演中响起。

这首由天河区文化馆创作的歌曲,以真挚笔触描绘了大湾区的壮美风光与奋进精神,MV画面中,也出现了天河中央商务区、海心沙等城市地标,一展天河作为广州城市客厅的现代风采。

词作者陈戈、潘薇戎表示,创作灵感源于对大湾区这片热土的深情。珠江的绵延、白云山的青翠、木棉花的绚烂,都成为歌词中蓬勃生机的意象。他们巧妙将运动员“每一次起跑,每一次跳跃”的拼搏姿态,与大湾区发展进程同频共振,让汗水与奋斗成为共同的精神底色。

暖场歌曲《梦圆湾区》MV。

暖场歌曲《梦圆湾区》MV。

“这首歌的创作,源于两个出发点:一是我们作为天河区文化馆的音乐创作者,受馆里委派,围绕大湾区与全运会主题开展创作工作;二是大湾区独特的地域特质深深触动了我。珠江的绵延悠长、白云山的葱茏青翠、木棉花的绚烂盛放,无一不是这片土地蓬勃生机与旺盛生命力的象征。我期望歌词从起始之处,便能让人真切感受到大湾区的温度与活力,体会到这片热土的殷切期盼与热情拥抱。”陈戈说。

暖场歌曲《梦圆湾区》MV。

暖场歌曲《梦圆湾区》MV。

十五运会与大湾区的相遇,构成了此次创作的核心契机。全运会既是展现梦想的舞台,也是吹响青春的号角。当体育的激情与湾区的梦想相互交融,便催生了“每一次起跑,每一次跳跃”这样的歌词表达。运动员的拼搏精神与大湾区的发展进程同频共振,使汗水与奋斗成为二者共同的精神注脚。

此次《梦圆湾区》成功入选全运会开幕式,是天河区厚植文艺创作土壤的生动缩影。全区始终将繁荣群众文艺作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完善政策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搭建创作平台,系统性培育文艺创新生态。

在机制保障上,天河区以《广州市天河区文化强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系列政策为引领,为文艺创作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在实践层面,区文化馆依托“绚丽天河”市民文化艺术季、乞巧非遗周、迎春花市等品牌活动,充分激活基层创作活力;更通过联动星海音乐学院等高校,携手省市文艺协会,打造“艺术家驻地空间”“全民文化艺术普及联盟”等平台,构建起开放、协同、专业的创作生态。

在一系列举措推动下,天河文艺创作结出累累硕果,多个原创作品在国内外赛事中屡获佳绩。未来,天河将继续汇聚各方力量,创作更多彰显时代精神、浸润岭南风骨的文艺精品,以持续提升的文化软实力,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最感动!

三语童谣,童声共唱

“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瞓落床……”一曲《岭南月光光》,开启十五运会开幕式暖场歌曲的第二篇章《声漾》。

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以粤语、客语、潮语三种方言,演绎大湾区家喻户晓的童谣《月光光》,用青少年的表达,展现粤港澳三地一脉相承的文化,托起粤港澳大湾区的情感共鸣。

暖场表演环节,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以粤语、客语、潮语三种方言,演绎大湾区家喻户晓的童谣《月光光》。

暖场表演环节,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以粤语、客语、潮语三种方言,演绎大湾区家喻户晓的童谣《月光光》。

开幕式“序曲”第二篇章,200名来自大湾区的少年奔向舞台中央,围绕灵动静谧的“岭南之水”,以奔跑的姿态绘出一道同心圆,寓意粤港澳各城市同心同行、汇聚合力。作为十五运会开幕式全要素内容中唯一一支童声合唱团,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正生于广州、长于大湾区。此次参演的团员来自广州、香港、佛山等多个城市,恰是“粤港澳联合承办”本届赛事的生动缩影。

“作为一名香港人,能参与开幕式暖场表演,我倍感自豪。”团员翁昊宇言语中难掩激动。这支合唱团不仅用歌声传递情感,更以少年的身影串联起大湾区共同的文化血脉与体育梦想。

十五年前,一曲脍炙人口的粤语童谣《月光光》曾作为广州亚运会闭幕式文艺演出的开篇,以其纯净的乡音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十五年后的今天,在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一首《岭南月光光》再次唱响。这首作品巧妙融汇了粤语、客家话与潮汕话三种方言,提取其标志性的意象与旋律基因,进行了富有时代气息的再创作,成功唤起了每一位大湾区居民深植于心的文化共鸣。

编曲家李治雨分享创作理念时表示:“改编的核心意图,是让深厚的‘岭南根脉’与全运盛会的蓬勃朝气产生温暖的共振。我们既希望保留原曲质朴的乡土情怀,更力求融入全运会所倡导的‘青春绽放、薪火相传’的体育精神内核。”

在天河,文化地标建筑“众星拱月”,在珠江边灿然生辉。城市的功能在此聚集,便利市民生活与工作的日常;文化的魅力在此彰显,成为广州面向世界的窗口与会客厅。以广州大剧院为代表,包括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图书馆、广州第二少年宫在内的四大公共建筑随城市建设发展,在新中轴线上拔地而起。  

这条黄金轴带,将传统与现代兼容并蓄,串联着广州最宝贵的地段,承载着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荟萃与活力多彩的都市创新文化。以城市客厅为舞台,文化地标建筑“众星拱月”,诉说着文化的活力与多彩。

在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的舞台上,体育与艺术的融合正书写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活力篇章。从十五运会开幕式的文化展示,到火种采集仪式的庄重献声,这群“小领结”以纯净歌声搭建起体育精神与岭南文脉的桥梁,点燃全运热情,展现体育盛事与地域文化的深刻共鸣。

采写:南方+记者 郭苏莹

摄影:南方+记者 苏韵桦 梁钜聪

部分素材自广州大剧院 央视直播

编辑 程钰琳
校对 裴玉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