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丁建庭
中美元首釜山会晤后,两国关系呈现稳定向好趋势,但仍要提防美方触碰中方红线。
中方红线有哪些?11月3日,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在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2025年度中国运营大会交流晚宴上致辞指出:“台湾、民主人权、道路制度、发展权利是中方的四条红线,希望美方不挑事、不越界。”
四条红线是中美关系最重要的防护栏和安全网,不容任何试探和挑战!
大国外交最前线丨持续1小时40分钟,从中美元首会晤看元首外交战略引领作用
(一)
近年来,中美关系跌宕起伏。
但凡关系,都是相互的。先看中国:对美政策一以贯之,即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是从中美关系历程中提炼出的经验,也是中美两个大国的正确相处之道。
去年12月,习近平主席就中美关系发表重要讲话,着重强调“四个没有变”,即中方致力于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没有变,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没有变,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立场没有变,赓续中美人民传统友谊的愿望没有变。这“四个没有变”,集中体现了中方对美政策立场。
反观美国:始终放不下将中国视为所谓“战略竞争对手”的执念,为保持本国领先地位极力遏制打压中国,屡屡试探和挑战中方红线,导致中美关系始终走不出困局。
回顾中美关系发展历程,一旦美方触碰中方红线,中美关系必然下行。比如,美国政客窜访台湾,纵容支持“台独”势力,虚化、掏空一个中国政策;基于意识形态偏见,攻击抹黑中国政治制度,渲染所谓中国政治威胁,挑拨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在经贸科技领域对华遏制打压,主动挑起关税战、贸易战、产能战、科技战,大搞“脱钩断裂”“小院高墙”……
原则不容挑衅,红线不容触碰。
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同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建交的根本前提与政治基础,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民主,中国选择的发展道路得到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中国人民的发展权利不可剥夺、不容无视,美方必须尊重中方核心利益,在红线问题上切莫玩火自焚。
(二)
中方四条红线,其实不只针对美国。不管哪个国家触碰了,都必将破坏与中国的关系。
比如,德国外长瓦德富尔访华临行前两天突然宣布推迟行程,就是因为他无端指责中国,声称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措施“让人担忧”,更妄议台湾问题,表示“必须避免暴力改变现状”,声称如果自由流通“因暴力冲突而不再可能,将对世界许多地区的繁荣产生影响”。
这是典型的“麦克风外交”,是违背事实的无端指责,释放的是“不良信号”。
中方明确指出,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事关中国核心利益,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德关系最重要的政治基础。中国曾无条件支持德国统一,希望经历分裂之痛的德国能充分理解和支持中国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一切“台独”行径。
日前,瓦德富尔主动同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通电话,表示期待在中方方便时间尽早访华,同时表态“德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没有变化,愿同中方密切各领域交流对话,妥处分歧差异,推进德中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向前发展”。这是及时纠正错误,重回正确轨道。
这一事例再次说明,中方的四条红线,谁都不能碰,谁都碰不起。
(三)
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世界处于关键十字路口,特别需要加强合作、管控分歧。
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美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中美不打交道是不行的,想改变对方是不切实际的,冲突对抗的后果是谁都不能承受的。视彼此为伙伴,有问题也能找到解决办法;把对方当对手,没问题也会整出新问题。
相互尊重是中美交往积累的重要经验。中美是两个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不同的大国,过去和现在有差异和分歧,今后也还会有,但这不应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障碍。中国一直尊重美国,从来没有想挑战谁、取代谁,美方也必须尊重中国,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也不能节外生枝,莫打零和博弈的小算盘,更不要动损人利己的坏心思。
世界在变,中美两国也在变,但中美相互依存的现实没有变,两国人民交流合作的热情没有变,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期待也没有变。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两国做伙伴、做朋友,这是历史的启示,也是现实的需要。”
中美关系回暖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当务之急是细化落实中美元首釜山会晤共识和吉隆坡经贸磋商联合安排,胸怀大格局、多算长远账,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果,给中美两国和世界经济吃下“定心丸”。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