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中央网信办发文部署进一步加强“开盒”问题整治工作,称下一步将指导网站平台升级完善防护措施,加大“开盒”风险提示力度,设置涉“开盒”举报快速入口,及时核实网民投诉举报等。当日,南都·隐私护卫队对微博、抖音、百度贴吧等10款App“网络开盒”相关行为举报渠道的便捷性进行实测。
实测结果显示,10款被测App——微博、微信、QQ、抖音、快手、百度贴吧、小红书、知乎、哔哩哔哩、豆瓣中,目前已有微博、豆瓣两家为“开盒”相关行为专门设置了举报渠道,并在相关协议中作出说明。此举更有利于精准打击“开盒”行为,帮助受害者维权。在其他平台,与“网络开盒”行为有关的举报理由,可选择的主要是涉网络暴力、隐私权侵犯两类。
另外,10款App的投诉举报入口均较容易便可找到,流程基本可概括为四个步骤:点击页面/账号详情-进入举报/投诉入口-选择举报/投诉原因-提交相关证据。
具体来看,对微博内容进行投诉,在“违法信息”这一投诉类型中,可选择具体原因“开盒挂人”。该选项被列于9个具体投诉原因之首,并附有解释“通过非法手段进行网络搜索、挖掘、搜集个人隐私信息并公开发布”。
在《微博投诉操作细则》中,专门就“开盒”行为作出规定。该细则将“开盒信息”归为四类违法信息之一,主要违法表现为开盒人肉行为、隐私信息泄露、煽动攻击以及传播“开盒教程”等其他情形。处置原则方面,规定“对涉及真实身份信息泄露、人肉搜索、煽动网络暴力的投诉,经站方核实后优先处理”;对于组织人肉搜索、提供开盒方式等情节严重的账号,予以永久关闭处置;站方会将违法信息的有关记录报送公安机关,作为破案线索等。
腾讯旗下产品中,南都·隐私护卫队实测了QQ、微信两款App。在QQ内,举报用户、群聊或者空间发布内容等,可选原因包括“网络暴力/侵权”,进一步可选择违规类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挂人”,QQ安全中心将受理举报。微信投诉账号的原因包括“存在侵权行为(侵犯知识产权、人身权)”等。
在抖音App,视频举报类型有侵犯权益(包括侵犯隐私权)、网络暴力(作品中可能含有侵犯隐私的内容等);用户账号和私信举报理由与视频类似,仅描述详略上略有差异。
5月27日晚,抖音公布《抖音社区热点信息和账号治理规则(试行)》,提出平台将对社区热点信息建立分级分类追踪和研判机制,将传播偏激对立情绪、侵犯当事人权利、可能诱发“网暴”“开盒”等事件信息纳入“争议”热点研判处置。
在快手App,视频举报类型有“侵犯著作、商标、名誉、隐私、专利权”一项,其中人身权益类包括“肖像权/隐私权(肖像露出、隐私信息泄露)”。
百度旗下产品选择“百度贴吧”App进行实测。结果发现,用户可选择的帖子、用户账号举报理由相对较少且描述更笼统,包括违法犯罪、侵犯权益等选项。小红书平台上,对帖子的举报理由包括侵犯个人隐私权等。
在知乎App,举报用户账号、回答、私信的可选理由包括涉嫌侵权、网络暴力等。《知乎社区规范》中提到,不得发布侵犯他人的隐私的信息,如个人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私人电话等内容;不得发布求取、提供、教授,含有获取、传播、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内容,以及不得发布涉及非法传播、买卖、破解个人社交账号的内容。
在哔哩哔哩,视频举报理由包括存在违法违禁信息类型等。《bilibili社区公约》将侵犯他人或组织的合法权益列为违规行为之一,其中提到禁止未经权利人同意发布其身份、照片、姓名、生活细节等个人信息,或以其它方式侵害他人个人隐私等。
在豆瓣,帖子投诉类型包括“网络暴力/网络戾气”,具体原因包括泄露隐私、开盒行为,“饭圈乱象”类型包括“挂人引战”等;用户账号投诉理由也有“开盒行为”。
豆瓣《社区指导原则》规定,豆瓣不允许存在威胁他人或者豆瓣用户的人身、财产等安全行为,其中专门提到“网络开盒,恶意展示他人个人隐私信息”。对于违反协议原则的内容,豆瓣会依据用户行为对账号作出处罚,措施包括限期禁言、永久封禁等。
据中央网信办消息,其近日专门印发通知,从阻断“开盒”信息传播、完善预警机制、加大惩治力度、优化保护措施、加强宣传引导等多个维度明确工作要求,督促各地网信部门、各网站平台进一步强化“开盒”问题整治工作。
下一步,中央网信办提出升级完善保护措施等要求,将指导网站平台在前期治理网络暴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完善防护措施,加大“开盒”风险提示力度,设置涉“开盒”举报快速入口,及时核实网民投诉举报,最大限度帮助网民防范和处置“开盒”问题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刘晓春告诉南都·隐私护卫队,目前主要平台大多已按照监管要求,为治理网暴行为等开发相应的技术模块,比如一旦监测到疑似网暴的聚集性攻击言论,就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开盒”与网络暴力紧密相关,这些技术也可以运用于“开盒”行为监测,及时为受害者提供救济。
同时,她认为要注意的是,“开盒”有其特殊表现形式,一方面其在饭圈活动中可能较为突出,可将此类典型场景作为重点监测对象;另一方面这种行为性质恶劣,更直观地体现为涉嫌违法犯罪,因此在预设技术模块时应适当降低监测标准,即使还没有出现规模性攻击,平台也有必要及时察觉并采取行动。
从实测结果来看,目前已有两家设置了涉“开盒”举报快速入口,并告知对该类行为的处置原则。这些功能机制如何更好发挥作用,各大平台如何以“零容忍”态度打击“开盒”乱象,值得关注。
采写:南都记者 樊文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