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罗坑镇里平村:乡村发展新蝶变,生态画卷引客来
晨雾漫过鹅凰嶂的山脊,漫进里平村错落的屋舍间。这座藏在电白区罗坑镇深山中的村落,近年来通过开展绿化美化行动,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从简陋的偏远山村,焕然一新成为一座和美乡村。
变化的背后,是里平村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撬动下,以党建为笔,蘸着山泉水与乡土气,将撂荒地画成菜园,把旧村居改造成新农村,刷新村容村貌的不懈努力。
如今的里平村,历经三年精心雕琢,用一点一滴的改变,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绘入村里的每处角落,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风貌焕新
旧村蝶变和美家园
如今的里平村,房屋排列整齐,外墙色彩协调,不少农房的屋顶经过修缮,显得稳固又美观。走在村里,道路干净整洁,25个用青砖砌成的小菜园、小果园分布其间,里面种着各色蔬菜和水果,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在新建集中圈养点里,家禽家畜被规范管理,14个自然村的旧鸡圈经过整改,以往粪便满地的情况少了很多。
村主干道上,原本杂乱的网线被整理到了屋背,道路两旁显得清爽有序。“山水越野、画中里平”的村牌立在村口,不远处是翻新后的候车亭,旁边的停车场里,车辆停放得整整齐齐。“现在村里很漂亮了,以前经常能看到垃圾乱放,猪圈、鸡圈臭气熏天。”正在村口纳凉的村民杨先生望着眼前的景象,忍不住感慨道。
这些变化,都源于2022年“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工作的开展。而在这之前,里平村的整体风貌并不理想。当时,村里有不少赤膊房,墙体斑驳,一些房屋的屋顶也年久失修,垃圾杂物随意堆放的现象更是常见,大大影响了村庄的环境。
罗坑镇里平村党支部书记杨安辉介绍,培育工作启动后,里平村便着手改变这一局面。利用资金对281户农房进行了微改造,其中118座赤膊房被重新粉刷外立面、修缮房顶。针对“三线”乱象,村里累计清理废弃线路14公里,规范捆扎散乱线路230余处,拆除私搭乱接线路80余处,14个自然村的“三线”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在改善村庄环境方面,除了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和整改鸡圈,村里还新建了4个集中圈养点。同时,通过社会捐资和村委会自筹,共投入12万多元对破旧的候车亭进行了重建,建设了2000多平方米的路边停车场,缓解了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
“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累计拆除危旧房、废弃猪栏等196处。由里平村管辖的利垌村就拆除了3000多平方米的废弃猪栏、土纸厂及旱厕,投资50多万元改造成了旅游驿站。里平小学的篮球场、跑道等设施经过改造,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好的活动空间。
“五湖四边”的美化、绿美亮化工程投入超百万元,让村庄的环境更显舒适。原Y164乡道升级为县道X839后,又完成了单改双工程,还开通了公交车,加上全域道路硬底化和400多盏路灯的安装。“村民过去都是坐三轮车或驾驶拖拉机出村。”杨安辉说。
产业筑基
多元发展激活乡村动能
在“百千万工程”的有力推动下,里平村产业振兴的步伐坚实而有力。2024年9月14日,里平村典型村“强村公司”——茂名市翠韵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为了让公司实现专业化、高效化运营,同年12月5日,里平村委会与农村职业经理人杨艺秋签订合同。农村职业经理人的到来,为里平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2025年3月,杨艺秋流转了里平村下三山村40亩农村土地经营权用于种植藿香、益智等南药。目前项目已进场种植,且与村委会签订帮扶协议,长期保持里平村民10人以上就业,每年为村民带来40万多元就业收入。若前期收益良好,将继续扩展种植面积,承包更多土地,让更多群众受益。
与此同时,里平村在特色产业配套设施建设上成绩斐然。里平旅游驿站,主要为游客及村民提供休闲驻息地,还结合了村民治理积分超市商品兑换点、里平村农家乐、“一村一品”竹笋兼特色农产品展览厅的功能。这里有当地生产的竹笋丝、有机菜干、竹笋干、萝卜干、深山天然蜂蜜,还有风流果泡酒、花开富贵蛇山药酒等特色酒品,有力促进了村民增收。
里平旅游驿站的诞生,还藏着一段温暖的故事。曾有位骑行爱好者来到村里游玩,因没地方休息,便到一户村民家落脚,受到了热情招待。此后,这位骑行爱好者每次来里平村,都会带上礼品感谢淳朴热情的村民。村委会了解到这件事后,便萌生了建驿站方便游客休息的想法。2021年5月1日,该驿站建成,门前的水池内,莲花盛开,水车悠悠转动,鱼儿在清澈的水中穿梭,也成了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生态旅游方面,里平村依托鹅凰嶂的优势资源稳步发展。鹅凰嶂是电白第一高峰、粤西第二高峰,海拔1337.6米,素有“电白、阳江屋脊”之称,拥有约1.5万公顷的山地雨林,自然景观丰富多样。2016年,里平村引进旅游开发企业茂名市鹅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投资超过5000万元建成旅游基地,打造知名旅游品牌鹅凰小镇,平均每年吸引超过20万游客到里平村观光及露营,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和生态特色农产品销售,实现人均增收300多元。如今,鹅凰小镇已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如今,里平村基础设施配套已逐步完善,有旅游景区、旅游驿站、民宿、农家乐等设施。下一步,村里将继续招商引资发展林下经济,融合一二三产业,打造“三日两夜”旅游一条龙服务经营模式,让产业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单一景点留不住人,得串珠成链才行。”杨安辉谈及生态旅游规划时,目光落在了与周边村庄联动发展的蓝图上。
在杨安辉看来,多点联动是破题关键,依托鹅凰嶂生态资源与3A级景区基础,希望周边的村庄能利用优美的山水资源开发更多的景点,然后串联起景点形成旅游环线,让游客一站打卡多村风光。“路通了,游客才能来得顺、走得畅。”杨安辉说,配套设施也得跟上,如提升民宿特色、优化停车位设计,让游客住得舒心。
此外,产业融合是留住游客的秘诀。村里打算把竹笋、南药种植与旅游结合,开发采摘体验项目,让游客既能参与藿香种植,也能在展销区带走菜干、蜂蜜等特产。“计划重启国际越野赛,用赛事IP带火‘三日两夜’旅游线。”杨安辉透露,村里还将通过新媒体宣传、免租引商等方式聚人气,让生态旅游成为带动周边致富的引擎。
■特写
鹅凰嶂下
生态画卷引客来
近年来,里平村借助鹅凰嶂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实现了从偏远山村到和美乡村的蝶变。
鹅凰嶂作为电白第一高峰、粤西第二高峰,海拔1337.6米,拥有约1.5万公顷山地雨林,是广东大陆唯一的山地雨林,也是粤西沿海难得的绿洲。这里自然景观丰富,有落差225米的白水瀑布、潭水清澈的五福瀑布,还保护着中华穿山甲、杜鹃红山茶等众多珍稀动植物,其中特有植物达32种。
夏日的山间,清风裹挟着草木的清香扑面而来。笔者在走访鹅凰嶂期间,有游客也驱车至此,下车后笑着对身边的家人说:“这里的空气太清新了,真是个天然大氧吧!上次来就觉得这儿好,这次特意带你们来亲近自然,好好看看这美景。”
里平村依托这般资源,稳步发展生态旅游。2016年引进茂名市鹅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超5000万元建成“鹅凰小镇”旅游基地,现已成为国家3A级景区。小镇年均吸引超20万名游客,带动村民就业和农产品销售,每年为里平村民与村集体带来26万元以上的收入。景区内有云山花海观光区、水上乐园、山涧瀑布嬉水区等,吸引了茂名、阳江及珠三角等地游客。
里平村在开发旅游的同时,注重文化传承。村内有翠灵庙、战备档案馆等历史遗迹,先后获评国家森林乡村、茂名市十大美丽旅游乡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村里还建设了旅游驿站、农家乐、民宿等配套设施,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提升游客体验。
未来,里平村将继续招商引资,发展林下经济,融合一二三产业,打造“三日两夜”旅游一条龙服务,提升服务质量。通过生态旅游业,里平村不仅实现了乡村振兴,更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成为生态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
■相关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乡村治理有“妙招”
里平村的蝶变,不仅在于村容村貌的焕新,更得益于一套行之有效的乡村治理“妙招”,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在治理机制上,里平村推行的积分制与红黑榜管理颇有成效。村头的积分超市里,货架上摆上牙膏、洗衣液、酱油等日用品,主动打理自家环境,参与村里卫生整治都能换积分。这一举措让村民从“要我整治”变为“我要整治”。
每月更新的卫生红黑榜也为里平村带来了变化,哪家院子整洁上榜红榜,哪家杂物乱堆登上黑榜,都清清楚楚贴在村委公告栏。村民杨伯家曾因柴火乱堆上了黑榜,“看着邻居们都上了红榜,脸上挂不住,赶紧收拾干净,这月总算挣回面子。”村里还计划通过公众号公示红黑榜,进一步提升村民自主性。
基础设施与环境治理方面,里平村借力“百千万工程”和爱心企业捐资,干成了不少实事。去年,村里拓宽村主干道,施工时需拆除某户村民的旧猪圈,老人起初不乐意,村干部带着他看规划图、算长远账:“路宽了,游客进得来,你家的土特产也能卖得更远。”与此同时,污水治理、“三线”落地、外立面修缮等工程同步推进。鸡圈改造让村民陈姐赞不绝口:“以前鸡粪堆门口,夏天臭得慌,现在统一圈养,院子里能摆花了。”
面对部分村民对土地流转认识不足、基础设施设计与实际需求存在差异等问题,村里有自己的“柔性解法”。下三山村流转土地种南药时,有几户村民担心收益,村委请来种植户现场讲解,承诺优先雇佣本村人,还签订保底收益协议。有村民坦言:“开始怕土地被占了没依靠,看到邻居在基地打工每月挣钱,我也把土地流转了。”通过公示、思想工作等方式,多数矛盾得以化解。
如今,走进里平村,道路整洁,庭院雅致,村民们脸上笑意盈盈。“以前不理解这些改造,现在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打心底佩服。”杨伯的话道出大伙心声。村庄美了,村民意识到改造利于家园,理解了“百千万工程”的意义,干群关系升温,建美了家园,更凝聚了人心,其治理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
撰文:苏斯铭
视频:苏斯铭 杨海彬
图片:苏斯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