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南袂花镇“兵支书”,用军魂种出乡村“幸福花”

作者 颜志雄 2025-08-01 21:47

在茂名市茂南区袂花镇,9位脱下军装、扎根乡土的“兵支书”,以军人的忠诚底色、担当锐气与实干作风,成为乡村振兴的“领航者”。

他们用迷彩绿点亮乡土,在党建引领、民生攻坚、产业发展的战场上续写“冲锋”故事,助力袂花镇“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该镇在2024年获评省级典型镇培育优秀等次,“兵支书”群体正是这幅发展画卷中动人色彩之一。

党建为旗

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

“兵支书”们将部队“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带到乡村,以党建为抓手激活基层治理效能。

2021年,北斗村党支部书记黄兆葵上任即亮剑,带着军人的雷厉风行抓党建、促发展,将村党支部打造成“五星级党组织”,连续三年获评茂南区党建综合考核优秀单位,2024年推动北斗村成为袂花镇首个“百千万工程”典型培育村。

“冲锋姿态”啃下硬骨头。90后新塘村党支部书记杨滨仁带领新塘村摘掉“软弱涣散党组织”帽子,跻身区级党建考核优秀单位。他用“做事先做人,万事勤为先”的信条凝聚人心,个人也先后获评区维稳安保先进个人、优秀“首善先锋”党员志愿者,让青春力量在党旗下闪耀。

整顿软弱涣散,创建星级党组织,“兵支书”们以军人的纪律性与执行力,把村党支部建成凝聚群众的“主心骨”、攻坚克难的“先锋队”,为乡村发展筑牢组织根基。

铁腕实干

绘就宜居宜业新图景

在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的攻坚战中,“兵支书”们延续着部队“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作风,用汗水换来乡村蝶变。

黄兆葵像指挥战役般统筹北斗村整治:推动农村生活污水管网100%覆盖、主干道、支路100%硬底化,建成“四小园”42个、党建庭院示范户3家;带领80余名党员群众拆除危旧房16处、违规建筑3处,清理垃圾300余吨,疏通沟渠2.5公里,让昔日“脏乱差”变身“洁净美”。

杨滨仁则以“韧劲”破解难题:在茂名大道沿线风貌提升工程中,连续数月入户宣讲,完成30栋违建、2000平方米临时建筑拆除任务,实现“零上访”;争取专项资金建成文化广场、足球场、篮球场,完成村道硬底化与路灯亮化,让新塘村从“一时美”变成“时时美”。

无论是“铁腕”整治还是精细建设,“兵支书”们用脚步丈量村情、用实干回应期盼,让乡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成为群众宜居的幸福家园。

初心如磐

守护万家灯火暖民心

从疫情防控到防洪救险,从产业发展到矛盾化解,“兵支书”们始终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用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的初心。

依托北斗村“菜篮子”基础,黄兆葵推广优质蔬菜种植,带动年产值达1200万元,让“菜园子”变成村民“钱袋子”;新冠疫情防控中他冲锋在前,防洪救险时率先垂范,被村民称为“战场上的主心骨,哪里需要哪里在”。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杨滨仁以“疫情如战情,支书必须冲锋在前”的誓言驻守一线,完成全村监测排查;2023年台风“三巴”来袭时,连夜组建党员突击队,2小时转移被淹群众38人,再现“闪电集结”的部队效率。他还用“迂回战术”化解6宗历史积案,包括协调解决困扰市交警部门20多年的营房用地问题,让群众满意度持续升温。

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兵支书”们用军人的赤胆与柔情,做群众的“贴心人”“守护者”,让民生温度浸润乡土。

袂花镇相关负责人说,在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征程中,“军绿色”仍是最亮眼的底色。他们在乡土间续写着“退伍不褪色”的答卷,是引领袂花走向更美好未来的宝贵财富和强大动力。

撰文:颜志雄 通讯员 卢昭杰

编辑 李阳诗
校对 曾慧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