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履职记|肇庆新农人余益耀:为现代农业注入“智慧芯片”

作者 刘舜欣 2025-08-04 11:06

盛夏的封开,稻浪飘香。肇庆市封开县河儿口镇的“无人智慧农机示范基地”内,无人驾驶联合收割机正精准作业。不远处,益信农业科创中心内,粮食烘干、秸秆利用、仓储冷链等设备高效运转,轰鸣不断。这片智慧农场的掌舵者,正是肇庆市人大代表、广东省益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余益耀。

社交工具可以“土”,但农业必须“潮”。这位连微信都不用的“传统派”,却在推动肇庆农业智慧化、现代化的浪潮中冲锋在前,给现代农业注入“智慧芯片”。他深耕种植,拓展养殖,研发新型饲料,推行种养循环,带动农民增收。

如今,余益耀还多了一重身份——肇庆市封开县新农人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致力于搭建平台、链接资源,让更多农户共享现代农业的红利。

肇市人大代表余益耀深耕种植,拓展养殖,带动农民增收,左一为余益耀。受访者 供图

肇市人大代表余益耀深耕种植,拓展养殖,带动农民增收,左一为余益耀。受访者 供图

秸秆“变废为宝”,打造绿色循环农业

在益信农业科创中心,成堆白色包装的青贮饲料散发出特有的发酵气味,这正是余益耀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成果。

我们依靠科技创新,将玉米秆、水稻秆等废弃物加工成青贮饲料,用于畜牧养殖。”余益耀介绍,“这实现了物尽其用:降低了养殖成本,缓解了粮食饲料需求压力,同时结合自有养殖场,推进粪肥资源化利用,形成‘种养循环、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模式。”

在益信农业科创中心,成堆白色包装的青贮饲料散发出特有的发酵气味。南方+ 刘舜欣 摄

在益信农业科创中心,成堆白色包装的青贮饲料散发出特有的发酵气味。南方+ 刘舜欣 摄

青贮饲料经发酵密封制成,比鲜料更耐储存、营养更高,且占地少,有效提升了资源利用率。益信农业的模式将种植与养殖紧密耦合,构建了高效的“种养循环”经济。

近年来,余益耀还带领企业推进撂荒地复耕,在省内承租及整合冬闲地超万亩,规模化轮种玉米、水稻,冬闲加种油菜、燕麦。通过建立示范点,以点带面带动农民大面积种植。

在益信农业“无人智慧农机示范基地”内,无人驾驶联合收割机正精准作业。南方+ 刘舜欣 摄

在益信农业“无人智慧农机示范基地”内,无人驾驶联合收割机正精准作业。南方+ 刘舜欣 摄

为优化农业结构,余益耀积极培育区域优势种养产业,打造“种养循环”农业示范区,并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模式,助力肇庆农业向集约化、高效化、生态化发展

培育本土黑山羊,争做产业“领头羊”

余益耀的农业版图远远不限于种植。

近年来,他将目光投向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封开县莲都黑山羊,并决心重塑其标准化种养模式,“要让封开黑山羊,成为羊群中的‘领头羊’。”余益耀说。

莲都黑山羊虽然历史悠久,但长期缺乏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体系。余益耀团队发现,高效育种是关键,而国内本土黑山羊育种近乎空白。“引种”这个看似简单的第一步竟困难重重——他们遍寻四川、海南、广西等地,却难觅标准化种场和纯正血统的种源。

余益耀带领团队建立起本土黑山羊标准化养殖模式。受访者供图

余益耀带领团队建立起本土黑山羊标准化养殖模式。受访者供图

不管育种多艰难,这是产业化的必经之路,只有标准化才能带动致富。”秉持着人大代表心系群众的信念,余益耀带队深入各地,甚至走进不少山沟沟的地方,“抓羊”筛选种源。经过不懈努力,团队最终建立起本土黑山羊标准化养殖模式。

“如今,我们的黑山羊从两年三胎提升至一年两胎,单胎产仔数为1-3头,存活率也显著提升,目标是三年后实现单胎3-4头。”余益耀展望道,“前三年打基础,力争三到五年后,实现存栏5万头母羊、年出栏20万头黑山羊的规模。我将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育种后分发羔羊给农户,带动村集体养殖,推动区域产业振兴。

“新农人站长”履职,凝聚资源促乡村振兴

2023年,封开县人大常委会创新探索“联络站+”模式,打破履职区域限制,在余益耀的益信农业科创中心,成立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封开县新农人大代表联络站”。余益耀作为市人大代表,受命担任首任站长。

日前,联络站开展了首次代表履职活动。受访者供图

日前,联络站开展了首次代表履职活动。受访者供图

该联络站汇聚了16位省、市、县、镇四级新农人人大代表。封开县人大常委会负责人表示:“联络站旨在整合不同领域代表的专业优势,高效发挥其联系群众、链接行业、服务企业的作用,加速推进肇庆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贡献力量。

日前,该联络站开展了建站后的首次代表履职活动。16名新农人人大代表带着各自在种植、养殖、深加工、直播电商等领域的专长,在调研座谈会上各抒己见,共商发展大计。

余益耀为16名新农人人大代表介绍农场情况。南方+ 刘舜欣 摄

余益耀为16名新农人人大代表介绍农场情况。南方+ 刘舜欣 摄

这个平台让我们汇聚资源、探讨交流,更有效地履职,共同推动封开及肇庆农业高质量发展。”余益耀充满干劲地说,“我们约定定期交流,白天不行就晚上聊,务必让平台发挥实效。整合资源、打通环节、发挥所长,必能释放更大的能量!”

谈及封开农业的未来,余益耀强调需要更多有技术、有文化的年轻人加入:“他们观念新、接受度高,能为现代农业注入新的活力。”这位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转行”新农人,正以工科思维与人大代表的担当,践行着新农人的使命,也联通着肇庆农业的新未来。

◎记者观察

“余代表,能否加个微信方便后续对接资料。”采访结束,记者习惯性地拿出手机询问联系方式,余益耀却笑着婉拒:“农业太忙,不用微信。”他选择用电话和短信沟通——这位拒绝使用“新潮”社交工具的新农人,却在用最前沿的思维耕耘着土地。

在他心中,人大代表履职的意义不在于朋友圈的动态更新,而在于田地间的“信号满格”。从智慧农机到新型饲料,从标准化猪场到黑山羊产业链,他以“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责任感,用工业思维重塑农业形态,脚踏田野深入一线,心系百姓共同致富

作为肇庆农业大县,封开县农田面积广、涉农人口多,一片片农田、一棵棵树木,勾勒出“北回归线上绿洲”的轮廓,更为像余益耀这样的新农人人大代表,提供了广阔的履职舞台。他们正肩负使命,奋力奔跑在推动肇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大道。

南方+记者 刘舜欣

编辑 唐锦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