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21地市经济“半年报”已悉数出炉,珠三角9城在工业经济方面表现不俗——
广州工业增速走出“U”字形趋势,规上工业增加值首次转正;惠州以11.2%的工业增速领跑珠三角;肇庆新能源产业加速跑,经济增速全省第三;佛山、惠州、中山、珠海等地先进制造业势头强劲,重点项目接连落地,新赛道多点开花……一个个新鲜出炉的数据,从不同维度勾勒出珠三角产业结构向优、动能向新的轨迹。
作为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的地区,在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珠三角上半年工业经济实现企稳回升尤为不易,既显示出十足的经济韧性,也印证了产业“新势力”厚积薄发的力量。
制造业结构更优
工业增速稳中有升
年初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锚定这一目标,珠三角各地纷纷发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工业增加值、先进制造业增加值等关键经济指标呈现积极变化。
上半年,深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3%。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如民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9.0%、38.0%、35.8%。
广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这一增速水平并不高,但仍有显著积极意义:这是自去年上半年以来,广州规上工业增加值首次转正。这也意味着广州正加快调整节奏,努力走出房地产、汽车产业深度调整期的“低谷”。
惠州规上工业增加值以11.2%的增速领跑珠三角,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长15.7%,成为工业增长的核心引擎。佛山先进制造业增长5.8%、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3.0%。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9.2%,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8.8%,化工制造业同比增长12.4%,坚实托起经济大市的底盘。
深中通道与港珠澳大桥两座超级工程“引流”,正为珠江西岸城市注入前所未有的发展变量。
在工业上的持续发力下,中山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1.4%,成为全省“制造业当家”的代表城市之一。珠海“4+3”产业中高端装备制造增长17.9%,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收激增117.3%,海洋牧场与数字经济交织成独特发展路径。江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分行业看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
肇庆上半年GDP增速排在珠三角第一、全省第三,呈现出“一二三产共同发力”的鲜明特点,一二三产分别拉动GDP增长0.7、1.8、2.7个百分点,贡献率分别为13.3%、35.2%和51.5%。
领跑产业新赛道
“智”造崛起新脉动
经济稳中向好的背后,是珠三角“智”造新的脉动。在传统增长动能与新兴动能转换的关键期,珠三角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逐步发力,经济增长的“第二曲线”清晰呈现。
上半年,广州加速“换挡”,推动汽车、医药、批发、房地产等重点行业企稳回升的同时,开拓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海洋经济发展新空间:航空航天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1%、完成投资增长47.1%,民用无人机产量增长37.7%。
广州市社科院财政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旭佳表示,上半年广州工业经济“含新量”持续攀升。一系列数据表明,当前广州的工业生产结构调整持续稳步推进,正处于聚能蓄势、动力切换、优势再造的关键阶段。
在工业大类中,深圳电子信息制造业已连续4个月回升。值得关注的是,全市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民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9.0%、38.0%、35.8%。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认为,面对当前经济稳增长面临的严峻挑战,巩固技术优势是保持产业竞争力的最优解,企业的微观创新成为破局的重要一环。
比亚迪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深汕工厂下线,为全球首家达成该里程碑的车企;华为鸿蒙操作系统实现移动端与桌面端的生态统一,国产操作系统实现历史性突破;大疆、影石分别“跨界”扫地机器人、无人机产品,拓展产业边界……
松山湖畔,数字化车间里机械臂精准挥舞;滨海湾上空,无人机划出崭新航迹……上半年,东莞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7.5%和9.1%,勾勒出“世界工厂”的繁忙图景。
围绕“全球石化产业高地”的战略定位,惠州加快推动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今年,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和聚碳酸酯项目两大项目正式开建,总投资约573亿元,为产业发展集聚强大动能。
四会打造小鹏智能汽车配套零部件产业园。王振宇 摄
四会打造小鹏智能汽车配套零部件产业园。王振宇 摄
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黑马”,肇庆两大链主企业上半年表现不俗——小鹏汽车肇庆工厂生产的爆款MONA M03,实现交付量月月过万,再次擦亮“小鹏爆款,肇庆制造”金字招牌;随着二阶段前工序车间试投产,储能集装箱车间产品6月下线,瑞庆时代肇庆基地已完整覆盖“电芯生产→电箱→电柜→集装箱系统集成”全链条。
新动能加快成长,产业升级持续推进。今年以来,珠三角持续加快新兴产业项目建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一批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场景落地,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态势愈加明显。
政企同心投资向新
大项目积攒发展后劲
新兴产业加快成长,支撑力在哪里?政策引导、投资驱动、产业升级形成良性闭环,共同绘就珠三角城市新旧动能转换的生动图景。
上半年,广州聚焦“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集中发力,支持生物医药价值园区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印发;累计拨付国家省市惠企资金20.8亿元,惠及企业项目近2000家……
政策发力,投资跟上——上半年,广州工业投资增长12%,其中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5.5%,大规模设备更新带动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0.8%,资金精准投向关键领域,为产业转型注入源头活水。
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佛山坚持招商引资和增资扩产两手抓。上半年,佛山签约增资扩产项目307个,签约投资总额1295.84亿元,同比增长36.86%。在新兴产业领域,佛山签约引进新型电力系统装备、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56个,签约投资总额988.48亿元。
放眼东莞,一批具有标杆意义的产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祐富佰盛智能科技斥资22亿元打造的项目立足智能家电家居、机器人等领域启动建设,有望形成年产45亿元规模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OPPO长安研发中心建成投产,OPPO智能制造中心部分投入运营,vivo研发中心、vivo智慧终端总部加快建设。
在重点项目的带动下,上半年东莞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30.6%、31.8%。值得关注的是,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3890亿元,比年初增加399亿元,规模及增量均稳居全市行业贷款首位、广东省地级市首位。
上半年,深圳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47.1%。全新电子特气研发生产基地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开建,长盈精密5G及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三季度前竣工交付,创维光伏项目预计明年建成投产(一期)……一个个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为工业发展积蓄潜能。
林江建议,珠三角发力工业经济,接下来要持续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在新兴产业和未来技术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布局,同时持续发挥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灵活高效创新机制,继续优化营商环境与政策支持,为创新企业提供更好的环境,吸引和留住全球高端人才。
采写:南方+记者 刘亮
统筹:何山
设计:张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