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增长11.6%,总额达到924.8亿元,这是今年上半年惠州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经营主体中,民营企业所取得的外贸增速。无疑,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两位数的外贸增长显示出惠州民营企业强劲的实力和韧性。
透过数据可以发现,惠州民营企业正加速转型升级,凭借优质产品提升竞争力。同时,通过产能出海和开拓国际市场等措施,来对冲国际贸易的不利因素,进而实现逆势突围。
先进产品打造出口新增长点
近年来,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成为我国外贸出口新增长点。作为电子信息产业高地,惠州多家企业直接或间接从事与“新三样”相关的产品生产,也带动了相关产品的出口。
7月26日,巴拿马籍货船“鑫源227”轮装载570件锂离子电池箱,从惠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安全启航驶往越南。为保障这批产品安全出口,惠州海事局政务中心联合危防处靠前服务,详细了解船舶信息、货物特性、装卸计划等,确保货物运输各个环节合规、安全。
越来越多先进产品出口的背后,是惠州制造业持续的大手笔研发投入和转型升级。如今,TCL科技、亿纬锂能、德赛西威、华阳集团等龙头企业在光伏、锂电池、汽车电子、智能驾驶等产业领域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在各自领域均占有一席之地,也推动了这些企业在海外市场开疆拓土。
以一季度为例,TCL科技透露,该公司光伏材料业务继续巩固领先地位,大尺寸(210系列)产品出货占比持续提升,外销市占率达55%以上。根据海关部门统计,今年上半年,惠州出口包括“新三样”等在内的机电产品869.5亿元,增长9%,占同期惠州出口总值的78.3%。
作为惠州两大主导产业之一,石化产业同样显示出强劲的外贸动力。近期,“盛航挑战”轮在惠州荃美石化码头完成4000吨甲苯装载作业后驶向新加坡,这是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有限公司首艘液体出口船舶。
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一期项目是目前惠州石化行业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总投资约100亿美元。此次出口意味着惠州石化产业向全球供应链迈出关键一步,为惠州外贸注入强劲动能。
民营企业布局全球新市场
根据海关部门统计,2025年上半年,惠州进出口1979.9亿元,同比(下同)增长6.9%。其中,出口1111.1亿元,增长6.8%;进口868.8亿元,增长6.9%。
在此期间,民营企业进出口呈现出明显增长的趋势。惠州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经营主体中,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进出口924.8亿元,增长11.6%,占46.7%。总体来看,惠州民营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在总进出口额中占比非常接近。
从市场动向来看,惠州民企不仅推动产品出口,而且在产能出口和联合研发方面也有诸多布局。
近日,智能驾驶领域的龙头企业德赛西威透露,其位于西班牙的智能工厂仍在有序建设中。该项目定位为先进技术工厂,预计将于2025年底竣工,2026年开始量产,届时将向全球客户提供智能座舱、辅助驾驶领域的系列前沿智能化产品。
今年6月,亿纬锂能马来西亚有限公司创新检测中心及高校联合实验室揭牌。同时,该公司还与拉曼理工大学和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合作,成立了高校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将整合各方科研资源,通过联合实验、项目合作和技术交流,推动电池检测技术升级,巩固其核心竞争力。
胜宏科技、骏亚科技、TCL科技、美新科技……一批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已在欧洲、东南亚等地布局新产能,或规划在这些地区设厂、搞研发,以拓展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前置服务助荔枝快速出口
向外拓展市场的,不只是电子产品和石化产品,还有优质的水果。
六七月的岭南,荔枝无疑是最为亮眼的水果。鲜红的外皮、晶莹的果肉让人垂涎欲滴,散发着迷人的香味,不仅占领了仲夏季国人的味蕾,也令海外消费者争相采购。
为保障荔枝质量,惠州海关成立专项工作组,在荔枝种植成长期便提前介入,指导注册果园在规范农药使用、加强病虫害防治、采收前农残和重金属残留自检自控等方面针对性采取措施,确保荔枝生长绿色健康。
惠州市亨达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专注荔枝种植、加工和出口等业务,公司外贸部负责人介绍:“今年荔枝长势喜人,在海关的政策指导下,我们根据地域气候差异预估荔枝成熟时间,从海南、阳江等地由南至北地注册果园,先后采收并进行加工分装、保鲜存储,快速抢占市场。不管是外贸还是内销,订单都远超预期。”
荔枝保鲜期短,想要保证出口荔枝色香味美,“快”是关键。惠州海关查检二科副科长林涵介绍,该关根据企业出口计划,提前梳理了输入国家地区检验检疫要求、果品保鲜技术更新等信息,同步收集分析技术性贸易措施,为企业提供预警、咨询等前置服务。在出口环节,惠州海关充分发挥出口鲜活易腐农食产品属地查检“绿色通道”优势,提供随到随检、“5+2”预约查检、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等便利措施,做到审单、查验、出证“三个优先”,全链条提效助力荔枝出口海外市场。
截至6月底,惠州海关累计监管出口荔枝300多吨,主要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相关
国家外汇管理局惠州市分局:
精准施策助企业汇率避险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导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涉外企业面临的风险加大。为此,国家外汇管理局惠州市分局通过优化服务、精准施策等措施,帮助涉外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
惠州某上市公司是大型汽车电子制造商,此前汇率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中承受较大的汇兑损益,汇率风险敞口加大。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外汇管理局惠州市分局指导工商银行惠州分行打好风险防控、市场预期、期权组合“三张牌”,推出零成本的购汇期权组合,为企业锁定远期汇率提供新途径。企业负责人介绍,相比于普通远期购汇1000万美元,新购汇期权组合可节约成本20万元,更好地满足了企业精细化管理需求。
惠州某科技公司主营业务为储能锂电池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出口额突破500万美元,此后业务量呈爆发式增长,但汇率波动可能严重影响利润。
随后,国家外汇管理局惠州市分局指导招商银行惠州分行上门服务。最终,该行结合公司需求提供了综合服务方案,为其解决了融资及汇率问题。截至今年5月,该公司已办理跨境融资70万美元,套期保值金额超100万美元。
为进一步稳定外资和外贸,国家外汇管理局惠州市分局引导银行运用科技手段,搭建全流程线上衍生产品办理渠道、优化汇率套保产品。同时,通过精准施策、优化避险工具箱等措施,帮助企业实现汇率避险,降低企业外汇套保成本。
今年上半年,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场景共服务488家惠州企业,办理衍生品业务1381笔,总额86.51亿美元,降低了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成本。在此期间,惠州企业外汇套保比率为45.23%,较全省平均水平高12.77个百分点,该项指标连续6个月维持全省第一。
港口建设与新航线助力企业“走出去”
今年以来,惠州市积极推进港口和海上航线建设,为大宗货物的对外贸易提供配套支撑。
近日,由市港投集团主导的省、市重点项目惠州港惠东港区碧甲7万吨级多用途码头工程(第一批)开工。该项目拟建设1个7万吨级、1个2万吨级多用途泊位,岸线长度477.8m。项目设计年吞吐量830万吨,其中散杂货730万吨,集装箱10万标箱。
惠州市港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欧阳庆介绍,接下来将按照“港产城”融合、市县区一体化推进的总体思路,推进港投集团与惠东县交投集团深度合作,搭建产业及贸易服务平台。
航线拓展也有新进展。今年4月,惠州港开通惠州—海防航线,成为首条惠州至越南的海上直航航线。惠州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商务部高级经理杜小军介绍,到今年7月下旬,航线运货量稳中有升,目前正在持续拓展经营。该航线可实现“点对点”直航,2天即可抵达越南海防港。通过“港到港”“门到门”物流网络,5天内可完成货物交付,和传统的中转模式相比缩短50%以上时间。
■观察眼
开拓新市场是惠州外贸突围关键
惠州是制造业大市,同时也是外贸大市。以2024年为例,惠州进出口3937.5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稳居全省第五,同比增长15.5%。2025年上半年,惠州外贸尽管增速下滑,但在当前形势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尤为不易,显示出不俗的实力。
今年以来,受美国掀起的关税战等因素影响,全球化遭遇严峻挑战,导致全球贸易起伏不定。惠州既然是外贸大市,短期内无法扭转产业结构,那么,如何引导外贸企业迎接挑战、实现突围,是一道避不开的课题。
客观地看,美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强劲的消费能力,无疑是非常优质的市场。但世界足够大,外贸企业不能两眼只盯着美国,还应多看看欧盟、东南亚,甚至中东、南美和非洲市场。
以欧盟为例,2024年总人口有4.5亿,GDP达19.42万亿美元。从人口来看,比美国多1.1亿人。从GDP来看,尽管低于美国的29.2万亿美元,但要略高于中国的18.94万亿美元。这样来看,这是仅次于美国的巨大的消费市场,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事实上已有相当一批惠州外贸企业把目光转向欧盟地区,来对冲美国市场的不利影响。
而在东南亚、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国家,正在抓住全球产业转移的浪潮,大力发展制造业和新兴产业。近年来,东南亚承接了大量中国的制造业产能,中东和南美在能源产业、矿产、现代农业等领域,与中国企业也有大量合作空间。
从惠州产业基础来看,电子信息和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实力雄厚,出口的机电产品接近出口总额近八成。全球市场足够大,自身也有实力能满足市场需求,这是惠州外贸企业开拓新市场的条件所在。因此,无论是企业还是职能部门、有关协会,当前应当积极作为,为开拓新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数读
上半年惠州外贸成绩
◎进出口1979.9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出口1111.1亿元,增长6.8%;进口868.8亿元,增长6.9%。
◎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987.2亿元,增长26.4%,占同期惠州市进出口总值的49.9%。
◎加工贸易进出口632.1亿元,微增0.7%,占31.9%。
◎保税物流贸易进出口356.8亿元,占18%。
◎民营企业进出口924.8亿元,增长11.6%,占46.7%。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009.5亿元,增长12%,占51%。
◎前四大贸易伙伴依次为中国台湾、东盟、欧盟、中国香港,合计进出口973.5亿元,分别增长11.3%、6.6%、7.3%、7.5%,占惠州市外贸总额的49.2%。
◎出口机电产品869.5亿元,增长9%,占同期惠州出口总值的78.3%。
◎进口机电产品642.2亿元,增长4.9%,占同期惠州进口总值的73.9%。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刘光明宝 通讯员 陈芊 王思 廖轶群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