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店+艺术+跨境!罗湖商业“三重奏”奏响假日消费强音丨营商新势①

作者 郭悦 2025-07-16 15:58

暑期开启,攀岩墙上的年轻身影与火锅升腾的热气交织,巨型艺术装置旁挤满拍照的港客——罗湖正以 “场景革命+深港融合” 的创新模式,重塑大湾区假日消费新图景。

7月13日,刚试营业不久的湖贝里商场的CUBE有石攀岩馆内,香港中学生李梓轩正挑战一面15米高的磨砂岩壁。他的母亲在楼下八合里火锅店边涮牛肉边感慨:“过关10分钟就到,攀岩价格是香港一半,周末全家都泡在这儿。”

3公里外的罗湖益田假日广场,英国艺术家王尔德的“绮幻假日”首展开业期间吸引数百人排队;大中华环球金融中心的茂业天地筹备区,“深港生活美食集”呼之欲出。

短短三个月,罗湖三大新商业体相继亮相:益田假日广场首月客流破200万,湖贝里试营业期间全场最低4折,超大艺术装置RUARUA兔“空降”进行罗湖首展;茂业天地宣布进驻罗湖,未开先热签约星巴克、麦当劳等品牌。老牌商圈的假日经济正被重新定义。

首店矩阵与场景革命的化学反应

罗湖益田假日广场的开业数据令人瞩目:100%招商率、95%开业率,首月客流破200万,港客周均到访2-3次。这个定位为 “多元艺术体验式购物中心”的项目,已成为罗湖引爆假日经济的核心引擎。

首店经济成为其突围利器。项目引入超200个品牌,包括4家全国首店、8家华南/深圳首店与36家罗湖首店。

空间场景创新同样颠覆传统。英国贝诺与日本乃村设计事务所联手打造 “自然乐园”,融合花、溪谷、云、音、瀑布五大主题,成为Z世代打卡热点。

而更引人瞩目的是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设计的8000㎡ “光之殿堂”,虽尚未完工,其建筑手稿展已吸引5万人次观展。

“以前来深圳购物像旅游,现在像逛自家楼下超市。”一位每周固定采购生鲜的港客感慨。数据显示,永辉超市30%销售额来自港客,印证了深港消费融合的现实路径。

从新生代到传统巨头的转型之路

7月11日晚,备受瞩目的2025东门电竞音乐节在东门老街广场璀璨启幕。吸引了来自深圳各地的电竞爱好者、乐迷及潮流达人近千人亲临现场,点燃城市夏夜激情。

罗湖商业的创新不仅在新开项目,更在于不同发展阶段商业体的协同进化,构成完整的商业生态。

新生代商业体以场景融合重塑消费逻辑。7月11日试营业的湖贝里商业中心,聚焦“运动+餐饮”组合,比如CUBE攀岩馆的专业岩壁与八合里潮汕牛肉火锅形成“攀岩后聚餐”的消费闭环。

中生代项目以工业遗存活化实现文化重生。2022年开业的万象食家将华润五丰冷库改造为7.89万㎡市集型购物中心;深圳天河城则打造全国首个“购物中心+工业遗存”双业态样板:保留金威啤酒厂发酵罐群形成“金啤坊”艺术地标,将烘焙管道改造为嵌入星巴克咖啡豆的咖啡文化装置。

传统商业巨头则通过服务升级巩固地位。万象城2023年试点全市首个“即买即退”退税服务点;2025年金光华广场将退税覆盖品牌扩至100+;东门商圈则借“元宇宙商业街”AR技术,结合电竞音乐节、二次元市集吸引Z世代,单场活动引流近千人。

创新逻辑揭示罗湖商业范式。空间价值重构层面,天河城以工业遗存为容器注入商业活力,万象食家用冷库改造打破市集边界;在流量转化层面,东门借电竞、AR技术激活年轻客流,天河城通过双年展、泡泡玛特首展实现文化引流到消费转化;在跨境服务深化层面,老牌巨头将口岸流量转化为高频“留”量。

罗湖商圈的进化证明:商业的生命力源于对城市记忆的创造性转化——无论是啤酒厂的钢罐、冷库的管道,还是东门的街巷,皆可成为引爆新消费的引擎。

罗湖商圈的“双核”驱动

在深圳多中心发展的商业版图中,罗湖始终占据着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其“双核”价值在历史积淀与政策赋能下日益凸显。

历史维度上,这里是深圳商业发源地。上世纪八十年代国贸商场、1990年首家麦当劳、1996年首家沃尔玛均在此诞生。如今万象城、KK Mall、金光华组成的“黄金三角”,仍是深圳高端消费的象征。

政策定位更赋予其战略高度。《深圳市商业网点规划(2025-2035)》将罗湖核心商圈列为深圳两大世界级地标商圈之一,规划体量超100万㎡。政府投资近20亿元启动改造,2026年将完成五大商圈升级。

经济贡献彰显其实力根基:罗湖以全市4%的土地贡献14%社消零总额,万象城2023年130亿销售额领跑华润体系。其首店经济效应尤为显著——2023年上半年深圳121家首店中,万象城独占15家;罗湖益田假日广场开业即引入48家各级首店。

深港融合的独特基因,更为罗湖构筑起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坐拥罗湖、文锦渡、莲塘三大口岸,罗湖天然具备“深港消费枢纽”功能。约4万香港居民常住罗湖(占全市1/5),6400多家港资企业在此经营。

港客消费已成商业“生命线”:金光华广场70%餐饮客流为港人;罗湖益田假日广场港客周均到访2-3次;即将开业的茂业天地距罗湖口岸步行仅5分钟,B1层直连地铁,主打“深港生活美食集”。

政策创新持续加速要素流通,《罗湖区建设具有全球资源配置力的深港融合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方案》提出打造“30分钟城际通勤圈”。

罗湖商圈以历史厚度与政策高度铸就深圳商业的“价值极核”,更以深港融合的天然血脉与创新实践,构筑起面向未来的独特竞争壁垒。其作为深港消费枢纽的地位,正日益坚实。

从商业高地到文化地标的跃迁

罗湖商业的未来发展正沿着清晰路径演进,依托五大特色商圈规划(东门活力时尚商圈、蔡屋围国际高端消费商圈、人民南深港融合商圈、水贝黄金珠宝消费商圈、笋岗家文化主题商圈),构建多层次、差异化的商业格局。

文化赋能战略已现雏形,深度融入商圈特色。罗湖正将文化基因注入各商圈核心项目:东门活力时尚商圈结合《梦华录》国风热策划荷花主题展,活化历史街区;益田假日广场活化“爱国路花市”文脉打造四季花巷;而2026年安藤忠雄“光之殿堂”落成后,将与周边商业联动。水贝黄金珠宝消费商圈则依托产业基础,探索珠宝文化与消费体验的深度融合。

产业融合创新开辟新赛道,支撑商圈差异化发展。 罗湖拥有全市最高的服务业占比(94%),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75%。政府正推动“商旅文”深度融合,赋能五大商圈:

例如,在大梧桐生态区开通直升机观光航线,结合“低空+露营”打造差异化体验;为笋岗家文化主题商圈的户外及生活方式业态引流;建设旅游产业园,出台影视产业专项扶持政策,吸引创意产业聚集;人民南深港融合商圈则重点发挥口岸优势,打造跨境消费与服务高地。

当游客在艺术穹顶下品味咖啡,港客提着生鲜包裹登上返程地铁,老牌商圈的“新生”证明:商业的本质不是空间争夺,而是对“人”的永恒洞察。

深圳罗湖,这座曾诞生中国第一家麦当劳的城区,正以首店经济为矛、艺术IP为盾、深港融合为纽带,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商业版图上重新确立自己的坐标。

南方+记者 郭悦

图片来源:罗湖发布

编辑 王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