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数据已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7月28日,江门市新会区举行数据要素驱动高质量发展重点改革成果与合作平台发布仪式,标志着这座千年古郡正式迈入“数据赋能”新阶段。
作为GDP超千亿、位居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39位的经济强区,新会正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数智动能”。
制度破冰
构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四梁八柱”
新会区深刻认识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必须制度先行。为此,出台《关于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改革壮大新会区人工智能发展基础的行动方案》,构建起“数据+算力+算法”一体化发展生态。方案从人工智能长期应用规划到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八大举措环环相扣,为数据要素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同时,新会区依托省数据资源“一网共享”平台,全面梳理各部门公共数据资源目录清单,摸清数据“家底”。这一举措直指“公共数据开发利用主要矛盾在供给侧”问题,为数据要素产品的打造和推动公共数据共享奠定良好的基础。
更值得关注的是,新会区还创新成立区属数据科技国有企业——江门市新会云信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区属数据科技公司”),作为全区公共数据市场化运营唯一授权主体,通过“数源部门—管理部门—授权运营”机制,确保数据要素产品开发规范有序。
这种“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既保证了数据安全可控,又激活了数据要素市场活力。
在发布仪式上,新会区国资办、区政务和数据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气象局等部门现场签署“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协议”,将共同推动新会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新会区政务和数据局党组书记戴国安表示,接下来,还将逐步推动全区部门自建系统的集中运维,统一管理,更好打造数据要素服务场景,实现公共数据价值挖掘和创造。
产业赋能
数据要素成为特色产业发展“倍增器”
新会区将数据要素开发与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数据反哺产业”的特色路径。
以闻名全国的新会陈皮产业为例。新会区农业农村局依托陈皮溯源系统,梳理挖掘种植数据,授权区属数据科技公司通过清洗、脱敏、建模开发系列数据产品,并上架交易所。这一创新不仅巩固了新会陈皮“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第一的地位,更通过数据交易抢抓行业话语权和定价权。
在气象数据开发方面,新会区气象局开放渡口风速、能见度等航道气象数据,授权区属数据科技公司打造预报性气象数据产品。这些数据产品既服务民生安全,又创造了市场价值。
新会区政府机关党组成员、区府办副主任徐萨介绍,今年以来,新会区抢抓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机遇、谋划推动枢纽新城智慧城市建设与全区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示范,先后与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深圳数据交易所等达成战略合作框架。
发布会上,新会区正式与北京邮电大学揭牌“专家工作站”“实习基地”“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为数据要素与产业融合提供智力支持。
更值得期待的是,按照《新会区“十五五”人工智能与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报告》,新会区计划年内打造不少于5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从公文处理到基层治理,OCR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AI技术将深度赋能政务服务和城市管理,实现“数智新会”的美好愿景。
安全闭环
构筑数据要素流通服务中心“防火墙”
在大力推进数据开发利用的同时,新会区始终紧绷数据安全这根弦。通过推动全区信息系统集中运维,建立统一防护体系;配套建立数据安全应急处置机制,严格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确保“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
发布仪式上揭牌成立的“新会区数据要素流通服务中心”,将成为规范数据交易的重要平台。该中心将有效防范场外交易风险,确保数据要素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流通增值。对于涉及个人信息的公共数据,新会创新采用“服务提供”模式,既挖掘了数据价值,又守护了公民隐私。
在数据资产化管理方面,新会率先探索国资数据资产入表工作。智慧停车、水务等公共数据资源经合规处理后,将作为新型资产纳入国资管理体系,这不仅增强了国资发债能力,更开创了公共数据价值实现的新路径。
新会区委常委、副区长刘飞表示,新会区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产业承载区,坐拥新材料、新能源等多条产业链数据资源,将扛起改革担当、抢抓发展机遇,抢占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先机,深度挖掘公共数据与特色产业数据价值,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场景落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
从制度创新到产业赋能,从安全筑基到生态构建,新会区以系统思维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让沉睡的数据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这项“新会实践”,或为县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撰文/摄影:黄绍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