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近5000公里,广东这群医学生送医入户

2025-07-21 22:27

7月11—20日,南疆骄阳似火,广东医科大学丝路医行实践团的师生带着听诊器和血压计,穿梭在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的社区小巷中。

该实践团主要由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组成,在广东援建、校地共建的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指导下,深入社区开展入户义诊、健康宣教和基层医疗调研,用专业所长为边疆群众送去健康关怀,在行走中感悟兵团精神。

入户义诊:听诊器里的民生温度

“阿姨,您感觉有哪里不舒服吗?”7月16日下午,实践团成员来到一个人居住的衣明阿地·克力木家里,研究生杨宏宇仔细询问病史、测量血压,维吾尔族队员则巴努尔还专门用双语向老人进行翻译。

另一边,帕特木汗·玉素甫老人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多年,在问诊过程中,研究生叶泽麒、谢林宝发现她日常服药不太规范,提醒要定期去社区或者医院进行体检复查。

针对这类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实践团成员耐心询问用药情况,发现不少老人存在用药不规律、药物存放不当等问题。他们逐一提醒家人或社区志愿者帮忙留意。送去慰问物资的同时,更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开展个性化指导。入户结束时,老人家们拉着队员的手不肯松开,想将自家种的哈密瓜塞给队员,反复说着“热合麦特(谢谢)”。

在锦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践团见证了基层医疗的“最后一公里”服务。在诊桌上,老年人健康管理花名册、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登记本、随访记录高高摞着,药房里是满满当当的常用药。实践团调研发现,慢性病管理仍面临人力不足的挑战。他们将调研数据整理成报告,建议加强远程医疗协作,增加站点人员配置,开展持续性的专业技术培训。

青春对话:在边疆读懂医者使命

此次实践,队员们走访了在新疆服务的校友,制作推出“在新疆的广东医人”专题系列微视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单单是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就有21名广东医人在此工作。

来自湛江校区的广东医科大学丝路医行实践团还与同校来自东莞校区的竹蜻蜓志愿服务队及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基层服务践行团相遇在新疆图木舒克市屯垦历史博物馆,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党建引领聚合力,奔赴‘疆’来践初心”的交流活动。

在屯垦历史博物馆,队员们从军垦战士用过的医药箱里读懂“医者仁心”;在50团团史馆,听着讲解员讲述余汉成坚守边疆42年的行医故事、张耀华照顾病妻的感人事迹;在唐王城千年屯垦文化体验中心,实践团用AI重现兵团人在戈壁荒漠上兴建家园的画面;在50团医院,研究生为当地医护讲授房颤科普及体重管理党员示范课程;在社区,队员手把手指导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急救法,老老小小都踊跃参加……

“这次实践让我更加真切感受到医学的温度。经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更加确定了要好好学习,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医疗事业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实践团队长则巴努尔分享本次志愿服务的感受。

当实践团踏上归程,行囊里除了调研报告、健康问卷、社区数据,更装着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深刻理解。正如指导老师蔡晓颖所言:“此次社会实践,不仅是同学们锤炼专业本领的实践课堂,更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熔炉。在行走边疆、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大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立志立德、求真求精’的校训精神。”

南方+记者 林露  

通讯员 娄世谋 肖烨 王艺彬

编辑 罗鑫
校对 曾慧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