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集中公布了两期食品安全抽检通告,月度抽检食品样品752批次,其中13批次样品抽检不合格,涉及南山学校食堂、榕城中学博东实验学校食堂等多个食品经营主体,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关注13批次不合格样品,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微生物污染、农兽药残留、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
由于涉及惠州市南山学校、博罗县榕城中学博东实验学校、博罗县华侨中学、惠阳中山中学等多家学校食堂,食品样品抽检不合格,对学校学生,对消费市民的影响有多大?
针对市民关心的问题,南方+记者综合抽检通报,整理出两批次抽检不合格样品存在的相关问题说明,供利益相关市民及广大消费者参考。
以下为关于部分检验项目的说明:
一、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原称绿脓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为土壤中存在的最常见的细菌之一,各种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都有本菌存在。本菌存在的重要条件是潮湿的环境,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产品的水源地、包装材料受污染,或在生产过程中产品受人员、工器具等生产设备、环境的污染,有灭菌工艺的产品灭菌不彻底。
二、大肠埃希氏菌
大肠埃希氏菌是人和许多动物肠道最主要且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菌,主要寄生在大肠内。大肠埃希氏菌在肠道中大量繁殖,在环境卫生不良的情况下,常随粪便散布在周围环境中。若在水和食品中检出此菌,可认为其受到直接或间接的粪便污染,从而推断可能有肠道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因此,常作为饮水和食物的卫生学检验指标。检出大肠埃希氏菌,可能的原因包括:环境不清洁、从业人员不注意个人卫生、违反操作规范、餐饮具的清洗消毒不彻底等。
三、二氧化硫残留量
二氧化硫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剂和防腐剂,具有漂白、防腐和抗氧化作用。少量的二氧化硫进入人体不会对身体造成健康危害,但过量食用会引起如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个别生产者为了提高产品色泽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二氧化硫;也可能是由于使用硫磺熏蒸漂白这种传统工艺或直接使用亚硫酸盐浸泡所造成。
四、苋菜红、亮蓝
苋菜红又名蓝光酸性红,偶氮类化合物,是常见的人工合成着色剂,在食品生产中应用广泛。如果长期摄入苋菜红超标的食品,可能危害人体健康。亮蓝又名食用蓝色2号,水溶性非偶氮类化合物,是常见的人工合成着色剂,在食品生产中应用广泛。如果长期摄入亮蓝超标的食品,可能危害人体健康。造成苋菜红、亮蓝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为改善产品色泽、提高市场价值而超量或超范围使用,也可能是企业为掺假造假违规使用色素。
五、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是一种指示性微生物指标,主要用来评价产品的清洁度,反映产品的微生物是否符合卫生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GB14934-2016)规定消毒餐(饮)具的大肠菌群为不得检出。使用大肠菌群超标的餐饮具,可能会使人腹泻。餐饮具检出大肠菌群的原因可能是餐饮单位未配备消毒柜或消毒柜配置数量不足、消毒柜使用不规范(消毒温度不达标或消毒时间不足),导致消毒不完全;或者是消毒后的餐饮具储存区域不洁净,造成了二次污染。
六、甲硝唑
甲硝唑是硝基咪唑类抗菌药,对甲硝唑敏感的菌种有拟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产气荚膜梭菌、消化球菌属等。长期食用甲硝唑超标的鸡蛋,可能在人体内蓄积,产生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皮肤症状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2019)中规定,甲硝唑允许作治疗用,但不得在动物性食品中检出。鸡蛋中检出甲硝唑的原因,可能是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违规使用相关兽药。
七、恩诺沙星
恩诺沙星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用于治疗动物的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是动物专属用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2019)中规定,恩诺沙星(以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之和计)可用于牛、羊、猪、兔、禽等食用畜禽及其他动物(在其他动物的肌肉中的最高残留限量为100μg/kg)。长期摄入检出恩诺沙星的动物性食品,可能会引起轻度胃肠道刺激或不适、头痛、头晕、睡眠不良等症状,过多摄入还可能引起肝损害。
八、氧氟沙星
氧氟沙星(ofloxacin)是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和口服吸收良好的优点。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包括肠球菌)、肺炎链球菌、淋球菌、大肠杆菌、枸橼酸杆菌、志贺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肠杆菌属、沙雷杆菌属、变形杆菌、流感嗜血杆菌、不动杆菌、螺杆菌等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和沙眼衣原体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动物产品的氧氟沙星残留,一般不会导致对人体的急性毒性作用;长期大量摄入氧氟沙星残留超标的食品,可能在人体内蓄积,引起肾功能障碍、肝酶升高、血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胃肠功能障碍、过敏反应和中枢症状等。
九、磺胺类(总量)
磺胺类(总量)是合成广谱抑菌药,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有效,对于治疗禽类球虫病和鸡白细胞虫病疗效较好。磺胺类(总量)超标可能是养殖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停药期规定。长期摄入磺胺类(总量)超标的动物性食品,可能导致泌尿系统和肝脏损伤,以及过敏反应等。
十、噻虫胺
噻虫胺是新烟碱类中的一种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作用,具有根内吸活性和层间传导性。土壤处理、叶面喷施和种子处理,防治水稻、玉米、油菜、果树和蔬菜、柑橘的刺吸式和咀嚼式害虫,如飞虱、椿象、蚜虫和烟粉虱。雌雄大鼠急性经口 LD50> 5000mg/kg,急性毒性分级为微毒。急性中毒可出现恶心、呕吐、头痛、乏力、躁动、抽搐等。食用食品一般不会导致噻虫胺的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噻虫胺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影响。
十一、呋喃西林代谢物
呋喃西林是硝基呋喃类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等特点。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菌有抗菌作用,对厌氧菌也有作用,对绿脓杆菌和肺炎双球菌力弱,对假单孢菌属及变形杆菌属有耐药性。动物产品的呋喃西林代谢物(SEM)残留,一般不会导致对人体的急性毒性作用;长期大量摄入SEM残留超标的食品,可能在人体内蓄积,引起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神经症状及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
十二、毒死蜱
毒死蜱(chlorpyrifos),又名氯吡硫磷,是一种硫代磷酸酯类有机磷杀虫、杀螨剂,具有良好的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毒死蜱对蜜蜂、鱼类等水生生物、家蚕有毒。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50为82mg/kg,急性毒性分级标准为中等毒,中毒机制为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症状包括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出汗、流涎、肌肉震颤,甚至抽搐、痉挛、昏迷。相关研究未见遗传毒性和致癌性。少量的农药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毒死蜱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可能有一定影响。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农药残留联席会议(JMPR)建议其日容许摄入量(ADI)为 0.01mg/kg bw(1999);急性参考剂量(ARfD)为 0.1mg/kg bw(2004)。
十三、孔雀石绿
孔雀石绿是一种工业染料,因具有杀菌和抗寄生虫的作用,曾用于水产养殖。孔雀石绿及隐色孔雀石绿均对人体肝脏具有潜在致癌性。长期食用检出孔雀石绿的食品,将会危害人体健康。《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单》(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50号)中规定,孔雀石绿为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在动物性食品中不得检出)。淡水鱼中检出孔雀石绿的原因,可能是在养殖过程中违规使用。
十四、6-苄基腺嘌呤(6-BA)
6-苄基腺嘌呤是一种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细胞分裂,加快豆芽生长。根据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原农业部、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年第11号《关于豆芽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6-苄基腺嘌呤等物质的公告》规定,6-苄基腺嘌呤作为低毒农药登记管理并限定了使用范围,豆芽生产不在可使用范围之列,目前在豆芽生产过程中使用上述物质的安全性尚无结论。但为确保豆芽食用安全,豆芽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上述物质。
南方+记者 张峰
链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