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湾首个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一期将于明年10月交付

作者 刘婉馨;郭文君 2024-12-18 10:37

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和工业园改造提升是东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工作重点之一,也是促投资、拓空间的重要措施。今年以来,滨海湾新区采用“央企+区属国企+属地社区”开发模式,大力推动优质产业空间(一期)项目建设,促进社区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转型升级,以城乡融合发展推进“百千万工程”。

建设进展顺利 明年10月首期可交付

冬日暖阳,旌旗猎猎。滨海湾新区优质产业空间(一期)项目现场热火朝天,10多台大型推土机呼啸轰鸣,近百人的施工队伍正在12万平方米的3号地上开展桩基及基坑作业。按照计划,项目将于明年4月进入主体工程的土建施工阶段。

紧挨3号地的是今年一季度开工的2号地。目前,2号地已完成桩基及基坑和地下室施工,正在进行第四层的主体结构浇筑;今年第二季度开工的1号地,主体结构也已浇筑到第一层。

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刘松介绍说,项目实行分期施工,目前各地块建设进展顺利,预计2024年内完成投资额目标3.1亿元,首批13万平方米产业空间载体预计将在2025年10月建成交付。他还表示,公司将秉承绿色、开放的设计理念和优质、优效的建设标准,一定给企业客户按时高标准交付满意的产业空间产品。

滨海湾新区优质产业空间(一期)项目用地面积共107亩,项目总投资预计19亿元,分三个地块建设,2026年12月全部建成后可提供产业空间25万㎡,是东莞市推动高品质、低成本优质产业空间建设的重点项目,也是2024年省、市重大建设项目。

同步开展招商 释放央企资源优势

在距离项目建设工地不到500米的滨海湾新区优质产业空间(一期)项目招商中心,项目招商总监赖文超正在沙盘前,向一名来自深圳的客户解说项目区位优势和意向招引产业等信息。

该项目采取“开工即招商”的工作方法,即在确定选址后启动招商工作,重点招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截至目前已招引20家意向企业,包括3家省级专精特新高新企业、10家国家高新企业,总需求面积约4.6万平方米,预计年均财政贡献2190万元。

赖文超认为,前期招商进展顺利,与项目的区位优势和优质的营商环境密不可分。项目所处的滨海湾威远岛板块区位优势明显,产业链发达,滨海湾新区良好营商软环境、长效的企业服务机制、产业激励政策和联动的配套产业集群,都是招引优质的企业客户的加分项。未来,优质产业空间(一期)项目将依托中交城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央企平台,发挥自身在交通领域、高端装备制造板块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优势,针对本项目的招引方向在客户资源库定向筛选和深度挖掘,针对重点意向客户设计定制化的产品,全力促成交。

此外,项目招商团队还分区重点突破,除了东莞和周边城市外,还将目光投向省外专精特新企业,力争让更多新质生产力汇聚滨海湾,赋能新区高质量发展。

开发模式创新 赋能“百千万工程”

该项目是东莞市首个采用“央企+区属国企+属地社区”合作模式的项目,参与方包括中交城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东莞市滨海湾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威远岛武山沙社区。据测算,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3亿元,年财政贡献预计超9600万元。

中交城投拥有强大的资源优势和开发经验,能够为产业园提供包括整体策划、规划设计、投资建设、产业导入、资产运营、企业服务等在内的全过程解决方案,全力提升项目建设品质、运营效率、经济效益。

东莞市滨海湾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度参与项目的开发,在项目初期组织合作方遴选和合作谈判,在中期协助开展建筑物拆除、报批报建等工作,并及时解决推进过程中难点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创造了4个月实现从项目谋划到地块摘牌动工的新区速度。

正是得益于这样高效协同、精准施策的工作模式,项目在短短4个月内实现从项目谋划到地块摘牌动工。

武山沙社区全力支持土地整备工作,创新性地采用“一级土地整备+二级合作开发”模式参与合作,不仅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价值最大化,更有力地推动了社区的产业转型升级,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武山沙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周恩达表示,社区将地块上原来的4万平方米收益低的传统厂房升级为6万平方米高标准厂房,集体收益将大幅上升,预计两年内村民股东的分红即可实现倍增。借此合作东风,社区还规划成立村办物业公司及实业公司,推动集体经济向产业开发、商贸物流、服务生产等多维度转型升级,深度融入城乡融合发展大局。

撰文:刘婉馨 郭文君  通讯员 滨海湾宣

编辑 冯文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