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最有历史”街道:时光越千年,老街展新颜|从“街道画像”看深圳高质量发展

作者 崔璨;文海燕;徐烜和;刘越亚;刘倩希;郑伊灵;张天旗 2024-12-12 14:22

开栏语 

街道是城市的名片,是沉浸式直观感受城市魅力的特殊场域。市民的饮食起居、交往互动都发生在街道,大街小巷的烟火气在这里升起,城市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这里萌芽,市民幸福生活的起始地和落脚点都在街道。在深圳这座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中,78个街道镌刻着改革开放的历史印记,闪烁着日新月异的奋斗岁月,讲述着非比寻常的幸福故事,更连接着深圳的过去和未来。

深圳市委组织部联合南方报业深圳分社推出《从“街道画像”看深圳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讲述你不知道的街道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深圳改革开放历史文化名城的特殊价值和无穷魅力。敬请垂注。

有人说,深圳没有历史。这一观点并不成立。

相反,深圳的历史文化之深厚,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丰富多彩。

南科大校园里的屋背岭墓葬群,让我们探究到3000多年前商周时期的墓葬文化。

南头古城带我们穿越到1700年前的魏晋南北朝;

大鹏所城又带我们追溯了600多年前大明王朝防御倭寇的那段历史;

200多年前,一批客家人迁徙至此,以“榕树头”为中心发展形成的龙岗老墟,承载着深厚的客家文化和商贸历史。现如今,龙岗街道,不仅是传统商贸重镇,更是绽放新彩的现代商贸走廊。

除了历史的厚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钢琴之城”“图书馆之城”“设计之都”等称号,无不彰显着深圳现代都市文明的绚丽火花。

今年,就让我们带领您走进这个静谧而繁华的历史世界,去感受深圳如诗般的美的韵味和奋进不息的力量。


                

深圳“最有历史”街道,你最看好谁?(可多选) 南头街道:历史文化“顶流”,城市热搜“常客” 大鹏街道:深圳“文化之根”,山海魅力古镇 龙岗街道:客家文化重镇,产业魅力新城 提交


南头街道

历史文化顶流,城市热搜“常客”

还说深圳缺乏历史文化底蕴?不如来南头街道看看。

历史的长河在这里静静流淌:

有着深厚的深港同宗同源文化和深圳的城市印记;

南头古城见证了深圳地区近1700年城市发展历程;

“南头关”书写了特区开放的历史进程;

中山公园诉说着革命先烈的英雄史诗;

在“南博ONE”不仅能读懂南山、还能读懂世界……这里是南山地域城池之始,亦是深圳城市历史的起点。

历史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历史的载体,二者在南头街道共生共长。

提到南头街道,肯定绕不开南头古城。

古城的前世今生,犹如一本无字史书,蕴含浓浓的城市记忆,续写着历史的璀璨荣光。

自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设置东官郡起,南头古城是历代岭南沿海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的集散地。作为深圳历史最悠久的古镇之一,南头古城伴随着城市发展进程一路走来,经历近1700年的风雨,巍然屹立。

近年来,古城迎来新生:街区面貌焕然一新,一跃成为全市最热门的景点之一,其话题度、讨论度拉满,更是荣获深圳首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等38项国内外荣誉,成为时光焕新、古韵今辉的典范。

焕新的过程中,古城坚持“修旧如旧”,保留了“一横六纵”的棋盘式空间格局,一大批文创企业、宝藏小店、匠人名家纷纷涌入,成千上万市民游客慕名前来打卡。

石板巷道间,文化展览、创意办公等多元业态融合共生:“同源节”“艺穗节”“时尚秀”“音乐生活节”等文化活动,以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古城对话会”等文化交流盛事定期举办,年接待游客高达1000万人次。

不仅有层出不穷、常去常新的各类打卡点,在贴合社区生态的“培育式营造”中,在各类生长于古城的文化互动活动中,南头古城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化场景、丰富在地文化内涵。

在南头街道,历史文化的实景“教材”远不止南头古城。

鲜花飘香、草地如茵、古木参天,与南头古城相邻近百年,中山公园已不仅是一个公园,更是一个文化教育的殿堂,也是游客了解深圳历史和文化的窗口——不仅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能体会到革命的激情和文化的深度。

与特区相伴走过“前半生”的南头关,记录了一代又一代来深者的青春岁月,书写了特区开放的历史进程。

新晋“顶流”南山博物馆凭实力走红,诉说着古往今来的传奇故事。古代南山的神秘面纱、近代南山的风云变幻、南山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都在一件件珍贵的档案文献、一幅幅老照片、一个个老物件中被细腻地描绘。

从南头古城的沧海桑田、焕然新生,从南头关的繁华过往、中山公园的静谧纪念、南山博物馆的文物诉说,一点一滴都是历史的见证。

走在南头的每一个角落,都能触摸到岁月雕刻的痕迹,聆听那些愈发鲜明的历史回响。

大鹏街道

深圳“文化之根”,山海魅力古镇

深圳别名“鹏城”从何而来,深圳最早的人类遗存在哪里?

这个冬季,不妨奔赴大鹏山海、信步青砖古城,发现一个最古老、最文艺、最韵味的深圳。

6000多年前,一个个陶罐放上大鹏街道咸头岭村的火堆,深圳最早的人类足迹在此出现:

咸头岭遗址出土了大量白陶、彩陶、石器等史前人类文化遗存,成为珠三角地区发现的现存规模较大、出土遗存丰富、年代久远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被评为“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600多年前,一块块砖瓦铺上大鹏土地,锻造出“沿海所城,大鹏为最”的所城传奇,深圳别称“鹏城”即源于此:

大鹏所城是明清两代中国海防军事要塞,这里前后走出清代振威将军赖恩爵等将军,分布12座“将军第”,鹏城村因此有了“将军村”的美誉。这里共计21处全国重点文物建筑、11处遗址,是深圳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943年,广东省临委及其领导下的东江纵队在大鹏半岛地区驻扎并设立司令部指挥华南敌后抗战。

其中东江纵队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旧址、路东新一区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东纵下沙交通情报站旧址设在大鹏街道,刘黑仔等抗日英雄从这片红色热土走出,赖恩爵将军第西座化身“东江纵队青年干部训练班”,革命战士、改革先锋袁庚从这里出发,打响了华南抗战第一枪。

1949年,华南地区“第一面五星红旗”在这里升起。

10月1日6时许,近千人在大鹏王母墟光德学校的大榕树下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高唱《义勇军进行曲》,迎接新中国的诞生。由于消息不通,事后才知,北京的开国大典是在10月1日下午3时开始的,王母墟升起的那面国旗比原定早了9个小时,华南地区“第一面五星红旗”就这样升起了。

千年遗存、百年所城,见证岁月沧桑,更孕育独特文化,打造别样文旅。

全城共享“将军宴”。600多年前,逢年过节或者战胜凯旋,将军设宴款待全城将士和八方乡亲、一同欢庆,此后演变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鹏追念英烈习俗(大鹏清醮)的组成部分,成为大鹏所城独有的大型传统宴会。

漫步有海岸线的村落。昔日,这里是大鹏所城官兵的练兵场所;如今,这里成为较场尾滨海度假区,是大湾区旅游目的地、广东省著名民宿小镇。这片海让网友心驰神往:“为了这片海,我专门飞了一躺深圳”!

打卡重点文旅片区金沙湾。日落“橘子海”出片、中信金沙湾水世界等游乐项目令人流连忘返,还有全球最大的旅游度假连锁集团“地中海俱乐部”等项目强势入驻,这里将打造为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旅游业态丰富、功能互融互补的国际化一站式高品质旅游度假目的地。

从千年历史中走来,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区出发。大鹏街道的故事未完待续,等你来发现。

龙岗街道

客家文化重镇,产业魅力新城

龙岗街道,既是历史悠久的文化重镇,也是商机无限的现代商贸新干线。

龙岗河畔碧波荡漾,南约河、龙西河、回龙河、五联河等多条河流交织成网,滋养着龙岗街道这片沃土,也孕育了龙岗客家文化的不朽生命力。44万“新龙岗人”在此奋斗不息,他们是客家精神的当代传承者。在这片56.0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40处不可移动文物静静伫立,鹤湖新居、梅冈世居、正埔岭等客家围屋如星辰般点缀,讲述着客家人开发深圳东部的传奇故事。

唱皆歌、舞麒麟,作为客家非遗文化的“双珠”瑰宝,一歌一舞间,交相辉映。街道与时俱进,聚焦辖区居民身心发展需求,通过打造鹤湖IP,营造文化与时尚的盛宴。

200多年前,一批客家人迁徙至此,以“榕树头”为中心发展形成的龙岗老墟,承载着深厚的客家文化和商贸历史。现如今,龙岗街道,不仅是传统商贸重镇,更是绽放新彩的现代商贸走廊。沿龙岗大道一路走来,摩尔城、锦泰城、远洋新干线、双龙天虹、华润万家等现代化商业综合体拔地而起,深圳龙岗保时捷销售中心、京东电器城市旗舰店、东方国际茶都、佳得宝建材家居市场、赛格电子等专业市场欣欣向荣。

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正全力推进“招商稳商优商”战略,激活经济新动能。龙岗街道火力全开,预计新增年产值高达16亿元。通过“1563”行动计划,五大招商路径并驾齐驱,招商成果斐然,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在稳商方面,龙岗街道推动多家企业增资扩产,固定资产投资金额高达11.7亿元,厂房面积增加近7万平方米。通过“厚土新芽”专项行动,龙岗街道以闭环管理模式高效服务项目落地,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龙岗街道高质量发展的脚步。从文化传承到经济发展,龙岗街道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它像一本厚重的书,记录着龙岗人的奋斗与梦想,也展示着深圳这座城市的繁荣与辉煌。

策划:甘雪明

统筹:杨磊 崔璨

执行:崔璨 徐烜和 刘越亚 刘倩希 郑伊灵 张天旗

设计:文海燕

文中相关数据和图片等资料由南头街道党工委、大鹏街道党工委、龙岗街道党工委提供

编辑 李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