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湖南的寻求合作、考察确实更喜欢到广东。”深圳市湖南商会执行会长谭群说,“一方面是广东经济发达,另一方面,在广东的湖南人也异乎寻常的多。仅仅在深圳,就有400多万湖南人。”
据南方+记者不完全统计,仅仅在2024年最后一个月,就有超过30个党政代表团到广东进行寻求合作和考察活动,如永州市政府、常德市政府、张家界市政府、湖南高级法院等,几乎日均一个。
湖南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考察和寻求合作缘何偏爱广东?对此,南方+记者采访了华南城市研究会创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他表示,主要有如下九大原因。
湖南作为内陆城市,距离最近的出海港口在广东。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贸易靠海运,但是距离湖南最近的出海口在广东,长三角、京津冀都比较远,因此它必须跟沿海省份、跟港澳接轨,才能打通国际化通道。同时,珠三角自身的魅力十足,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广东珠三角地区一直是我国三大经济增长极之一,也是全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一直是全国各地寻求合作、考察的重点区域。湖南选择广东考察、寻求合作,是必然中的必然。
地理相邻,交通便利。湖南与广东两省地理相邻,具有天然的亲近性。京广铁路历史悠久,武广高铁是全国第一条高铁,这都使得湖南直达广东非常便捷。这种地理上的相邻和交通的便利,为两省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比较而言,广东周边的省份,如广西、江西、福建,交通便利性就不如湖南,交通网络都是最近十年才逐渐完善,要晚得多。
经济互补性强。广东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产业发展水平。而湖南在农业、制造业等领域也具有较强的实力和特色。两省在经济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这为双方的紧密合作提供了可能。近年来,两省在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日益加强,共同推动了两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人文相近,人缘相亲。深圳号称湖南的“第二省会”,湖南与广东之间的人口流动非常频繁。许多湖南人选择到广东工作、生活,而广东也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创业机会。这种人口流动不仅加强了两省之间的经济联系,也增进了两地人民之间的情感纽带。许多在广东工作、生活的湖南人,将广东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对广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合作基础好。目前,湖南与广东之间已经有了频繁的交流合作互动基础,比如在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共建等方面已有成功案例,这些成功的合作案例为湖南到广东寻求合作、考察提供了信心和经验。
两地政策强力支持。政府层面也对湖南与广东的合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粤湘两地政府积极推动两省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文化旅游合作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湖南在广东企业产业转移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供应、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而且,湖南在某些产业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基础,例如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
饮食习惯逐渐接近。中国人饮食习惯“南粉北面”,湖南、广东都偏爱米饭、米粉。目前,在广东各大城市的街头巷尾都会有生意火爆、好评十足的湘菜馆,湘菜也超过其他菜系一跃成为了广东人民继粤菜之外最受欢迎的美食。广东高居辣条网购量全国第一,也是两省人民口味逐渐接近的一个例证。
成体系的湖南商会。广东各地都有成体系的湖南商会,在深圳,甚至实现了每个地级市都设有自己的商会,如常德商会、郴州商会、岳阳商会等。商会成为湘粤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也为组织寻求合作考察活动提供了大量的便利条件。
成功案例多。湖南到广东寻求合作、考察,合作成功的事例非常多。日前,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在广东考察时,透露了一组数据:“目前,广东共有湖南商会48家、会员超2万人;今年1—10月,来自广东的湘商回湘新注册企业达676个,累计到位投资2334.2亿元,分别占湘商回归总数的48%、44%。”
南方+记者 欧阳胜勇 曹嫒嫒
通讯员 李永平 王如青 李晓祯 方锦红 刘瑶 彭建林 陈柏祥 张深鹏 汪芷羽 邓慧君 石敏 李明霞 刘冰清 杨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