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争先锋⑤|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首破万亿,深圳做对了什么?

作者 崔璨 2025-01-27 06:32

2025年1月26日,深圳再次传来振奋人心的经济消息:据深圳市发展改革委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规模首次迈上万亿元新台阶。

自“十四五”以来,深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连创新高。2021年,深圳固定资产投资突破8000亿元大关;2023年,进一步跨越9000亿元门槛;而到了2024年,更是实现了10165亿元的历史性突破,成为继上海之后第二个投资规模达到万亿的一线城市。

深圳固定资产投资突破万亿,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彰显了深圳经济的强劲动力、蓬勃活力和深厚潜力,更为深圳未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精准布局项目

深圳在面积2000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上,实现了年度投资规模突破万亿,单位面积投资强度高达5亿元/平方公里左右,约为全国平均投资强度(不含农户)的90倍。

这不仅是深圳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鲜明体现,更是深圳善于谋项目、抓项目、精准布局项目的生动写照。深圳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固定资产投资提供了坚实的土地保障。

近年来,一批批高端制造项目接续在深圳落地建设、投产达产。集成电路领域以华润微、方正微等为代表的制造类项目全年完成投资近千亿元;新型储能领域的贝特瑞硅基负极材料、欣旺达锂离子电池等项目建成投产;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国药影像园区暨国药器械医学影像联合创新基地正式启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比亚迪深汕工业园项目三期启动建设……

这些项目的投资建设,不仅提升了深圳的产业链水平,也为深圳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大推介力度

在2024年度经济数据中,深圳与上海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均突破万亿大关,但却呈现出各自鲜明的发展特点。

2024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现了显著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8%,这一增速显示了上海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方面的强劲动力。

从投资领域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8%,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3%,而工业投资则实现了11.1%的高速增长。这表明上海在推动产业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注重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此外,上海金融市场成交额的大幅增长以及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的稳定增加,也进一步凸显了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与上海相比,深圳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2024年同样表现出色,但增长路径略有不同。深圳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面临多重挑战,但深圳的固定资产投资依然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

特别是在工业投资方面,深圳展现出了强大的增长潜力。2024年前11个月,深圳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增长23.8%,其中制造业投资拉动作用显著,增长29.8%。高技术产业投资也异常活跃,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5.0%,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投资更是增长了52.9%。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深圳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制造业升级方面的决心和成效,也预示着深圳未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和上海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增速和投资领域上,还体现在资金来源和政策支持上。

上海通过一系列政策奖励措施吸引外资和国内资本投入,民间投资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而深圳则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民间投资活跃,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领域,民间资本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聚焦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升级

近年来,深圳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特别注重向新兴产业倾斜,推动产业升级,逐步将投资聚焦在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新质生产力领域。

例如,在集成电路、新型储能、医药和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深圳投入了大量资金,推动了一批高端制造项目的落地建设、投产达产。

同时,深圳还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2024年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正式运行,材料基因组基本建成,超算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雏形初显。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深圳综合平台建成通线,医疗机器人未来产业联合实验室等揭牌成立,国家分子药物制造业创新中心获批设立,加速深圳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这些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深圳的固定资产投资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也为深圳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关注民生领域,提升投资效益

深圳在固定资产投资中,还特别关注民生领域的投入。

通过投资教育、医疗、文体、民政、保障性住房等五大民生领域,深圳不仅改善了民生福祉,还提升了投资效益。这些民生领域的投资,不仅为深圳的固定资产投资提供了稳定的增长点,也为深圳的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深圳紧扣民生关切,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资力度,2024年在教育、医疗、文体、民政、保障性住房等五大民生领域安排市区两级政府投资项目1325个、年度投资计划509.9亿元,占政府投资比重达38.5%。

具体来看,教育领域投资增长10.5%,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建成,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校160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8万个,深汕高中园、光明高中园(综合高中)陆续建成。卫生领域投资增长6.2%,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市儿童医院龙华院区等8个项目建成开业,新增床位超9000张、总数达7.8万张。文体领域投资增长6.6%,深圳科技馆新馆、深圳书城湾区城建成,小梅沙度假村、海洋世界开放运营,深圳体育中心全新亮相,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20万平方米、都市型楼宇型体育场地超200个,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综上,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突破万亿的历史性过程中,通过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强化资金保障、聚焦新兴产业以及关注民生领域等多方面的正确决策和有力措施,共同助力深圳实现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

归根结底,深圳的胜利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良性互动,让市场更有效,有政府更有为,让经济发展的质量更高,动能更强。

南方+记者 崔璨

编辑 栾艺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