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无限好,正是读书时,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南方+特别邀请禅城中小学书记、校长们为大家精心推荐值得一读的好书。这份书单,既有能引领我们观察世界、感受生活、关注成长的,又有能引导我们思考在人工智能时代学习如何阅读的,更有禅城教育家结合自身育人经验和所思所悟的心血之作。教育家们写下这些或细腻温暖、或犀利深刻的文字导读充满张力,值得我们细细品读。美好春日,就让我们循着这份书单,共赴一场阅读盛宴,让氤氲的书香滋养心灵、浸润生活吧!
都说读过的书会成为你这个人的一部分,你最想读哪本?
这些推荐书目,你最想读哪本?(可多选) 何粤嫦荐读《我的母亲叫中国》 霍韵怡荐读《瓦尔登湖》 鲁智勇荐读《终身成长》 杨淑意荐读《这里是中国》 班璇琼荐读《既见君子》 涂勇荐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曾中文荐读《向光而行——教育者的五向修炼》 任利华荐读《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 谭明颖荐读《教育新语》 叶伟军荐读《运动改造大脑》 陈建平荐读《孩子的品格——写给父母的积极心理学》 提交
01
推荐人:何粤嫦
文华小学校长
推荐书名:《我的母亲叫中国》
推荐理由:苏叔阳先生笔下的《我们的母亲叫中国》,带我们看见敦煌飞天的飘带如何编织出文化基因,听辨青铜编钟的乐音里跳动的文明密码。这本书不是枯燥的历史教科书,而是一部用诗性语言书写的中华文明启示录。读到河姆渡遗址的碳化稻谷时,你会惊觉七千年前的先民已在江南烟雨中播种农耕文明的曙光;当看到书中再现的《清明上河图》数字长卷,汴河两岸的店铺幌子仿佛都在讲述商品经济早熟的传奇。作者以“文明摆渡人”的视角,带我们重新认识那些习以为常的文化符号:端午节不仅仅是粽子与龙舟的狂欢,更是天人合一的生命礼赞;长城不单是砖石堆砌的军事屏障,更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精神脊梁。
在人工智能重构认知体系的今天,这本书为我们锚定文化坐标系。当读者惊叹于书中复原的北宋水运仪象台,就会理解今日“天宫”巡天的科技传奇,实则是“可上九天揽月”古老梦想的当代表达。书中特别设计的“文明解码”章节,用现代光谱分析技术揭秘青花瓷的釉彩奥秘,用建筑力学阐释应县木塔的抗震智慧,这种古今对话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知的光芒。
我期待这本书成为孩子们的文化导航仪:让敦煌星图中的二十八宿照亮他们的天文笔记,让曾侯乙编钟的十二律吕在他们的音乐课本中重新鸣响。当他们在语文课堂诵读“黄河远上白云间”时,这些诗句会告诉他们:每个中国少年都是文明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既映照着五千年的月光,更奔涌向星辰大海的远方。让我们共同续写这部永远鲜活的“中国故事”,让母亲的笑容因我们的成长而愈发灿烂。
02
推荐人:霍韵怡
佛山市第十中学校长
推荐书名:《瓦尔登湖》
推荐理由:
在世界读书日这个充满墨香的日子里,我想分享一本特殊的书——它诞生于170年前的美国森林,却像一株倔强的蒲公英,把智慧的种子吹进了无数人的心田。它就是梭罗的《瓦尔登湖》。翻开这本书,你会遇见一位特立独行的“生活实验家”。1845年,28岁的梭罗带着一把斧头走进森林,过起了“清晨收集露水,夜晚数星星”的日子。这位拒绝随波逐流的思考者,用两年时光告诉我们:真正的成长,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看清自己究竟需要多少。
这里有比算法推送更鲜活的课堂。梭罗曾像孩子般趴在湖边,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世界大战”,追踪潜水鸟像小潜艇般忽隐忽现的身影。在这个注意力被切割成碎片的时代,《瓦尔登湖》像一剂“专注力修复药水”。当人们习惯于用手机扫描世界时,书中那些对冰层裂纹的精细描摹、对野豆苗生长轨迹的追踪记录,提醒着我们:大自然才是最鲜活的课堂。
这里有对抗物欲的“清醒公式”。当你心内被攀比的欲望扰乱时,梭罗眨着眼睛说:“把九成的物品丢出生活,你会发现月亮比霓虹灯更闪耀。”他像数学家般计算:“一件衬衫=6小时的劳动时间”,然后问道:“用生命换标签,真的划算吗?”这位极简主义者的实践,恰如一面镜子,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标签,而在于内心的丰盈。
这里藏着寻找自我的勇气密码。“如果一个人跟不上同伴的脚步,或许因为他听见了不同的鼓声。”在群体性焦虑蔓延的今天,这句话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就像梭罗坚持在荒野中寻找自己的鼓点,每个正在成长的人都需要这样的勇气。毕竟,生命的精彩,从来不在于寻踪他人的轨迹,而在于走出自己的深浅足迹;青春最美的风景,不是活成别人的复制品,而是成为“限量版的自己”。合上书,我想起梭罗的邀请:“让我们像大自然那样从容地度过一天吧。”
在这个春天,愿你们在书页间种下属于自己的瓦尔登湖——当盛夏来临时,那里会开出比繁星更璀璨的思想之花。
03
推荐人:鲁智勇
智城学校书记、校长
推荐书名:《终身成长》
推荐理由:青年朋友们!人工智能大潮激荡的时代,技术为创新赋能,我们更要坚守本能,尤其需要深度阅读、提升思维层次。我向大家推荐《终身成长》这本书。相较于传统的“固定型思维”,本书通过一系列平实而又激励人心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成长型思维”的原理——成功并不仅仅是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思维模式和认知的影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努力与挑战不断提高。⼀个⼈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和⼈之所以有差别,在⼀定意义上是思维模式的差别,所以说思维决定命运。个人成长和发展需要健康、积极、不断进取的思维模式,比起智商和情商,认知的差异也许才是人生成就大小的分水岭。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提高自我、终身成长,到达成功的彼岸。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来应对挑战、锤炼能力,积极提升面对挑战和失败时的复原力、承受力,不断突破困境、实现超越。当前,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更需要我们打破思维定式,培育“成长型思维”,不给自己设限,坚持用“成长型思维”提高认知、发展自己、成就自己,实现人生梦想。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相信它会带给你们知识学习的新收获和人生成长的新启迪!衷心希望青年朋友们在阅读学习中快乐成长、终身成长!
04
推荐人:杨淑意
智城学校副校长
推荐书名:《这里是中国》
推荐理由: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为大家推荐一本特别的书——《这里是中国》。它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对祖国的深情厚意和期待。在广袤的东方,有一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它承载着千年的文明,孕育着无数的梦想与希望。这片土地,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中国。《这里是中国》是一部精心打造的中国地理科普著作,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洞察,带领我们领略中国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社会变迁和发展成就。翻开这本书,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祖国壮丽山河的窗户,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到处是景致,处处有故事。这里的一山一水、一城一池、一草一木,无不在倾诉着东方古老文明的传承和演化进程。在《这里是中国》中,每每翻开一页,就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无限魅力,在这一篇篇文章中;960万平方公里的壮丽山河,在这一张张图片里。中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她激励我们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奋斗!同学们,希望大家在书中看见更广阔的世界,携手并进,做新时代的好少年,让我们把对祖国的热爱转化为实际行动,努力学习、锻炼身体、培养品格,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这里是中国》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责任和使命,让我们一起,为了更美好的祖国而努力吧!
05
推荐人:班璇琼
汾江中学校长
推荐书名:《既见君子》
推荐理由:
在这个诗歌被碎片化阅读肢解的时代,张定浩的《既见君子》宛如一泓清泉,将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沉淀千年的诗句重新浸润出温润的光泽。这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诗歌评注集,而是一位当代知识分子与古典诗人展开的灵魂对话录。作者写过去时代的诗与人,也是叙说当下。作者以《隰桑》中“心乎爱矣,暇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注解现代人的爱恋,让古典情愫在城市街角苏醒;又以曹操于六十一岁写下的《秋胡行》剖白英雄暮年的困惑,揭示人性永恒的挣扎。书中既有对古人的体贴想象,亦“带有自己最值得珍视的生命痕迹”。作者教会我们用古诗的棱镜重新观察世界。地铁通勤车厢中倏忽展开的书页,恰似易安词中“轻解罗裳”的当代变奏;原本觉得通俗的名字“雨辰”,待读到“嘉时在今辰,零雨洒尘埃”时,竟觉既妥帖又响亮。读罢掩卷,你会惊讶地发现,那些古老诗句正在同学聚会间、会议间隙里、深夜台灯下悄然生长。诗言志,《既见君子》恰似一座桥梁,连接着你心我心。当我们随作者走过谢朓的青山、李白的酒肆、陶渊明的东篱,遇见的,或许正是那个在喧嚣中渴望安顿的自我。而我们也会通过这座桥,去往无垠的星海、辽阔的远方。
06
推荐人:涂勇
吉利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推荐书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推荐理由:
在教育管理和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我一直坚信,思维与习惯的力量足以重塑个人与集体的未来。在这个世界读书日,我想向大家推荐这本经典之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它不仅是一部自我提升的指南,更是打开高效人生的金钥匙。
书中提出的“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七个习惯,构建起了一套科学且系统的思维框架。从个人层面,它教会我们打破被动思维,以积极心态直面教育工作中的挑战;在团队协作中,双赢思维和统合综效的理念,能帮助我们化解矛盾,凝聚师生与家长的合力。
无论你是正在突破职业瓶颈的职场人、寻求家庭沟通智慧的家长,还是渴望自我精进的终身学习者,《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都将为你提供超越时空的成长指南。在职场中,“双赢思维”能重构竞争逻辑,帮助你在协作中创造增量价值;面对人际关系,“知彼解己”的沟通智慧可化解80%的认知偏差;当生活陷入忙碌漩涡时,“要事第一”的原则能助你跳出琐碎事务,聚焦真正影响人生轨迹的关键事项。更重要的是,七个习惯构成的螺旋式上升体系,将引导你建立“由内而外”的成长范式——从依赖到独立,最终走向互赖共赢。这种思维模式的升级,不仅关乎效率提升,更是对生命质量的重新定义,让我们在不确定的时代,始终掌握自我进化的主动权。
本书帮助我们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建立起稳固的底层逻辑,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期待更多人翻开这本书,开启自我革新之旅!
07
推荐人:曾中文
环湖小学党委书记
推荐书名:《向光而行——教育者的五向修炼》
推荐理由:
《向光而行——教育者的五向修炼》以小短文的形式,将我多年来在阅读与教育实践中的所阅所思、所见所闻、所悟所得串联起来。书中结合国学经典对教育的本质、目的与方法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探索,挖掘传统智慧与现代教育的契合点,展现了传统智慧与现代教育的融合。书中提出的“五向修炼”,乃本书之核心。
一是向内自省,反省自身之不足,唤醒自我,提升生命状态,以己之鲜活唤醒孩子内在。二是向外拦截,拦截人性之弱点与自私自利之欲望,提升内心高度,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筑起道德防线。三是向上立志,赋予生命积极向上的动力,找到使命与担当,不断超越自我,为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标杆。四是向下扎根,不畏艰难,让学生懂得唯有深深扎根的道理:一棵树的根只有扎得越深,它的树枝才会向天空伸展得更高更远。五是向前修行,将自己修炼成教育的智者、仁者、勇者,以悲悯之心善待和尊重每一个孩子,用真心去爱,成就每一个生命。
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乌卡时代,在这个时代,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我们需要更多如文中多描绘的教育者,向光而行。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书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修炼成内心有光的人,智慧前行,走向光明的未来。
08
推荐人:任利华
环湖小学校长
推荐书名:《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
推荐理由:以阅读唤醒好奇心,用观察滋养生命教育,我想向大家推荐花蚀的《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这不仅是一本关于动物园的趣味科普书,更是一部以自然观察为切口、传递生命教育与人文关怀的佳作。
首先,这本书教会孩子“如何观察”,而不仅仅是“看到”。 作者花蚀用细腻的笔触记录动物园中的动物行为与环境设计,引导读者跳出“走马观花”的惯性,学会用科学家的视角提问:为什么长颈鹿的围栏设计成斜坡?企鹅的羽毛如何适应极寒?这种“观察—思考—追问”的思维链条,正是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与科学精神的起点。 其次,书中渗透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共情。作者并未将动物园视为单纯的娱乐场所,而是将其定义为“人与自然的对话空间”。书中既有对动物习性的生动描摹,也有对动物福利的理性探讨。
读此书,不仅能获得生态知识,也能激发思考:如何与万物共处?如何尊重生命的不同形态?这种“共情教育”,恰恰是当前儿童成长中亟需补全的一课——唯有理解生命,才能学会关怀与担当。
最后,我想引用书中的一句话:“逛动物园的终极意义,是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类。”愿每个家庭都能通过这本书,开启一场充满思考的“纸上动物园之旅”,培养一颗敏感而温暖的心——对自然保持好奇,对生命心怀谦卑,对世界永存探索的热情。
09
推荐人:谭明颖
石湾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推荐书名:《教育新语》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助力教育拥抱科技的好书。作为一位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我诚挚地向大家推荐萨尔曼·可汗的《教育新语》。这本书不仅深刻剖析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双重价值,更为我们指明了在科技浪潮中前行的方向。书中,可汗以其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人工智能如何以高效性和精准性,为因材施教和苏格拉底式的教育理想提供了“新教育”的可能性。
《教育新语》不仅为我们描绘了AI技术如何重塑学习方式,更强调了教育本质的回归——激发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可汗的观点极具启发性,他让我们看到,人工智能不是取代教师的颠覆者,而是释放教育创造力的催化剂。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南。它鼓励我们主动拥抱技术革新,利用AI优势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让教师从重复性工作中解脱,专注于更具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技术的辅助下,更要坚守教育的初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等关键能力。
《教育新语》是一本启迪智慧、指引方向的佳作。它不仅让我们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为我们在教育变革的浪潮中找准航向提供了有力支持。我相信,无论是教育工作者、家长还是学生,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宝贵的启示和力量。
10
推荐人:叶伟军
同济小学党总支书记
推荐书名:《运动改造大脑》
推荐理由:为什么有些人成绩好,人缘也好?为什么有些人会玩,也会念书?因为他们的大脑结构不一样!想改造失控的大脑吗?《运动改造大脑》首度公开的大脑研究,透过美国高中的体育改制计划、真实的案例与亲身经历、上百项科学研究证实,运动不只能健身、锻炼肌肉,还能锻炼大脑,改造心智与智商,让你更聪明、更快乐、更幸福!运动能刺激脑干,提供能量、热情和动机,还能调节脑内神经递质,改变既定的自我概念,稳定情绪,增进学习力。全书分为9章,分别从运动增加脑细胞、抵抗压力和焦虑、治疗抑郁症、提高专注力、戒掉不良成瘾嗜好、调节激素、抗衰老、复原力9个方面,通过确凿的证据、大量突破性研究揭示了运动与大脑的联系,并提供改造自己的大脑、改善智商与心智的方法。
11
推荐人:陈建平
同济小学校长
推荐书名:《孩子的品格》
推荐理由:当人工智能以指数级速度重塑社会形态,教育者与家长共同面临着灵魂拷问:在知识与技能唾手可得的时代,究竟什么才是孩子立足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彭凯平与闫伟合著的《孩子的品格——写给父母的积极心理学》给出了充满人文温度的答案。
这部著作运用积极心理学,将情绪管理、自我认知、抗逆力等抽象概念,转化为29个可操作性极强的家庭训练工具。从“三件好事记录本”培养感恩思维,到“优势树”构建自我价值体系,每个方法都经过中国家庭场景验证。
当孩子学会用成长型思维解析考试失利,以同理心化解同伴矛盾时,那些日常生活的褶皱处便悄然生长出抵御风雨的精神铠甲。面对普遍存在的学业焦虑、社交恐惧等现实困境,作者通过200余个本土化案例证明,当家长将教育重心从“纠错”转向“育优”,孩子更容易在自我认同中建立持久内驱力。这种以人为本的培育理念,恰与未来社会“人机协同”的发展趋势形成深层呼应——唯有具备积极心理资本的新生代,才能在技术洪流中保持人性的温度与创造力。在智能技术重新定义人类价值的当下,《孩子的品格》提醒我们:真正的未来竞争力,不在于战胜人工智能的计算速度,而在于培育算法无法复制的品格力量——那是根植于心灵深处的情绪智慧、向光而生的抗逆精神,以及温暖世界的善意光芒。
采写:南方+记者 阎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