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白,一座滨江小城正悄然蜕变

今日电白 2025-04-24 10:13


电白,一座滨江小城正悄然蜕变。作为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镇,电白区沙琅镇以规划为笔、以实干为墨,在近年的探索中绘就了一幅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振兴画卷。作为山区镇,该镇曾因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单一而发展滞后,如今正通过系统性工程实现华丽转身,成为乡村振兴的"电白样板"。

高起点规划引领,精美城镇展新颜

走进沙琅镇,琅江蜿蜒穿城而过,新铺就的柏油路面平整开阔,统一风格的建筑外立面错落有致,新落成的绿美生态公园里传来阵阵欢笑。这些变化源于一份沉甸甸的规划——《电白区沙琅镇典型镇建设规划(2023-2025年)》。这份由省规划院编制的蓝图,明确了"一库三图一书"建设体系,将全镇发展项目精准落位到"建设项目分布图""主街风貌设计图""节点效果图"上,构建起"小而特"的城镇空间格局。

"我们坚持'不留败笔、不留遗憾',每个项目都经过多轮论证。"沙琅镇相关负责人指着正在建设的琅江文化中心说。这个占地3300平方米的文化地标,未来将集便民服务、文化展览、商业配套于一体,成为镇区新客厅。沿着主街道漫步,统一设计的商铺、改造升级的农贸市场、新植的凤凰木景观带,共同勾勒出岭南滨江小城的独特韵味。

在圩镇提质"七个一"工程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美丽河道改造项目。长度约2.8公里的琅江生态廊道正在加紧施工,通过岸线绿化、清淤疏浚、亲水平台建设,昔日的"臭水河"即将变身水清岸绿的景观带。"以后沿江散步就琅江碧道,生活品质不输城里!"居民陈姨对家门口的变化充满期待。

强攻坚重实效,镇村环境焕新貌

清晨五点半,沙琅镇区的环卫工人已开始忙碌。垃圾清运车穿梭在18个行政村,严格执行"户集、村收、镇运"模式,日均处理垃圾40吨,实现"日产日清"。在污水处理领域,全镇建成1座日处理能力超万吨的污水处理厂,铺设污水管网覆盖295条自然村,治理率达88.86%。"以前污水横流,现在河道清了,蚊虫都少了。"尚塘村村民李伯说起环境变化赞不绝口。

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不仅是生态红利,更催生了文明新风。沙琅镇落实"人大+村居)说事""党建+志愿者"机制,全年发动3万人次参与村庄清洁行动。在谭儒村,村民自发组建绿化管护队,将房前屋后空地改造成"四小园",38个农家小苑如珍珠般点缀在村头巷尾。"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现在大家都抢着当环境监督员。"村民黄阿姨笑着展示手机里拍摄的村景照片。

交通网络升级则打开了发展大动脉。观沙路二期工程国道G325线改建稳步推进,镇内"四横四纵"路网已现雏形。"以前运送农产品出城要绕山盘岭,现在方便多了,时间缩短一半!"货车司机陈师傅对交通改善感受最深。随着"15分钟经济生活圈"逐步形成,沙琅镇作为电白北部中心镇的辐射效应日益凸显。

兴产业促融合,乡村振兴谱新篇

在谭儒村乡村振兴微工厂,自动化生产线正将新鲜萝卜加工成即食小菜。这个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的合作社,已带动1780户农户参与种植,萝卜基地扩展到3800亩,年产值突破1100万元。"以前种萝卜看天吃饭,现在订单式生产,价格有保障。"种植户吴叔算起增收账:农户年人均收入从11000元增长到14500元

产业振兴的密码藏在"四链同构"中。水稻烘干中心、花生油加工厂、电商营销中心形成完整产业链,30多种"谭儒造"产品通过直播走向全国。村党支部与华南农业大学共建科技兴农基地,制定标准化种植规程,使萝卜原料溢价30%。"我们不仅要卖产品,更要树品牌。"合作社负责人展示新注册的"谭儒萝卜干"商标,今年已与"茂德公"集团达成合作,研发高端萝卜预制菜。

农文旅融合迸发新动能。琅西村打造的沉香公社,将百年古沉香树与民宿结合,推出"香道体验+森林康养"项目;坡富村红糖作坊升级非遗工坊,年接待研学游客超5万人次。在电商领域,全镇培育电商主体1600多户,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返乡青年小林运营的抖音账号,单月带货农产品超1万元。

惠民生优服务,群众幸福再升级

教育医疗短板正在加速补齐。电白二中新校区建设如火如荼,寄宿制学校解决山区孩子求学难题;镇卫生院新院区即将投入使用,与谋划中的电白北部中心医院形成医疗矩阵。在养老领域,尚塘村幸福园、新养老院提供医养结合服务,让老人"老有所依"。

社会治理创新成效显著。全镇推广"四级联调"机制,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排查隐患70多处,森林防灭火实现零事故。"现在办事有行政服务中心,纠纷有调解室,安全有人管,日子越过越安心。"在沙琅分中心办理业务的林女士点赞道。

生态惠民工程持续加码。在过去一新增绿美示范路线3条、主题林51个,植树造林1.7万株。在尚塘村,旧农贸市场改造成龟苓膏加工厂,闲置土地变身"聚宝盆";水心村利用撂荒地建成光伏电站,年收益超10万元。村集体通过强村公司运营物业,5个典型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50万元。

从规划蓝图到现实图景,沙琅镇交出一份高质量发展答卷。这座曾经的山区小镇,正以"百千万工程"为契机,走出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振兴之路。当琅江水映照着新城的灯火,当电商直播架起致富桥,当沉香香气飘向远方,一个充满魅力的滨江小城正崛起,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范例。

 / 电白区新闻中心全媒体记者  崔华星

 / 电白区新闻中心全媒体记者  何伟

--------------------------------

编辑:杨伟盛

版式:何伟

终审:赖广昭

总监:陈妍 


本微信平台部分图片与视频可能源于网络,如涉权属争议,联系即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