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下午,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东莞代表团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开放团组活动。省人大代表、东莞市委书记韦皓,省人大代表、东莞市市长吕成蹊等接受媒体采访,围绕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寻找经济新增长点等话题一一回应。
记者从活动现场获悉,东莞现有180多万户市场主体、22万家工业企业、近1.4万家外资企业、超过1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2025年,东莞将加快强优势、补短板、增动能,扎实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更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向好。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东莞是外贸大市,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日益紧密。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对东莞尤为重要。
“以更大的力度稳外贸稳外资,推动全市外贸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韦皓在会上亮出了东莞的最新举措。他表示,将全力支持企业拓展市场,稳住传统优势市场份额,深度开拓“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加强跨境电商、海外仓建设,多层次对接国内外重点电商平台,全力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链。
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有效帮助企业产品通过香港“直飞全球”,节省物流成本和时间超过30%,2024年完成了168亿元进出口货值。韦皓提及,东莞将打通物流堵点,加强对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贸易通道建设、规则机制衔接的支持力度,为大湾区制造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进出口通道。
在吸引和利用外资层面,东莞将促进本地企业增资扩产,强化靶向招商,拓展优化产业空间,除了近年来规划建设的总面积80平方公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将整备10万亩连片产业空间,招引更多全球知名企业来莞投资人工智能、先进材料、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重点环节;同时,还将出台和实施“稳外贸30条”,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
合建“中国科学院高能所-香港城市大学-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粤港澳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多物理谱仪开放运行……会议上,省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党委委员、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副总指挥陈延伟列举了不少大科学装置联动港澳开放合作的例子。他透露,未来中国散裂中子源将依托相关技术,助力莞港之间、大湾区之间合作持续深化,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技术革新,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跑出“加速度”。
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过去一年,东莞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经济总量预计突破1.2万亿元,迈上新的台阶,在全国万亿城市中的排名有望进位。”答记者问中,吕成蹊给出了一个令人欣喜的数据。
作为广东4座GDP超过万亿元的城市之一,东莞优在区位、强在制造、强在开放、强在成本相对较低。在新的起点,东莞如何立足这些优势,在补短板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吕成蹊表示,东莞将在四个方面“迎难而上、奋发有为”。
具体而言,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上,东莞计划加强企业梯度培育,实施倍增计划,重点推动与广深的产业创新协同发展,以毗邻深圳的塘厦、凤岗镇为突破口打造先行区,率先实现莞深同城化、一体化、协同化;在全方位扩大内需上,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出台消费分层供给、首发经济、银发经济等政策,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和现代化产业园建设;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东莞将加快推动八个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八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四个未来产业,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打造滨海湾人工智能新区;在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上,东莞将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统一对企服务平台。
东莞科技企业将如何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省人大代表、广东先知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余旸表示,先知大数据正积极为东莞、广东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跨境电商平台,“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一定会在战略风口和政策支持下释放创新动能。”
文字:南方+记者 马新杰
摄影:南方+记者 张梓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