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1月15日上午在广州开幕。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出炉,吹响了新一年“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冲锋号。
翻开这份广东蓝图,可以看到众多与江门紧密相关的元素,中微子实验站、“双通道”、大广海湾、新时代“侨”的文章、江门开平碉楼—赤坎古镇等关键词被重点提及,释放了支持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
2024年工作回顾
“双通道”、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成
报告原文:推动基础设施聚线成网,深中通道通车运营,日均车流量超8万辆次。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港珠澳大桥车流量增长90%,“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突破450万辆次。
江门作为:2024年,深中通道和黄茅海跨海通道相继开通。
深中通道开通后,江门与深圳两地通过中开高速、深中通道真正实现快速联通,进入深圳“1小时经济圈”时代。
黄茅海跨海通道是港珠澳大桥的西延,港澳居民通过港珠澳大桥“北上”到达珠海后,再沿着黄茅海跨海通道即可到达江门,还可以接驳西部沿海高速抵达粤西和大西南。
在“双通道”历史机遇之下,江门区位条件实现历史性提升,侨务、能源、产业空间、生活生产等比较优势正充分释放。
深中通道。 叶志文 摄
深中通道。 叶志文 摄
报告原文:持续加大省级科技创新投入,动工建设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建成江门中微子实验站。
江门作为:江门中微子实验站位于江门开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中微子探测项目,其核心装置是一个地下700米的巨大球形探测器。其以测量中微子质量顺序为首要科学目标,并同步进行多项重大前沿交叉研究。
2015年,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正式开工建设。2024年11月,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建成,同年12月18日启动探测器的液体灌注。江门中微子实验将于2025年8月运行取数,预计运行约30年。
江门中微子实验的探测器底部。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供图
江门中微子实验的探测器底部。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供图
2025年工作安排
看点一:珠江口融合进行时
报告原文: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
江门机遇: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开通,让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战略位置大大提升。深中通道构成环珠江口“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的关键一“横”,让珠江口东西两岸实现跨海直连,缩短时空距离,江门与大湾区东岸之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加畅通。而黄茅海跨海通道与港珠澳大桥、西部沿海高速共同构成“香港—珠海—江门—粤西”大通道,江门处于这一黄金通道“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
黄茅海跨海通道。杨兴乐 摄
黄茅海跨海通道。杨兴乐 摄
看点二:大广海湾经济区
报告原文:推进珠海西部生态新区、佛山三龙湾、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东莞滨海湾新区、中山翠亨新区、江门大广海湾、肇庆新区等建设。
江门机遇: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大局来看,大广海湾经济区无论是对江门还是对大湾区都具有重要战略价值。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江门与港澳合作共建大广海湾经济区。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位于江门市东南部,规划范围跨新会区、台山市和恩平市三个行政区,包含银湖湾、广海湾、镇海湾和川山群岛,总规划面积约3240平方公里,相当于1.6个深圳,拥有珠三角唯一大面积可连片开发的土地。江门的目标是,把这片区域打造成为国家新一轮开放合作平台,强化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在联动发展、融合发展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携手港澳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大广海湾经济区。杨兴乐 摄
大广海湾经济区。杨兴乐 摄
看点三: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
报告原文:坚持产城一体、城产融合,高质量建设15个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和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完善深汕特别合作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
江门机遇:江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规划总面积78.5平方公里,包括台山、江门(开平)、鹤山三个省产业园,规划总面积78.50平方公里,构建“一核两翼,三对接两辐射”区域发展格局。江门是大湾区唯一一个省重点支持建设的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沿高速公路布局多个超1万亩的园区,享受省直达的多项优惠政策,是承接产业的绝佳地。
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规划总面积1395平方公里,可新增连片开发面积625.32平方公里,是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产业集聚区。
开平市翠山湖高新区。受访者供图
开平市翠山湖高新区。受访者供图
看点四:海工船舶“江门造”
报告原文:提升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和海洋船舶工业,支持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等新兴产业发展。
江门机遇:江门是广东造船第二大重镇,有以建造“灵便型散货船”著名的江门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江门市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有承建了全球最大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四航永兴”的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还有船舶应急维修保障单位广州打捞局江门新会基地。发展如虹的南洋船舶,订单已排到2027年,成为江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中游的龙头企业,与当地的江门航通、海星游艇等错位发展、资源共享、互利多赢。而船舶也成为了江门制造业出口的“重头戏”,与家电、摩托车并称出口“三大件”,2024年前11个月全市出口船舶同比增长77.1%。
南洋船舶公司。受访者提供
南洋船舶公司。受访者提供
看点五:书写新时代“侨”的文章
报告原文: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以侨为桥拓展对外交往交流。
江门机遇:作为中国侨都,江门籍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超过530万人。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被赋予打造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的使命,是海外华侨华人观察广东乃至中国的重要窗口。在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江门创新提出深入推进“侨都赋能”工程,着力提升“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维护权益、侨务智库”四大功能。
近年来,江门深入推进文化交流纵深推进,如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成功创建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在赤坎华侨古镇举办了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新质生产力助推美丽中国健康中国(江门)会议,江门市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广东厨艺技工学校入选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华侨主题原创电影《故园飘梦》在海外多个城市上映。维护侨益有力有效,如深化“法+侨”“检+侨”“司+侨”等模式,新建侨胞之家7个等。在“侨都赋能”上取得积极成效。
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杨兴乐 摄
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杨兴乐 摄
看点六:“世遗+古镇”迈向世界级
报告原文:推动清远长隆首期项目建成运营,支持韶关丹霞山、江门开平碉楼—赤坎古镇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
江门机遇:江门的开平碉楼与村落是广东首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也是中国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位于开平的赤坎华侨古镇是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江门市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平台的重要载体之一,赤坎华侨古镇于2023年1月启动试运营,于今年1月正式开业。近年来,江门深挖开平碉楼—赤坎古镇文化底蕴,充分发挥其广东唯一世界文化遗产优势,全力推动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2024年1月至11月,该旅游区累计接待游客约368万人次,同比增长42.08%;实现旅游收入22.54亿元,同比增长51.36%。
赤坎华侨古镇。 景区供图
赤坎华侨古镇。 景区供图
撰文:叶芷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