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主办的第五期“海纳讲座”——“开放合作·可持续发展(BEING OPEN·BEING SUSTAINABLE)”圆桌论坛在深圳前海成功举办。四位重量级嘉宾齐聚前海,围绕超级全球化趋势下,探讨开放合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呼吁各方携手共进,创造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哥伦比亚大学校级教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主席Jeffrey Sachs,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沈向洋,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出席论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担任本次论坛主持人。
“开放合作·可持续发展(BEING OPEN·BEING SUSTAINABLE)”圆桌论坛现场。
“开放合作·可持续发展(BEING OPEN·BEING SUSTAINABLE)”圆桌论坛现场。
超级全球化趋势下“同球共济”
论坛开场,郑永年指出,超级全球化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国家相互依存,联系日益密切,同舟共济、“同球共济”。
他认为,2025年将会成为波澜壮阔的一年,国际协作日益重要,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靠“一己之力”解决所有问题。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
本次论坛希望通过来自科技界和社会科学界著名学者的思考和观点碰撞,探讨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应如何保持全球开放合作,并携手创造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郑永年呼吁,正如中国老话所说,“方法总比困难多”,粤港澳大湾区需要更加担当作为,期待东方的“硅谷”——深圳以更加开放的态度融入国际合作,力争引领世界科技创新潮流。
世界发展不是“零和博弈”
Jeffrey Sachs教授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制造行业的领军国家,特别是效率很高,绿色技术发展很好,不管是电动车还是5G、可再生能源、能源转型等,中国都引领全球。世界发展不是“零和博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贸易是互惠互利的,大家完全可以通过合作共赢,共同创造更大的市场,进一步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哥伦比亚大学校级教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主席Jeffrey Sachs
哥伦比亚大学校级教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主席Jeffrey Sachs
他高度赞赏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强调要促进技术界、学界、商界之间更深更广的合作,积极推进“技术共享”和开放、开源。粤港澳大湾区是技术活力最高的区域,大湾区实现了技术互联,打通了生产、金融、运输等,集众力、汇众智。大湾区是“一带一路”的重要驱动之一,无论是新能源汽车出口、可再生能源产品出口,还是5G技术的对外输出,粤港澳大湾区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深圳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
沈向洋表示,互联网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全球学术资源的共享,使得学术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从而加速了全球科技的进步。开源技术的兴起,对科学技术的跨界合作意义非凡。开放的学界合作、跨界或者是跨境的人才培养,这也会反向助力科技和经济。
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沈向洋
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沈向洋
他指出,深圳建设了完备的电子元器件供应链,通过这样的供应链基石,深圳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这种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不仅促进了本地经济发展,也推动了全球技术生态的繁荣。未来人工智能治理领域的国际合作至关重要,尽管发展方式存在差异,但在AI治理上应加强跨界合作,以更好应对全球科技挑战。
科技合作,共迎挑战
颜宁指出,科学界的合作从未被打断,科学家之间总是在不断地进行对话,特别是在生物学领域,国际合作是非常常见的。
她说,我们建设的深圳医学科学院不仅要做临床研究和医学转化,也要充当一座沟通的桥梁。在医疗健康、流行病学等领域,国际合作尤为迫切,呼吁通过合作来解决这些现实生活中面临的未知挑战。我们将保持开放的心态,欢迎国际合作,这不仅仅是为了人类的健康福祉,也是为了生物多样性和地球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
论坛结束后,Jeffrey Sachs在专访中用“激动人心”“创造未来”“为人类福祉做贡献”评价深圳。他强调,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之处,就是有要素的集成、领先的科技、低成本的生产以及金融助力、物流支撑,所有这些汇聚在一起,期待粤港澳大湾区能够利用发达的网络和开放开源的生态等优势,实现新的腾飞。
撰文:南方+记者 马芳
图片:受访单位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