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智造”的再进阶:“AI+制造”改变了什么?

作者 林东云;戴嘉信 2025-01-09 22:08

在2024年最后一天,省工信厅公布了《2024年广东省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名单》,佛山共计9家企业入选名单。其中,美的精密模具、新明珠集团两家企业入选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国玉科技、峰华卓立等7家企业入选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名单。

智能制造,是佛山制造业转型的核心路径。

站在2025年起点,回顾佛山“智造”的过去一年,伴随着AI新技术掀起的新浪潮,产业转型面临着抢占技术风口的挑战,也迎来了颠覆式变革的新机遇。在此背景下,一批敢为人先的佛山企业率先投身新变革,与此同时,政策与平台也积极发挥引导与支撑作用。

1月6日,中共佛山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要着力推进制造业当家,坚持“两条腿走路”,统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布局,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

一场改变传统、指向未来的“智造”变革,正在星罗棋布的佛山制造工厂里上演。

 竞逐AI 

 新技术颠覆旧车间 

刚刚过去的2024年,被认为是AI应用落地的元年。

自2022年ChatGPT诞生以后,AI就以“指数级增长”的发展速度走向应用。2024年更成为AI“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一年。在大众看得见的地方,AI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在大众看不见的地方,AI在工业制造领域开始大显身手。

在制造业大市佛山,AI技术正在颠覆传统制造车间。

美的生产车间一角。戴嘉信 摄

美的生产车间一角。戴嘉信 摄

在美的中央研究院智能技术与应用研究所内,“AI+工业机器人”“AI+智能制造”的研究如火如荼,从研究所诞生的“基于视觉大模型的通用强泛化高精度识别定位技术”,已经应用于焊接、装配等5类典型制造场景,完成了100余条产线规模化复制。

约30公里外,在全球最大的空调风叶厂家顺威股份的车间内,装上了AI“眼睛”的成品视觉检测机,能够快速发现产品上的小瑕疵,甚至能识别头尾和中段的色差,只要13秒,就能精准判断是否合格。

再将镜头转向高明,这里是全球最大的棉纺织服装制造商之一溢达集团的工厂所在地。有着国内人工智能“第一股”之称的科大讯飞,正与溢达集团探索“AI+纺织行业”的应用,双方将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质检领域的深入应用。

毫无疑问,制造业将是“AI+”的主战场。抢抓AI机遇,对于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尤为关键。

不仅企业在行动,佛山市政府部门也举措不断。去年7月,佛山市人工智能应用赋能中心平台发布,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这是全省首个地市级人工智能应用赋能中心平台,将为佛山千行百业提供算力一站式解决方案,降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门槛,加快人工智能技术普及和应用。

紧接着10月,佛山市人工智能应用赋能中心平台的算力调度正式上线,可调度使用算力达6000P,为加快人工智能赋能佛山制造提供有力支撑。平台累计为100多家企业发放超150张算力券。

与此同时,作为佛山科技创新重要平台的季华实验室,也已建立起一支熟悉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科研队伍,该平台从事与人工智能直接相关的研发人员已达200余人。

“佛山有着庞大的制造业体系,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足够丰富的应用场景。”季华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实验室将加快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与佛山制造企业共同打造更多数字化升级示范工程。

 夯实硬件 

 工业机器人再突围 

与“AI+工业制造”息息相关的机器人行业,也在快速发展。

就在2024年底,工信部发布第一批符合新版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全国共计36家企业入选。广东共计有7家企业入选,其中佛山有3家,分别是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库卡机器人(广东)有限公司、佛山隆深机器人有限公司。

根据《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2024版)》的技术能力和生产条件要求,企业需要满足达到研发投入比例、设立研发团队或部门、建有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科技人员占比不低于10%等多项要求。

广东7家入选,佛山占比接近半数,也足见佛山机器人行业实力不俗。

实际上,佛山早已成为工业机器人产业集聚地。目前,佛山形成了“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机器人产业全链条。据佛山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协会统计,2022年,佛山机器人全产业链营收超25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3.5万套,占全国产量的约8%。据高工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区域发展潜力城市榜单TOP10,佛山位列全国第四、全省第二。

其中,顺德又是佛山工业机器人最为集聚的区域。根据工信部于去年公布的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产值达百亿元的佛山顺德区机器人制造产业集群上榜。

据统计,顺德机器人产业集群是从关键零部件到本地制造、系统集成与应用的完备产业链。近年来,随着顺德机器人产业集群不断加大,汇聚埃斯顿、蓝胖子等诸多上下游企业,带动顺德工业企业应用机器人数量近年来保持年均20%的增长势头。

过去这一年,佛山工业机器人领域呈现“草灌乔林”齐头并进的态势。

一边是龙头企业的继续突破。以美的集团为例,该公司从2017年开始涉足工业机器人领域,近年来,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美的集团的重要业务板块。2024年,美的集团透露企业在人形机器人方面做探索,目前主要集中在核心零部件方面,未来也将进一步推动工业机器人与AI融合。

还有,AGV搬运机器人行业的领军企业嘉腾机器人,凭借生成式AI在激光叉车上成功应用的案例,获得了全球人工智能龙头英伟达的认可,并被当作具备思考力的移动机器人的前沿案例在工业界推广普及。

另一边是新秀企业崭露头角。比如坐落在佛山南海的塔斯克机器人,2022年才推出首个工业机器人产品,如今已连续获得5轮数亿元融资,斩获iF、红点等多项国际大奖,并入选2023年RBR50全球机器人创新奖榜单。

 有形之手 

 力推转型走向深水区 

在新技术与新兴产业持续进阶背后,佛山是推动智造变革力度最大的城市之一。

2021年,佛山率先出台力度空前的《佛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措施》,全市制造业掀起“数改智转”新浪潮。截至2024年底,佛山已累计评定73家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198家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超百个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在库培育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项目12个。

在转型标杆的示范带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牵引作用下,佛山全市714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智化转型,占比超70%。

在“数改智转”政策推出后的三年多里,佛山紧扣数字技术变革趋势和企业转型需求,以“点”上强龙头、“线”上延链条、“面”上聚生态的“组合拳”,探索实施龙头带动、中小企业抱团等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路径,推动佛山制造业链式改造、串链成群、聚集发展。

到2023年底,佛山又印发了《佛山市机器人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下称《规划》),大力推动“智造”硬件设备的发展。按照《规划》,佛山提出了用三年的时间实现产业倍增,至2025年把机器人产业打造成千亿级产业集群。至2030年,机器人及相关产业营收从1000亿元增长到2000亿元,实现第二个倍增。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规划》将从强化工作机制、强化路径衔接、强化金融支撑、强化政策扶持、强化人才引育、营造发展氛围等方面着力推动产业跃升。

仅一年后,伴随着AI技术的高歌猛进,抢占“AI风口”成为新的城市竞争赛道。

面对又一次“智造”浪潮,佛山同样走在前列。去年9月,佛山发布《关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佛山制造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明确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将佛山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地。

《方案》明确,到2027年,佛山要建成算力供给服务体系,实现算力供给普惠高效,力争可调度使用算力达到8000P。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达到领先水平,培育3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行业大模型,推广30个典型应用场景,选树100家人工智能应用标杆企业,打造5个人工智能示范园区及若干示范基地。

“智造”的进阶,就是佛山产业转型的进阶。在AI与机器人的汹涌浪潮下,佛山“智造”正在续写新的产业故事。

采写:南方+记者 林东云

编辑 熊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